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关测试(专项训练)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过关测试卷
一、课内阅读。
(60分)
(一)白鹭(节选)(22 分)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之一分则嫌长,( )之一分则嫌短,( )之一忽则嫌白,( )之一忽则嫌黑。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把内容补充完整。
(8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 分)
精巧—( ) 适宜—( ) 寻常—( ) 忘却—( )
3.与白鹭相比,白鹤的不足是;朱鹭与苍鹭的不足是。
(4分)
4.人们常忘却白鹭的美,是因为。
(3分)
5.选文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意思?用“”画出来。
(3分)
(二)小岛(节选)(17 分)
将军顺着队长指的方向看去—
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将军一阵沉吟,凝视着那片绿色。
“全国的省份,一大半有土在这里。
岛上的战士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一致要求务必让您吃上蔬菜……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
”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将军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就别过脸去,刚好看见那盘小白菜。
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
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
1.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分)
2.将军看到战士们吃罐头的反应是。
(3分)
3.将军开始称“同志们”,后来改为“孩子们”,这样称呼是照应文中的“
”这句话;二是说明将军。
(6分)
4.从“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 分)
(三)忆读书(节选)(21 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
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
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到了的作
用。
(4 分)
2.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4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分)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是。
(5分)
5.文中引用俗语“不比不知道,比吓跳”的作用是
(4分)
二、课外阅读。
(40分)
(一)小院吟(24 分)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板凳,( )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都充满了小院,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都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本文表面写,实际上写。
(4分)
2.文章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3.第4自然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4分)
4.第1自然段突出了小院什么样的特点? 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6 分)
5.文中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分)
6.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4分)
(二)白颊长臂猿(16分)
①白颊(jiá)长臂猿因为长有白色的脸颊而得名。
它们几乎常年在树上生活。
行动
的时候,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蜻蜓点水”等,使人感到,所以被称为高空“”。
②白颊长臂猿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
它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③白颊长臂猿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
它的喉部长有喉囊,喊叫时,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们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这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
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短的只有2—3分钟,长的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④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měng)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内。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云南勐腊县的白颊长臂猿总数约有500—600 只,有时在县城中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目前却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1.请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写到文中画线处。
(4分)
旋转翻身杂技演员惊心动魄高难动作
2.白颊长臂猿的睡觉方式对它来说是最安全的,这是因为(4分)( )
A.它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
B.树枝刚好能把它挡住,偷猎者无法发现。
C.它睡觉的树枝又细又长,天敌一上去就会跌下来。
D.只要树枝轻轻晃动,它就会马上发觉,扬长而去。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白颊长臂猿是哺乳动物。
B.偷猎者能根据白颊长臂猿的歌声找到它们。
C.白颊长臂猿分布范围广泛,在云南很多县内都有。
D.白颊长臂猿每天鸣唱的次数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
4.小明搜集到有关白颊长臂猿的一段资料:
白颊长臂猿特别喜欢鸣叫,而且鸣叫的形式丰富多彩。
既有雄兽的“独唱”,也有雄兽的“二重唱”,还有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这段资料对你理解第自然段最有帮助。
(4分)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