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梳理
9.阿长与《山海经》
一、助学资料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

意蕴yùn:内在的含义。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希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

孤孀shuāng :寡妇。

倘tǎng 使:假如,如果。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惧jù惮dàn :害怕,畏惧,畏难。

憎zēng 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粗糙低劣。

烦fán 琐suǒ: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唆。

掳lǔ:俘获,抓获。

搁gē:放置,暂放一边不处理。

哀āi 悼dào :悲痛的悼念。

情有可原:按情理,有原谅之处。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一样。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恶⎩⎨⎧è 恶劣

厌恶ě 恶心
帖⎩⎨⎧ti ē 妥帖tiè 字帖tiě 请帖
辟⎩⎨⎧bì 复辟pì 辟头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拮jié
:拮据诘jié
:诘问洁jié:洁白
⎩⎨⎧悼dào :哀悼
绰chuò:绰号棹zhào :棹歌绰chuò:绰约
⎩⎨⎧徨huáng :彷徨惶huáng :惶恐煌huáng :辉煌蝗huáng :蝗虫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渴慕 渴求
这两个动词中都含有“渴”,意思是非常迫切地。

“渴慕”表示非常向往,非常思慕。

“渴求”表示迫切地要求或迫切地追求。

例句:(1)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2)他是多么地渴求着文章表现出怡人的诗意啊!
凑合 凑集
“凑合”与“凑集”都有合聚一起的意思,含义的差别在于:前者表示的合聚是拼凑的性质;后者表示的合聚指的是凑在一起,聚集,是通常的合聚。

例句:(1)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2)小兄弟们凑集一起,有说有笑闹了大半宿。

三、重难点透视
(一)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一句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议论句,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
原因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

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

大字不识的阿长却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
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

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

(二)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从对长妈妈的厌烦、埋怨、畏惧到对她的爱戴、敬爱、祝福,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

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10.老王
一、助学资料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这篇文章后被选入多种版本的教材。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

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突出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攥zuàn :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 恐kǒng :惶惧,惊恐。

荒huāng 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 :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 嵌qiàn :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

愧kuì怍zuò:惭愧。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肿zhǒng 胀zhàng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蹬⎩⎨⎧d ēng 蹬三轮儿dèng 蹭蹬 绷⎩⎨⎧b ēng 绷紧běng 绷着脸bèng 绷亮
压⎩
⎨⎧y ā 技压群芳yà 压根儿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缔dì
:结缔谛dì
:真谛蒂dì:蒂芥 ⎩⎨⎧稍shāo :稍微捎shāo :捎信梢shāo :树梢
⎩⎨⎧嚷rǎng :嚷乱
壤rǎng :土壤镶xiāng :镶嵌攘rǎng :推攘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荒僻荒凉
这两个词的词义差别在于它们形容的状况有区别:“荒凉”是人烟稀少,很冷清;“荒僻”则不仅人气不旺,而且地处偏远。

例句:(1)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

(2)原本一片荒凉的小山村,现今开发成了远近瞩目的生态民居群落。

降格降级
这两个词虽然都是指降低,但它们的指向不同。

“降格”所降的是标准、规格、水平、身份等。

而“降级”是降低了等级。

例句:(1)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2)时近秋凉,夏令用品自然得降级削价。

三、重难点透视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设题意图: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
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11.台阶
一、助学资料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2000年后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

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传世之鼓》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台阶》是199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森祥。

作者从父辈们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质,让后辈得到深省。

二、字词通关
1.重点字词
凹āo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fán躁zào:烦闷焦躁。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

形容心神不定。

涎xián水:口水。

大dà庭tíng广guǎng众zhòng: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wēi不bù足zú道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
砌⎩⎨⎧q ì 砌缝qiè 砌末(mò) 累⎩⎨⎧l èi 劳累lěi 硕果累累
角⎩⎨⎧ji ǎo 角落jué 角逐 担⎩
⎨⎧d ān 担心dàn 扁担 挑⎩⎨⎧ti āo 挑选tiǎo 挑逗
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
⎩⎨⎧槛kǎn :门槛
滥là
n :泛滥尴gān :尴尬
⎩⎨⎧涎xián :垂涎三尺延yán :蔓延庭tíng :庭院 ⎩⎨⎧蜒yá
n :蜿蜒诞dà
n :荒诞挺tǐng :挺拔
⎩⎪⎪⎪⎨⎪⎪⎪⎧盏zhǎn :灯盏浅qiǎn :浅薄栈zhàn :客栈钱qián :金钱线xiàn :穿针引线贱jiàn :卑贱践jiàn :践踏残cán :残废
笺jiān :信笺饯jiàn :蜜饯
⎩⎪⎨⎪⎧燥zào :干燥躁zào :急躁操cāo :早操澡zǎo :洗澡噪zào :噪音臊sào :害臊
⎩⎪⎪⎨⎪⎪⎧夸kuā:夸奖胯kuà:胯骨跨kuà:横跨垮kuǎ:松垮
绔kù:纨(wán )绔挎kuà:挎包刳kū:刳木为舟
⎩⎪⎨⎪⎧磕kē:磕磕碰碰嗑kē:唠嗑溘kè:溘然长逝瞌kē:瞌睡阖hé:阖家欢乐 ⎩⎨⎧舀yǎo :舀水滔tāo :滔滔不绝稻dào :稻谷韬tāo :韬略
⎩⎪⎨⎪⎧憋biē:憋屈蔽bì
:遮天蔽日撇piē:撇开撇piě:撇嘴弊bì:弊端
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
宽敞 宽舒
“宽敞”是宽阔、不狭窄的意思。

“宽舒”是宽敞、舒展的意思。

例句:(1)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2)机耕路改造成了水泥公路,平整宽舒。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是渺小得不值一提的意思。

“微乎其微”是小而又小、少而又少的意思。

例句:(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这么一些小范围的农业收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三、重难点透视
(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样描写父亲的精神,并且特别突出“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是为了表现什么?
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表现了他的羡慕,他的向往,透露出他在谋划早日造起高台阶新屋的内心活动。

(二)当新屋落成,让“我”放鞭炮时,课文为什么用来表现父亲的喜悦心情?“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父亲从来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形成了自卑心理,眼前突然台阶高了,觉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所措了。

这种特有的表情充分显示了这位老农的个性特征。

12.卖油翁
一、助学资料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果断。

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

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字词通关
(一)课文字词详解
卖油翁
陈康肃公①善②射,当世无双,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

⑥尝射⑦于
①善:擅长。

②射:射箭。

③亦:也。

④以:凭借。

⑤自矜:自夸。

⑥尝:曾经。

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卖油翁②释担(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

见其发⑦矢(shǐ)
①圃:园子。

②释:放下。

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译。

④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⑤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⑥去:离开。

⑦矢:箭,“发矢”就是射箭。

十中八九,①但微②颔(hàn)之。

①但:只。

②颔:点头。

康肃问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③但手熟(shú)④尔。


①汝:你。

②吾:我。

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

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康肃①忿(fèn)然曰:“②尔③安敢④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

”⑥乃取一葫芦
①忿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生气地说”。

②尔:你。

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同,但语气实则大不同。

③安:怎么。

④轻:作动词用,轻视。

⑤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钱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⑥之,⑦自钱孔入,⑧而钱不湿。

①置:放置。

②于:在。

③以:用。

④其:代词,指代葫芦。

⑤徐:慢慢地。

⑥之:指油。

⑦自:从。

⑧而:连词,表示转折,翻译为“但是”。

①因曰:“我亦无他,②惟手熟(shú)尔。

”康肃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

②惟:只是。

③而: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着”。

④之:代词,指卖油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卖油的老头儿)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三)揣摩语言
1.“尔安敢轻吾射!”
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手熟”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以为意的态度。

3.“以我酌油知之。


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但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

(四)课文分析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

__因为他从卖油翁
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

_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名著档案
书名:《骆驼祥子》
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老舍
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等
成书时间:1937年
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关键词:骆驼,买车,京味儿,理想与现实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二)作品简评
《骆驼祥子》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主人公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点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

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

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骆驼祥子》开始,老舍才真正地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传世的贡献,而这种贡献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文体风格(或称“文学风格”)——“北京味儿”,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味小说”。

(三)内容简介
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

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

凭着勤劳和坚韧,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一起”)。

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

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一落”)。

祥子没有灰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

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二起二落”)。

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三起三落”)。

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四)人物性格简析表
(五)重要情节
《红岩》
名著档案
书名:《红岩》,又名《在烈火中永生》
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人物: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甫志高、华子良、徐鹏飞、小萝卜头等
成书时间:1961年
关键词:革命小说,共产党,渣滓洞,红岩村,英雄事迹,红色经典
(一)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

杨益言(1925—2017),四川武胜县人。

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被捕,被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二)写作背景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亲身经历写出来。

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

(三)内容简介
1948年,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

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呈现一片开朗的景象,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称释放了一批政治犯,但实际上只将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一人遣回家中软禁。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共产党员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真实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

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

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