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与物料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制度
1. 前言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合理使用库存资源,提高物料供应效率,
特订立本《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相
关部门和全体员工。

2.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流程,确保
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合理布置物料采购和使用,减少库存本钱,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职责分工
3.1 管理负责人—负责全面监督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订立相关
政策和流程,确保制度执行。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库存
管理与物料掌控制度的顺利实施。

—定期对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制
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提出优化方案。

3.2 采购部门—负责物料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流程的执行。

—依
据库存情况和生产需求,合理订立采购数量和时间,并与供应商保持
紧密沟通。

—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物料收发记录,确保库存数量和
质量的准确性。

3.3 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合理布置物料使用,
避开过多或短缺现象的发生。

—及时上报物料损耗和报废情况,并
保证使用物料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搭配采购部门进行物料收发记
录的核对和盘点工作。

3.4 财务部门—对库存进行认真的账务核算,确保库存信息的准
确性和完整性。

—定期与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核对物料收发记录,
解决差别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和调整。

—供应库存分析和报告,
为决策供应参考。

4. 库存管理流程
4.1 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订立物料采
购计划。

—采购计划应明确物料名称、规格型号、采购数量、采购
时间等信息。

—采购部门应提前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谈判,确保物
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4.2 物料接收与入库—采购部门接收到物料后,应及时验收,确
保物料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验收合格的物料应及时入库,并做好物料标识、分类、编码等工作。

—入库时应及时更新物料库
存记录,包含物料名称、规格型号、采购数量、入库时间等信息。

4.3 物料使用与出库—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合理
布置物料使用。

—物料使用前应进行标识和检查,确保物料的完好
性和可用性。

—物料出库时应及时更新物料库存记录,包含物料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数量、出库时间等信息。

4.4 库存盘点与调整—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工作,确保库存数量和
账务记录的全都性。

—盘点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各项库存信息,及时
发现和解决差别问题。

—盘点结束后,财务部门应及时调整库存账
务记录,确保账面和实际库存的全都性。

4.5 报废处理与库存处理—发现物料过期、质量问题或其他不能
使用的情况,生产部门应及时报废并上报相关部门。

—财务部门应
对报废物料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报废记录的准确性。

—库存管理负
责人依据报废物料的性质和数量,及时订立处理方案,并进行库存调整。

5. 库存指标和分析
5.1 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库存管理效率的紧要指标,
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库存周转率 = 年度销售本钱 / 平均库存金额**
•库存周转率的计算结果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比行业平均值,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安全库存—依据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的风险,企业
应建立肯定的安全库存以应对突发情况。

—安全库存的设置应依据
库存周转率、供应链可靠性、物料供应周期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计
算和设定。

6. 绩效考核
•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的绩效考核应与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以激励员工优化库存管理过程。

•考核指标可包含库存周转率、安全库存水平、物料使用效率、报废率等。

•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予以嘉奖或晋升机会;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应予以必需的培训和引导。

7. 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进行相应的处理,包含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时停止晋升或嘉奖、降职或调岗、解雇等。

8. 附则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相关部门和员工。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企业管理负责人全部。

•本制度的修改应经管理负责人审批,并向全体员工宣布。

以上制度依据《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制度》原则订立,适用于本企
业的库存管理与物料掌控工作。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物料采购、使
用和库存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的正常
运营和库存安全。

各部门和员工应严格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
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