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里知名河道被填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公里知名河道被填埋
京密引水渠
差点成为京密运河京密引水工程是将密云水库之水引入首都城市的干渠
工程,引水渠长110 公里,穿越密云、怀柔、顺义、昌平、海
淀5 个区县,在玉渊潭上游与永定河引水渠汇合,可是许多人不知道京密引水渠差点建成京密运河。
京密引水工程曾经有一个十分理想化的设计方案—京
密运河方案。
1958 年,密云水库建设动工后,北京市就着手规划引水进入首都城区的问题,当时国家远景规划曾有京津、京秦、京广大运河的宏伟设想,北京市委要求市政设计研究院据此作出既可输水又可通航的京密运河方案。
京密运河规划曾经计划利用运河发展首都的航运事业,
而且与京津运河相连,负担首都与外省市的运输任务,还要集中落差修建水电站,运河路线经过玉渊潭、昆明湖、陵水库、密云水库、小汤山温泉等风景区,利用运河使这些风景区形成一个旅游风景带,带动旅游发展。
如果按照方案实施,从密云水库到昆明湖将达到国家三级运河标准,也就是说能够通行1000 吨驳船和双层客轮。
规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
1960 年华北地区大旱,
官厅水库上游来水量很小,预计1961 年官厅水库不能维持
首都正常用水需求,需要立即修建密云水库引水工程。
而在不到1 年的时间里要修建京密运河,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运河只好改成了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也是分两期完成,其中期工程从1960 年
冬至1961 年春5 个月内,修建了从密云水库调节池到昌平西崔村的53 公里引水渠,施工主力是当时因待料停工或任务不足的城市基建系统、水电工程系统、商业系统的5 万名职工。
1961 年官厅水库上游入库量比预计的多,首都用水矛
盾得到缓解,京密引水渠建设暂停。
直到1965 年北京地区又遇大旱,京密引水渠二期才又开工,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京
个世纪60 年代,京密引水渠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对郊区粮食生产甩掉落后帽子起到关键作用,70 年代之后京密引水渠就不再向农业提供供水了,在官厅水库库水被污染后,京密引水成为北京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知名河道被填埋封盖30 多公里北京城市河湖始建于元代,到了上个世纪50 年代,城
市河湖水面扩大,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浑然一体,众多大小湖泊沟通水系,城市河湖呈现出它最壮美的丰姿。
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河湖遭受严重破坏,不
少河流被填埋封盖。
最先遭受填埋劫难的是城中心的织女河,织女
河是外金水河的上段,承接中南海退水入中山公园,于
1970 年被封盖和填埋。
1973 年至1974 年,菖蒲河紧接着遭
到封盖,而封盖的原因只是为了解决节日活动器材的堆放
问题。
1975 年南长河被封盖,河上著名的长春桥、麦庄桥、
广源闸、白石桥、高梁桥消失,就连连接长河与北护城河的
著名河段转河也全部被填埋。
如果说这些河道的填埋封盖让人惋惜,那么护城河的封
盖更是让人扼腕痛惜。
北京的护城河始建于明代,内城南面的护城河叫前三门
护城河,东西北三面分别为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北护城河,外
城自西便门竟广安门、永定门、广渠门的护城河叫南护城河。
这5 条护城河水源于长河,于东便门外汇入通惠河。
最先被封盖的是前三门护城河,1969 年开始修建北京
地铁,地铁一期位于前三门护城河北侧,将崇文门以西 5.6
公里护城河段以及西护城河下段改为暗沟,从而改变了原城市总体规划中保留前三门护城河作为市区主要河道的水系布局。
之后随着地铁的兴建,西护城河、东护城河、北护城河
陆续被部分封盖,“文革”年,为配合地铁、二环路等工程
建设,前后把前三门护城河、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全部以及北护城河部分封盖,全长20 公里的护城河成为地下暗沟。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填埋厄运的湖泊有11 个,其中全
部被填埋的有太平湖、金鱼池、展览馆东湖、东大桥湖、
字坡湖、炮司湖7 个,莲花池、玉渊潭、龙潭湖、昆明湖 4 个湖部分被填埋。
金鱼池是1967 年填平的,金鱼池位于天坛北墙外龙须
沟旁,最早创建于金代,建有行宫,素以养金鱼闻名,50
年代初经过一番整治,湖面有4.1 万平方米,是南城一片风景秀美的湖水公园,雨季还有滞洪作用。
1967 年当地行将建居民住宅区,金鱼池被填平建楼,千年古老园林就此湮灭。
太平湖是1971 年填平的,太平湖处于北护城河外侧,
是元代积水潭的一部分。
新中国初期太平湖面积有12.4 万平
方米,1971 年修建环城地铁,成为车辆检修段,不仅使座湖泊景观化为乌有,而且极大破坏了北城排洪体系。
莲花池、龙潭湖都成了地铁弃土的填埋场,玉渊潭部分
被填平辟田种稻,昆明湖因输水道挖出的弃土被挤占了26 万平方米。
文革”年,总计被填埋、封盖的知名河道30 多公里,
占城市河道总长的近1/10 ,被填埋的湖泊面积80 多万平方米,占北京湖泊面积的1/12 ,致使城市河湖水系和水生态环境遭受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上世纪90 年代小丰水期放掉8 亿立方米水
个世纪80 年代之后北京气候的总体趋势是干旱越来
越严重,可北京的80 后们却还记得小时候的北京是雨水丰沛的,夏日的夜晚,沟渠里青蛙总是呱呱的叫个不停,让人难以入睡。
这是因为北京进入90 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小丰水期,虽然只有五六年的光景,却在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让北京白白放掉了8 亿立方米的宝贵水资源。
从1989 年北京降雨城县增多迹象,1994 年汛期大雨,
7月12 至13 日全市普降暴雨,密云、平谷、顺义、通县82
个乡镇受灾,水漫京东大平原;1995 年7 月29 日大雨倒灌地铁,西单至公主坟停运2 小时;1996 年8 月4 日至5 日,全市普降倾盆大雨,拒马河大石河平原河道多处漫溢,一片汪洋
从1991 年至1996 年北京降雨大都集中在北部水源地,
给北京带来了数量可观的水资源,1991 年6 月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都超汛限水位运行,这也是进入80 年代以来首次超汛限水位运行。
1994 年密云水库更是达到153.98 米水位,而密云水库汛限水位为147 米,当时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
33.58 亿立方米。
可是1995 年汛期前,密云水库到底是留水还是放水引
发了严重的分歧,最终确定北京将密云水库蓄水位降至150 米,北京忍痛将密云水库放水2.75 亿立方米,同年10 月官厅水库因为高位运行,不得不泄水2.27 亿立方米
1995 年至1996 年,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共弃水近8 亿立方米,相当于两年向城区的供水量。
分遗憾的是,两库
弃水后,北京就进入了一个严重的干旱枯水期。
湿地净化官厅水库起死回生官厅水库是水体修复循环水务理念付诸实践的第一个
成功范例。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1951
年正式开工建设,1954 年竣工,建成后多次拦蓄永定河洪水,也成为北京的重要水源地。
但是因为上游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工业污
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永定河河道,官厅水库水质受到污染,从
个世纪70 年代到90 年代,几度污染几度治理,最终退出
北京饮用水供水系统,北京城数千年的供水水源中断。
2004 年初,在循环水务实践活动中,市水务局提出循
环引水、利用实地生物技术治理官厅水库水污染的建议,个全新的循环修复方案终于出台—巧妙设计入库河水循环路径。
官厅水库北岸有一道狭长的河洼,叫黑土洼,洼中长满
芦苇,是一个天然湿地,在永定河入库河道建一道溢流坝,再通过输水管将河道与黑土洼连通,将上游污水导入黑土洼湿地,在湿地南侧再建一个人工湿地,水由黑土洼湿地净化
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净化,之后再进入官厅水库,上游污浊黑臭的污水经过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系统净化,能够达到四类水的标准。
同年6 月还建设了永定河山峡治理工程,构建河道生态
系统,利用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再一次净化水质。
2004 年9 月26 日,经水利部协调,山西省册田水库首
次向官厅水库调水,21 天时间内官厅水库收水3000 万立方
米,自此以后水利部组织山西册田水库、榆林庄水库、河北壶流水库、洋河水库每年秋季向官厅水库调水,对官厅水库蓄水量回升和水质改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 年官厅水库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实现水质全面好
于V类。
2005年官厅水流为城市供水的三家店蓄水池,水质达到III 类标准。
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1267 公里南水北上滋润20 多大中城市1995 年12 月,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开始全面论证,2000 年6 月,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设想。
经过十年研究
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最终确定:分别从长江上、中、游调水,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汉江、淮河、黄河、海河融会贯通,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局面。
南水北调与北京关系最紧密的当数中线工程,中线工程水源
地是丹江口水库,中线引水源头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一个小
2003年6 月,丹江口市市长驾驶一辆大卡车,千里迢迢送水到北京,让首都人们提前品尝到了甘甜的丹江口水库水。
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陶岔引水,经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堰口,沿唐白河向北,顺黄淮海平原西部边际北行,进入河南,穿过黄河,循太行山东侧边缘北上,越过河北石家庄,与京广铁路并行,自流到北京,终点入颐和园团城湖,全长1267 公里,全线实行全立交封闭输水。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中线设计流量350 立方米每秒,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调水,终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 多座大中型城市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北流至北京,建154 公里长输水干渠,又输水至天津,平均每年调水95 亿立方米。
二期加大引水量,每年引水130 亿立方米,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及汉口上游生态水源保护等4 项工程。
260 公里北京先向河北应急调水
2002 年12 月30 日,南水北调工程动工兴建,为了应对自
1999 年以来北京发生的连续9 年干旱,给奥运会期间首都供水体系增加安全保障,南水北调北京至石家庄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向北京应急调水工程先期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京石段主干渠南起石家庄,全场260 公里,连接河北岗南、黄壁店、王快、西大洋4 座水库,必要时可以先引四库之水为北京应急供水。
北京段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京石段的末端,从房山区拒马河穿越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过丰台区,沿西四环路向北进入
市区,至海淀区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4 公里,设立流量
50 万立方米每秒,每年向北京输水10 亿吨。
2004年5 月28 日,数十支建设队伍悄然开进南水北调建设工地,没有举行任何开工仪式,没有任何宣传造势,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在静悄悄中开工兴建。
这一干就是4 年,当南水北调北京段已经建成具备通水条件的时候,北京市还有相当
部分市民不知道这项工程已经开工。
10 亿立方米南水即将进京
2008 年9月6日,北京市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南水北调冀水进京通水仪式举行。
从2008 年起,南水北调每年向北京市应急调水3 亿立方米,到今年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将每年向北京供水10 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全市用水量的28% 。
南水北调覆盖北京城区、南部大兴
平原、东部朝阳通州平原,西南部房山平原,西部门头沟平原及北部昌平平原,面积达3274 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总面积的70% 。
南水北调对北京而言,不仅仅是每年增加10 亿立方米来水的数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给缺水的北京增加了一个战略水源,北京水源供给将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南水北调水五水联调的战略保障格局,北京水源供给将优先利用南水北调水,使跨流域进京的水资源效益和作用最大化。
南水北调水进京,将有效缓解密云水库供水压力,发挥密云水库在北京水资源全局中重要的保障和调节作用,并涵养北京的地下水。
南水北调水进京,将全面提高城市供水能
力,提高城市自来水保障率,现有的1000 多眼城市自备井顺义、昌平平原区都是地下水超采的地区,南水北调将满足上述地区的供水需求,可以从严格控制上述地区地下水开采,涵养地下水,甚至采取工程措施回补地下水。
将有计划地逐年关闭,中心城区以及石景山、大兴、朝阳
地铁站下4 米开挖直径5 米涵洞西四环暗涵是南水北调攻坚战。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是北京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2.6 公里,工程起点位于丰台区大井村西京石高速路永定桥立交桥西南角,终点位
于西四环四海桥北侧约500 米处。
西四环暗涵最为艰巨的任务是在城区交通干线西四环主路
平均深度近20 米的基础之间开凿两条并行直径5.2 米的涵洞,涵洞内再浇筑两孔直径4 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管道长10.9 公里,在平均宽度不足19 米的四环路地下基础中间穿行,穿越23 座立交桥,距桥桩基最近的只有不足1 米。
还有6 座立交桥的桥墩基础在涵洞之上,还要穿过4 条河流,穿越52 条管线,穿越一座地铁站。
地面上四环路主路车水马龙,地面下暗涵施工昼夜不停,这样的施工整整进行了两年半。
为了保证地面交通设施和地下施工安全,当时在地表和地下安装了远红外线监测仪、激光扫描仪等地层沉降监测系统,每天24 小时监测。
西四环暗涵地处永定河故道,地层中大小石头密密麻麻的,小的有如鸡蛋,大的有半吨多,涵洞不能机械盾构施工,只能人力开凿。
工人们在实践中完善了卵砾石层钢管深孔注浆技术,先在断面上方地层中超前加固,再用铁锹、铁镐一米
米的挖掘推进,两年半的时间铸成了两条近11 公里的地
长廊。
穿越五棵松地铁的工程最惊险,受五棵松立交桥桥桩限制,
两条直径超过5 米的涵洞从五棵松地铁东站底直穿而过,涵工万无一失,下穿地铁潜采用超前注浆管对车站底部地层进行水平注浆加固,就像给地铁站下搭起了一个坚固的托儿
洞顶距车站结构底板仅有 3.67 米。
为了保证地铁站和暗涵施
7 个月零 20 天的施工,西四环暗涵穿越五棵松地铁东站顺利 竣工,被专家赞誉为神奇穿越。
47 天槽车运输满足 300 万人用气
2007 年上半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而一道 似乎难以跨越的难关挡在了工程前面:卢沟桥暗涵工程正与 城市液化气输气管线交叉,必须搬迁改移管线。
可是这条液
化气输气管线是首都城市供气大动脉,保障这 80 万户家庭 断市民的生活就要瘫痪。
怎么办?经过多方权衡,为了南水 北调,暂时中断液化气管线运行,用液化气运输槽车运气保 证市民供气。
此后的 47 天里,市政燃气集团用数十辆槽车往返 60 公里运 输液化气,交通部门实施交通应急预案,一路绿灯保证运输 车畅通无阻,消防部门沿途布防保证燃气运输安全……为保 障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城市供应系统大规模应急调度,这在新 中国北京城市建设上尚属首次。
运输车“钻”进直径4 米管子中
PCCP 管道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线路最长 型输水工程,上接惠南庄泵站,下接大宁调压池,全场 56.4
公里,管道由双排并行的直径 4 米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组 成,共有 22000 节管道。
当时国内还不具备生产内直径 3 米以上的 PCCP 管的技术,
近 300 万人口的生活能源,一天
24 小时不能中断,一旦中
的大
工程的首道难关就是要攻克关键技术,并在一年内生产2 万多根管材。
2005年国内第一根内径4 米的PCCP 管在韩村河诞生,而
运输又成了第二道难关:节管材长5 米,高近5 米,重达
78 吨,将这个大家伙从制造厂运到建设工地,途中要拆掉数
座立交桥,还有铁路、公路桥梁,这个代价北京市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经过反复的试验,工人师傅们成功的改装了运输车辆,将车身“钻”进管子中,驼起管子行进,在立交桥、铁路桥桥洞中穿行自由,这个小改装被称为南水北调的重要发明创新。
2007 年夏季PCCP 管安装工地上发生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幕:7 月15 日大石河西岸一段3 公里长的双排管道安装完毕,只等第二天通过封闭性能测试就可填埋完工,谁知祸从
天降,当夜一场大暴雨,PCCP 管沟水满壕平,两根安装已多根PCCP 管将全部报废,经济损失不说,拆装管道工程量浩大,将会延误南水北调整个工期紧急抢险立即启动,一方面采取措施稳定管道,一方面紧急排水,经过一天一夜的抢险,最终将管道缓慢复归原位,两排管道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竟然滴水未进安然无恙。
毕的管道浮到水面上,一旦管道透水扭动甚至破裂,1200 200 万立方冲管水重现卢沟晓月
2008 年5 月,南水北调北京段全线建成,具备了输水条件
5月15日,北京南水北调办作了一项重要安排,从“引拒入
京”管线借调200 万立方米清水,为新建成的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管来一次清洗,检验管道输水情况,清洗管道干干净净迎接冀水进京。
试水闸门打开,清流涌进管道,一切性能良好!可这200 万立方米的水该怎么处理呢?
条退水管将这200 万立方米的水退到了永定河卢沟桥下,水还很清,干涸了10 年的永定河清波荡漾,卢沟晓月美景重现。
30 公里知名河道被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