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发现“臭氧层洞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发现“臭氧层洞穴”教案
课时主题
幼儿园发现“臭氧层洞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自然科学课。
孩子们将通过游戏、探究和讨论了解地球的臭氧层,并探究洞穴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臭氧层是什么,它在保护哪些生物方面起作用。
2.了解洞穴的形成原理,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洞穴的形成过程。
3.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和能力,锻炼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情境教育,培养孩子的合作、沟通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孩
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臭氧层是什么,它在保护哪些生物方面起作用。
2.了解洞穴的形成原理,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洞穴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引导孩子们认识地球的臭氧层,并了解它在保护哪些生物方面起作用。
2.引导孩子们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洞穴的形成过程,锻炼他们的探究科学精神和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法
实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准备(5分钟)
(场景: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张有关地球臭氧层的图片。
)
教师:看看这张图片,它是什么?
学生:是地球的大气层。
教师:对的,是地球的大气层,但它与其他层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一层是臭氧层。
教师:很好,这就是地球的臭氧层。
它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层。
你知道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臭氧层可以帮助我们阻止太阳的有害紫外线,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和各种动植物,那么,它是不是很重要呢?
学生:是的。
2.引入主题(10分钟)
(场景:教师在幼儿园外面的草坪上,设立一座“臭氧洞穴”。
)
教师:你们看这里,我们有一座“臭氧层洞穴”,你们知道洞穴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要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座洞穴。
(教师将孩子们带到模拟的“洞穴”前,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和探究洞穴。
)
3.知识探究(30分钟)
(场景: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实验探究。
)
教师:我们现在要通过实验,探究一下洞穴是怎样形成的。
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你们可以自由发挥。
(教师分给每组4-5名孩子材料,包括:水、砂子、泥土、石头、小
木棍等。
)
教师:现在你们有30分钟的时间,自由探究并制作自己的洞穴。
完成后,我们会一起来分享一下。
(孩子们分组进行洞穴制作实验,教师在旁边指导并帮助。
)
4.分享成果(15分钟)
(场景:成果展示。
)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制作的洞穴。
哪个组先来展示一下?
(每个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洞穴,分享自己的制作方法和发现。
)
教师:很好,你们都做得非常棒!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洞穴的形成有一个共同的原理呢?
学生:……
教师:那就是水的冲击力。
是不是很神奇呢?
(场景: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
)
教师:通过我们今天的探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知道了洞穴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很好。
那么,有没有认识到地球的臭氧层的重要性呢?
学生:知道了,它可以保护好地球和动植物。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你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我很开心。
6.拓展(5分钟)
(场景:教师提供其他相关知识。
)
教师:你们知道,现在地球的臭氧层出现了问题,这对地球和我们人类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保护好我们的地球,珍惜我们的家园。
(场景:教师给予孩子们课后作业。
)
教师:好,最后,我给你们留一个小任务。
请你们到家里,去寻找一些小蚂蚁,观察它们的行为、形象,看看它们是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教师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去寻找和了解小蚂蚁的知识,并在下次课堂上一起进行分享。
)
教学反思
1.通过情境教学法,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得孩子们对地球臭氧层和洞穴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精神和能力,锻炼了他们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任务的设置,使孩子们在课后有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从而增强了孩子们的主动性,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