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水旱灾害规律和防治措施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防汛抗旱工作是指在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下面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分析。
防汛思路:1. 预测预报:依靠现代气象预测和水文预报技术,提前预测天气和水文变化,预防灾害的发生。
2. 加强监测:完善防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情况、河流水位和水质等指标,掌握灾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加强河道整治:加强对河道的疏浚和管理,确保河道通畅,减少淤泥积存,提高排水能力。
4. 提高防洪标准:依据历史洪水数据和气候变化趋势,合理划定防洪标准,加强抗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5. 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普及防汛知识和应急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防汛措施:1. 加强堤防工程建设:对脆弱的河堤进行加固,增加防护高度和防护能力,确保堤防安全。
2. 提高应急预案水平:建立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做好灾情速报、群众转移、物资调配等工作。
3. 加强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加强防汛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及时救助被困人员、疏散群众。
4. 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加强对水库、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5. 开展综合治理工作:通过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风险。
防旱思路:1. 提高用水效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引导居民、企事业单位合理用水。
2.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干旱监测和预警体系,实时掌握干旱情况,及时采取补水措施,减少农作物损失。
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降低用水量。
4. 改进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5. 建立水资源调配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城乡用水需求。
农田水旱灾害防控措施有哪些

农田水旱灾害防控措施有哪些农田水旱灾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农田水旱灾害,农民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田水旱灾害防控措施。
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基础。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考虑土地的地形、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布局,避免在易涝、易旱地区种植水稻等耐涝、耐旱性差的作物,以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修筑水渠等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干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三、改善土壤质量。
改善土壤质量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施肥、耕地保肥、翻耕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四、推广抗旱作物品种。
推广抗旱作物品种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干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同时,加强抗旱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作物的整体抗旱能力。
五、加强灌溉管理。
加强灌溉管理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的浪费,保障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同时,加强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因灌溉不足或过量而引发的水旱灾害。
六、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是预防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设气象监测站和气象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预警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减轻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有哪些农田水旱灾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农田水旱灾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关键。
农田水旱灾害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不足或过剩导致的,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设施,有效地储存和利用雨水,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地进行排灌工程建设,保证农田排水畅通,也是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二、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改良土壤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耕种方法、施肥、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增加农田的抗旱能力。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蚀,也有助于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三、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抗灾能力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地进行作物轮作和间作,也有助于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四、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
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肥力,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如及时除草、翻耕、覆盖保水等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五、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通过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水旱灾害。
此外,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抗灾能力,也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总之,防治农田水旱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民和农业专家们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洪涝灾害和旱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我国抗灾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思路和措施两方面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分析。
一、思路1.综合治理,高效协同。
应对洪涝灾害和旱灾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整合水资源、土地资源、气象资源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在制定防治方案时要注重高效协同。
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避免信息不畅通、责任不清晰等问题,争取最佳的防治效果。
2.提前预防,科学应对。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提前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气象预报等信息,科学预测洪涝和旱情的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不能等到灾情发生后才采取救灾工作,而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主动预防灾害的发生。
3.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和措施也不尽相同。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对于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应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急水源的储备。
4.多方参与,社会动员。
防汛抗旱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预防和自救的意识,激发社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要充分发挥群众自救互救的力量,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二、措施1.加强防灾设施建设。
针对易受洪涝灾害和旱灾影响的地区,加强防灾设施建设,包括加固大坝、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修建水利工程,提高灌溉条件,增加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效率。
2.完善应急预案和救灾措施。
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的应急预案和救灾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提前预留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水平,加强对洪涝和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高民众的预警意识,减少灾害的发生。
解决静宁县水资源问题的思路

解决静宁县水资源问题的思路摘要: 通过对静宁县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抢抓机遇,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静宁县;水资源;思路;对策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平凉市西部,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和甘肃省41个国扶贫困县之一,2006年被省水利厅列为全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之一。
1静宁县水资源的现状静宁县属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土地面积2 193km2,区域内主干河流是葫芦河,属于渭河水系的一级支流。
年平均降雨量447.67mm,全县年径流总量为1.0499亿m3。
其中自产径流0.4290亿m3,外县汇入境内的径流量0.6209亿m3。
年际变化大,7-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河谷川区,在黄土丘陵山区也有少量地下水。
全县河谷川区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为 1 922.20万m3,其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重复计算量为1 406.30万m3。
黄土丘陵山区地下水资源年补给总量为1 018.27万m3。
全县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2 940.47万m3,允许开采量为2 648.423万m3。
全县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8 233.637万m3。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9 473.76万m3。
对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东峡水库的水质实检表明:水质评价指数Ⅲ,库区地表水属中富营养化等级。
按照《地下水水质标准》(GB1484-93),对提取浅层地下水的五台山水厂水源地的水质检测表明,水质评价指数为Ⅳ。
全县大部分浅层地下水水质除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超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截止2005年底,共建成各类水利设施工程805项,其中水库14座,主干渠道33条,塘坝16座,人饮工程69处,提灌站80处,大口井594眼,川区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23万hm2,在干旱山区发展集雨补灌面积0.88万hm2。
2静宁县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连续干旱,降水量剧减,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水库几乎到了无水可蓄的地步,主干渠道濒临无水可引的局面,重点的提灌工程无水可提,每年的农业抗旱生产主要靠机井维持,过去建成的水渠等配套设施有的被毁,有的被弃置。
水旱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水旱防灾减灾应对措施1. 水旱灾害概述水旱灾害是指由于持续干旱或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干旱条件下,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作物死亡、水源枯竭、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问题。
为了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有效的水旱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2. 水旱防灾减灾应对措施2.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节水的重视程度。
•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领域普及应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2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完善水资源调度机制。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2.3 开展旱情监测和预警•建立旱情监测系统。
建立旱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旱情情况,为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发布旱情预警信息。
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措施,降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2.4 加强抗旱救灾工作•建立灾害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建立健全的灾害风险防范体系。
•提供紧急救援和物资支持。
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紧急救援和物资支持,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和生活。
2.5 加强生态建设和恢复•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推行无犁栽植、秸秆还田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地水分流失。
•推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和保护植被,增加水源涵养能力。
3. 水旱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水旱防灾减灾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开展旱情监测和预警、加强抗旱救灾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恢复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保障社会各界的正常运行。
4. 总结水旱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开展旱情监测和预警、加强抗旱救灾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恢复等措施的综合施策,可以有效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防汛抗旱工作是保障国家水利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针对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本文将从工作思路和措施两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工作思路1.全面防范,精细管理防汛抗旱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预警监测和有效预测,采取科学细致的管理措施,严格防汛抗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要加强水库、堤坝、山塘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
加强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把握水源的动态变化,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科学调度,保障供水针对干旱时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要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合理安排水源的供给和调配,面对水源供不应求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综合治理,改善生态防汛抗旱工作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关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质的卫生和安全。
要加大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农业、工业等行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强水土保持,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资源的源源不断。
二、工作措施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针对汛期和旱季的特点,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
要加大对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等隐患的整治力度,加强山塘、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
要加强抗旱工程的建设,加大对干旱地区的水库和灌溉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灌溉。
2.强化应急管理在汛期和旱季,要强化应急管理,确保随时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
要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静宁水旱灾害规律和防治措施分析

本地 区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 , 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 ,
干燥少雨雪 , 无霜期短 , 春季升温快 , 昼夜 温差大 的特点 ;
拥晡 螂 ’ 栅
m I删
期 I翟 ' 帅 It
媳 l删
" t MI 斛 '栅
蜘
帅
帅 硼 量
图 2 年 降水量 变化过程线
20 年 3 以来 , 07 月 静宁连续 8 多 d 0 无有 效降雨 , 发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 西南风盛行 , 使降水增 生 了非 常罕见 的特大旱 灾 。旱情 为 6 0年来 同期 较重 的 加 。年平均气温变化过程线见 图 1 。 年, 特大 旱灾受 灾面积 之 大 , 给群众 生产 生活造 成严
一
重影响 。
从上面分 析的规律来看 , 发生水旱 灾害 的集 中表现
堋 椰 l 棚 删I 棚 3g 24 棚 1 . 11 1  ̄ 帅 1t 蚺 I 硼 1 瑚咀 翟 n 嘲 t“ 埘瓤 I
是高温 、 干旱 、 少雨 。 近年 来 , 年均气温逐年上升趋势 , 年
、
图 1 年平均 气温变化 过程线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8 4
静宁 水旱灾害规 律 和防治措施 分析
杨 海 江
( 阳水文 水资 源勘 测局静 宁水文 站 , 肃静 宁 7 30 ) 庆 甘 4 40
摘要 : 水旱 灾害在 自然 灾害中占有重大比重 , 害很大, 危 分析水旱 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防治措施对减轻 自然灾害
占全年 降水 量的 7 %以上 ,且多 以暴 雨形式 集 中降落 。 0
行水票 制管理 制度 , 控制用 水户 的年 度用 水 总量 , 使灌 施 , 以达到严格控 制灌溉面积 的 目的 。对 于地下水 的管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包括洪涝灾害和旱灾。
防汛抗旱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将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一、思路分析1. 天人合一,生态修复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理念,意味着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应对汛期,我们应该秉承这一理念,通过生态修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在水土保持方面,可以推动实施植树造林、加强水源涵养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减少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山洪灾害。
2. 精细化管理,科技支持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和科技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域进行识别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
3. 综合防治,多元化措施综合防治是指在防汛抗旱工作中,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应对自然灾害。
这包括了加强水利建设,规范水库和堤坝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加强排涝设施的建设,优化排水系统,改善城市内涝问题;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还可以采取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多种综合措施。
二、措施分析1. 加强水库和堤坝管理水库和堤坝是防止洪水灾害发生的重要设施,因此必须加强其管理和维护。
定期检查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内涝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畅所导致的大量积水,因此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是重中之重。
包括清理和维护雨水排水沟渠,修复堵塞的排水管道,提高城市雨水排放能力,减少内涝风险。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防汛抗旱工作至关重要。
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思路与措施分析

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思路与措施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干旱和洪涝灾害成为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
尤其是在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频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加强抗旱防汛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时期的角度出发,对抗旱防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进行分析。
1. 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规律随着气候变暖的日益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也越来越频繁,但其规律和成因却并不完全清晰。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规律,了解其发生的机理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
2. 建立多层次的灾害预警系统在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需要建立起多层次、多维度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态势,为抗旱防汛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
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轻干旱和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新时期的抗旱防汛工作需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制定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措施。
二、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的具体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在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供水安全。
可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调度,提高水资源的效益利用,以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
2. 建设防洪设施在新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建设防洪墙、改造排水系统等方式,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
3. 加强抗旱技术研究新时期的抗旱防汛工作需要加强抗旱技术研究,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在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需要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静宁防汛应急预案

静宁防汛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静宁县在遭遇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编制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静宁县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静宁县行政区域内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组织救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防汛应急领导体系,明确各级职责,落实责任制。
(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汛期预警预报,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提高抗灾能力。
(4)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响应,协同配合,形成抢险救援工作合力。
(5)科学决策,安全高效。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确保抢险救援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立静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相关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指挥部负责全县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
2.2 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各乡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由乡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乡镇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乡镇有关部门和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乡镇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旱工作。
2.3 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各级指挥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包括公安、消防、武装部、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和单位。
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负责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3.1 预防措施(1)县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2)县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文监测,及时发布洪水、干旱等信息。
1989—2018年静宁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89—2018年静宁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989年至2018年,静宁县经历了30年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30年里,气候变化对静宁县的影响日益显现,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本文将从降水、温度、气候事件等方面对静宁县近3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
一、降水变化特征静宁县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1989年至2018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1990年至2000年间,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年的年降水量较1989年增加了10%,成为30年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
但此后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10年至2018年间,年降水量减少了15%左右。
在季节降水方面,静宁县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7月至9月为降水最多的季节,约占全年降水的60%。
而在冬季和春季,降水较为稀少,约占全年降水的25%。
降水季节的分布规律未发生显著变化。
降水的年际变化对静宁县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年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受到影响,增加了灌溉的难度,也增加了农作物遭受干旱的风险。
静宁县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以适应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度的上升对静宁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温度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山洪暴发的风险增大。
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旱害、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增大。
静宁县需要加强对气温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合理调整农业生产计划,减少灾害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在近30年的时间里,静宁县频繁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大风、干旱等。
暴雨和大风事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观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暴雨频次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大风事件也有所增加。
与此干旱事件在静宁县也有所增加。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季节性的干旱使得农作物无法及时得到充分的水分,导致减产或绝收。
甘肃静宁典型的抗旱栽培技术体系

一、概述甘肃省静宁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是典型的旱地农业生产区。
在长期干旱环境的影响下,静宁县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土壤干旱的挑战。
为了应对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静宁县开展了一系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典型的抗旱栽培技术体系。
本文将对静宁典型的抗旱栽培技术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资源管理静宁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以应对干旱情况。
对于灌溉水的利用,静宁县实行了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储存,推广了滴灌和喷灌技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被加强和完善,包括人工降雨和土壤墒情监测等措施的推广以及流域的水资源调度管理。
静宁县还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土壤治理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静宁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持土壤湿润。
通过耕作措施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水性和减少水分蒸发。
加强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干旱的程度。
静宁县还推广了绿肥种植和农田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作物选择针对干旱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静宁县选择了相对抗旱的作物进行种植。
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油菜等作物,这些作物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合静宁县的农业生产环境。
静宁县还通过科研机构和种植企业合作,培育了一些新的抗旱品种,用于适应干旱条件下的作物生产。
五、技术支持与培训为了推广抗旱栽培技术,静宁县通过成立抗旱栽培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静宁县还积极开展抗旱栽培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民的抗旱意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农民的抗旱栽培技能。
六、成效评价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静宁县典型的抗旱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经验总结

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经验总结一、引言2023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水旱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这次灾害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从而为未来的防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情况分析2023年,我国遭遇了持续干旱以及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次灾害中,我国政府和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行动,包括抢险救援、紧急供水和精准帮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信息不畅、应对措施不够及时等。
三、经验总结1. 强化风险意识在2023年的水旱灾害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对灾害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做好提前防范和预警工作,以及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2. 加强科技支持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来防御水旱灾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提高我们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3. 加强社会组织和参与在防灾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建立起一个更加紧密的社会防灾网。
4. 加强国际合作水旱灾害往往会跨越国界影响多个国家,因此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水旱灾害,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防灾工作经验的专家,我对2023年的水旱灾害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意识的培养,加强科技支持和社会组织,同时也需要与国际社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灾害挑战。
五、总结在2023年的水旱灾害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这次灾害的深入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为未来的防灾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静宁县苹果雹灾管理

静宁县苹果雹灾管理静宁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县。
静宁的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山峰密布,沟壑纵横,全县境内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水磨古镇。
静宁县的气候也较为复杂,由于山区和平原的结合,地形的高低差异也会造成气温、降雨等天气变化的明显差异。
但是,静宁的大部分地区在夏季都会遭受到强烈的雷雨袭击,而这种天气现象除了带来比较密集的降雨区,也有可能在一些地区带来严重的农业灾害,比如说苹果雹灾。
对于静宁县的农户们而言,苹果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因此,一旦苹果收成遭受到雹灾,农户们就会遭受到经济损失。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苹果雹灾带来的影响,静宁县已经在近年来建立了完善的雹灾管理机制,包括灾前准备、灾害预测、灾后应急等不同环节。
首先,为了提高农民们的防范意识,静宁县政府定期组织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向农民们介绍有关苹果雹灾的重要性、防范措施等内容。
此外,县政府还出资购买了大量的防灾设备,例如:可伸缩的防风网、防雹网、冰雹拦截器等。
其次,在天气预报方面,静宁县政府已经积极与国家气象局、省气象局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且加入了全国防雷减灾信息系统。
借助这个系统,县政府可以获得实时的气象和灾情信息,在预测可能降雹的时间段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农民们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在灾后的应急处置方面,静宁县政府也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苹果雹灾,能够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同时,县政府还定期组织排查和检查,确保防灾设备完好无损,随时可以使用。
总之,在静宁县的苹果产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都在围绕着苹果雹灾管理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而当前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农民们的应对能力,让静宁的苹果产业能够更好、更稳定地发展下去。
静宁县水资源特征及改善措施初探

静宁县水资源特征及改善措施初探任海林【摘要】静宁县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水资源紧缺.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水资源,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搞好规划,综合治理,合理配置水资源.【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8(000)022【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水资源;特征;及改善措施【作者】任海林【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水务局,甘肃静宁 743400【正文语种】中文一、自然条件概况和水资源现状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平凉市西部,地处六盘山、华家岭之间,东接隆德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西与通渭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南与秦安县接壤。
东经105°20′至106°06′,北纬35°01′至35°45′。
县境南北长81km,东西宽68.75km,总面积2 193.78km2,耕地面积147.38万亩,梯田134.8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368万亩,森林覆盖率6.69%,海拔在1 345~2 245m之间。
静宁所辖24个乡(镇),333村民委员会,2310个村民小组,2014年户籍总人口49.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88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371 5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43 402.66万元,第二产业120 861万元,第三产业107 274.34万元。
产业结构比例3 8.2:3 4.2:2 7.6。
地方财政收入14 568万元,财政支出237 371万元,自来水受益23乡镇144村34 190户159 919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 748元。
静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大部海拔在1 600m以上。
最高是曹务乡的永丰村,高程是2 245m,最低在南部仁大乡典下屲,高程是1 345m。
县内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葫芦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在本县有长易河、狗娃河、南河、高界河、红寺河、甘沟河、甘渭河、李店河、清水河共9条河系直接汇入葫芦河。
静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静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摘要:分析影响静宁县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持续利用现状及对策,以及本地降雨、地理等自然特点,认识到,集雨增补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并提出集雨增补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集雨;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静宁1静宁县水资源状况分析1.1水资源特点静宁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
水资源主要由当地水资源和葫芦河入境客水组成,其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少。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23.60mm,相应年降水总量为9.29亿m3,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0.91亿m3。
地下水资源2 940万m3,全县水资源总量1.20亿m3。
二是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大。
由于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际变化明显,年内主要集中于汛期。
夏季降水集中,往往是集中于几次暴雨过程中,时间短、强度大,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明显。
静宁县地表水及地下水均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又排入河道形成基流。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可以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调蓄利用。
四是冬季寒冷河道形成冰库。
静宁县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河槽通过寒冷期形成天然冰库,春季气温回升,其冰库渐渐融化形成径流,逐日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据统计分析,2006年3月份地表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7%。
1.2开发利用特点静宁县河流为雨源型间歇性河流,山丘区河流源短流急,加上降雨较为集中,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困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两大突出特点:1.2.1当地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比较低。
据分析,静宁县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可拦蓄总库容12 324.80万m3,除个别水库外,绝大部分水库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淤积严重,实际可拦蓄的水量相对少,全县汛期绝大部分雨洪白白流入葫芦河、流出县境,使利用程度比较低。
1.2.2静宁县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份额较大。
水旱灾害防御知识

水旱灾害防御知识水旱灾害是指由于长期干旱或暴雨引发的水资源缺乏或过剩,导致对农作物、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水旱灾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防御知识。
我们应该关注气象预报。
水旱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和气温密切相关,因此及时了解气象预报是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一步。
根据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如提前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做好排涝工作等,从而减少灾害的影响。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御水旱灾害的关键。
在干旱地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雨水,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应对枯水期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节约用水,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在水资源过剩地区,我们应该加强排水工作,确保水能够及时排除,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第三,加强土地治理是防御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适当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能够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山区进行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水的危害;在平原地区,合理规划农田和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水旱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也是防御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水位、雨量、土壤湿度等指标,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趋势,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做好应对准备,减少损失。
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政府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旱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和受灾群众的帮扶力度,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灾害。
水旱灾害防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减少灾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的研究和实践,为建设安全、稳定、繁荣的社会作出贡献。
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

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一、前言水旱灾害是指由于长时间缺水或极端天气情况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灾的发生。
这种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
二、水旱灾害的危害水旱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长时间缺水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影响农业产量,进而影响食物供应。
其次,水源匮乏会导致用水紧张,人们的生活受到限制。
此外,水旱灾害还会造成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问题,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三、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1. 建设水利设施:加强水库、水渠和水井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能力。
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2. 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水资源调度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水旱灾害监测和预警:建立水旱灾害监测体系,及时监测水资源的变化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预警工作,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4. 推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节约意识,减少浪费现象。
6.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
四、结语水旱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
制定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防御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宁水旱灾害规律和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水旱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重大比重,危害很大,分析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防治措施对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作用。
具体对静宁县水旱灾害的危害、发生规律和特点、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灾;旱灾;规律;特性;防治措施;静宁县
1概述
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发生异常,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
水旱灾害是静宁受灾面积最大、经济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
据静宁县1991-2000年自然灾害资料分析,全县水、旱、冻、雹灾和病虫害等5种主要自然灾害总受灾面积793万亩,成灾面积516万亩,绝收108万亩,减产24 342万kg,直接经济损失47 977万元,其中旱灾面积549万亩,占总受灾面积的69%以上,居5种自然灾害之首。
水灾主要以暴雨或流域普遍降雨形成山洪、山体滑坡、淹没和冲毁农田,在自然灾害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因此,对分析研究静宁县水旱灾害规律及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2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2.1气候特点
本地区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干燥少雨雪,无霜期短,春季升温快,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西南风盛行,使降水增加。
年平均气温变化过程线见图1。
2.2降雨时空分布规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落。
年际之间也存在差别,丰水年与枯水年差异悬殊,丰、枯水年降水量之比可达2倍以上。
2.3实测降水量资料分析
据1986-2002年降水资料分析,年平均降水量395.50mm,比历史平均值少83.80mm。
其中大于年平均值的年份有1988、1989、1990、1992、1993、1994、2000年,大于500mm的年份仅1990、1992年两年。
最多降水量598.10mm,出现在1990年。
最少降水量286.30mm,出现在1995年,1993年后比历史平均值偏少更为明显。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年平均39d,最长1998年10月29日至1999年1月8日,滴雨未下,片雪未落,比历史极值多3d(见图2)
2007年3月以来,静宁连续80多d无有效降雨,发生了非常罕见的特大旱灾。
旱情为60年来同期较重的一年,特大旱灾受灾面积之大,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从上面分析的规律来看,发生水旱灾害的集中表现是高温、干旱、少雨。
近年来,年均气温逐年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逐年下降趋势(图1、图2);或以暴雨洪水形式发生灾害。
3灾害性暴雨洪水的特点
暴雨或全流域降水洪水是造成本地区水灾的根本原因,认识其发生变化规律,对防御水害有着重要作用。
3.1洪水变化特征
灾害性洪水发生在6-9月,95%以上洪水灾害发生在这一期间,主要集中在7、8月,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流的特点,洪水峰高、量大。
例如1992年8月9-11日连降“四十年未遇”的暴雨,最大洪峰出现在8月12日,1 350m3/s。
使八里、城关等15乡(镇)淤没粮田5 470亩,毁坏耕地1 661亩,桥梁7座及多处水利、公路、电力设施,因灾死亡1人,淹死大家畜6头,猪、羊133头(只),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3.2局部地区暴雨洪水灾害
局地暴雨洪水灾害分布范围广,笼罩面积小,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破坏力强,防御难,常夹带泥石流淤淹,具有毁灭性特点。
例如1993年8月7日晚11时,新店乡甘坡村,大雨倾盆,降水量达每小时60mm以上,山洪夹带泥石流淤淹村庄,农户院内积水80cm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万元。
据调查,洪水灾害周期为10年一中灾,30年一大灾,小灾害年年有。
大中灾害一般是大面积地淹没、冲毁农田,危及城镇乡村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灾布面不大,多发生于山区沟岔陡直要险地段,其形式是洪流侵蚀沟底两侧,发生裂缝、滑坡,有时造成堵坝,一旦堵坝崩溃,损失严重。
洪水灾害具有巨大潜在损失,危及公路交通干线和通讯设施。
4农业干旱的基本特点
4.1旱灾频繁、时间和地区比较集中
本地区在1991-2000年的10年间,发生旱灾8次以上,即十年九旱。
干旱制约着这一地区农牧业发展。
全县旱灾西北部地区多于其它地区,旱灾在时间上集中在春夏两季。
春旱出现机会比伏秋旱多,春旱频率70%左右,伏旱频率30%左右。
4.2干旱灾害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从最近20多年资料分析,干旱频率、旱灾面积与播种面积之比的成灾率逐年增加,旱灾发生的频次也是逐年增加。
4.3历年旱情及其特点
从历年资料分析,特大旱有1942年、1960年,其特点是面积广,各地特旱月出现的一致性及连续性。
1960年各地相续在4、5、6、7、9各月出现特大旱或重旱。
因此,造成夏、秋两季作物同时受旱欠收。
加之1959年及1961年的春旱,使3年中饲料庄稼严重受灾减产。
造成连续3年的特大自然灾害。
从统计资料可看出以下规律:旱年往往连续出现,一般2~3年;每一次旱年周期中,必有一年为重旱年。
春季4、5月份发生涝灾的机会是较少的,在10%以下。
蒸发量与降水量成相反关系,降水量越小,越干旱,蒸发量就越大。
5加强对水旱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水灾和旱灾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相互关系。
静宁县水旱灾害不论是过去和未来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预测其可能发生的范围和程度,以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因此,加强对水旱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5.1水旱灾害规律研究的多样性
水旱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程。
如涉及到气象、水文、地理、地质、水利、农业等专业知识。
也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因素分不开的,就加重了研究的复杂性。
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水旱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对水旱灾害规律的研究要不断深入地进行。
5.2水旱灾害标准、评价方法及其数据的系统收集
当前,我们缺乏对水旱灾害客观、科学的评定标准和核实方法。
现在通常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干旱指数、年经流系数、降雨距平值指标、农作物水分指标、水文气象参数指标、灾害比率指标等等,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是否能客观地、科学地反映真实情况,采用的参数和选用的参数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还需不断研究完善。
5.3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水旱灾害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不同时期水旱灾害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水旱灾害是一项重要国情,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水利设施发挥着无比的余力,要兴修不同型号的水利工程,通过水利调蓄工程改善水资源的时空不均匀现状,改变灌溉方式,节约节制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控制人口防止生活用水量的增大,挤占农业用水量,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体污染,减少不必要的水量损失;三是转变生产方式,加强旱情监测,提高水旱灾害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防洪抗旱的效益;四是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减少洪水灾害损失;五是植树造林,保蓄径流,具有增加降水量作用。
六是干旱缺水,掠夺性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 许士国主编.环境水力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 静宁县情概况[R].
[3] 静宁水文站有关实测资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