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为何宁可同居几十年也不结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人为何宁可同居几十年也不结婚
西蒙娜.德.波芙瓦故居的标牌
西蒙娜.德.波芙瓦故居,对面就是蒙巴拿斯公墓,她和萨特的墓地就在公墓里。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西蒙娜.德.波芙瓦简单的合葬墓地,萨特是1980年4月14日逝世,波芙瓦是1986年4月15日,真正做到了生生死死在一起。

来瞻仰萨特和西蒙娜.德.波芙瓦墓地的人们
21世纪同居在中国刚刚被部分人接受,而在法国,上至总统,下
至平民百姓,同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研究所统计:2000年法国同居登记的人数为2万多对,2011年迅速上升到21万多对,与此同时法国人结婚数从2000年的30多万对减少到2011年的24万多对,考虑到许多同居者没有办理同居登记,因此法国同居者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结婚者。

同居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它特定的原因和条件,法国是天主教国家,男女交往的结果是走向婚姻,组织家庭,繁衍子孙,千百年来法国人都遵循这传统的家庭模式。

战后法国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经过68年学生运动的洗礼,不少年轻人想摆脱婚姻的束缚,追求爱情和性自由。

萨特的终身女友法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芙瓦的《第二性》,它像春雷震撼了法国社会,赢得了千千万万法国妇女的共鸣,激励着法国妇女追求性别平等和自由。

同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被人们接受。

同居现象的发展,与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有着直接的关联。

上世纪70年代,法律规定: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拥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这意味着二者在财产的继承上有同样的权利。

以后法国又陆陆续续颁布了一些保护非婚同居者的法律,在医疗保险,死亡保险,住房保障方面给同居者互助互享的便利。

20世纪末,法国议会又通过了《民事互助公约》(PACS),非婚同居从此就具有了准结婚的法律地位,同居者只要去市政府登记,领取同居证明,就可以享受与婚姻差不多的法律保护,没有了后顾之忧,法国同居的人越来越多。

法国同居现象的发展,也与家庭和社会的宽容有关,法国父母对子女不结婚同居在一起表示理解和尊重,他们不干涉孩子的感情问题,也不给孩子任何有关结婚的压力。

在职场中,无论上司或者同事,不会过问和议论别人情感上的事情。

学校的老师,对婚生和非婚生学生一视同仁。

据统计:2000年法国有77,5万新生儿出生,其中非婚生子女占了42,6%,到2011年这个比例迅速上升,已达到了54,1%,超过婚生子女的比例,可见法国社会和家庭多么的宽容。

法国人越来越不喜欢结婚而喜欢同居,也是出于婚姻对人有太多的束缚和不自由,现在的社会,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诱惑太多,红杏
出墙与婚姻的忠诚南辕北辙,在法国结婚容易离婚难,离婚费时又费力,常常是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最后往往是两败俱伤。

而同居相对简单,因爱生活在一起,没有爱,想分手也比较容易。

不过正因为分手容易,结果也导致了同居的不稳定性,有统计为证,没有孩子的同居者分手率是结婚者的6倍,有孩子的同居者分手率也是结婚者的2倍。

法国年轻人是同居的主力军,他们喜好这样的家庭模式,享受同居带来的温情和自由。

一些离婚或者丧偶的中老年人,在新感情开始时也加入了同居的行列。

保险公司工作的克莱尔说“我从不幸的婚姻中走出来,不想重新结婚,但一个人太寂寞,同居显然不错。

”她有个男朋友,各自都有住房,周末或者假期二个人生活在一起,平时既有个人的生存空间,又有爱情的滋润,她很满意和享受这样的生活。

室内装饰设计师索朗士是个寡妇,丈夫逝世后没有重新结婚的打算,她同男友已经生活在一起十几年,她说“经济上男友负责房租水电,她负责买菜做饭,生日或者节日互送礼物,外出旅行各自承担费用。

二个人一起生活,可以互相照顾,更可以节省开支。

”他们一直相敬如宾,也没有什么婚姻的烦恼。

法国总统奥朗德也是同居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年轻时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萝亚尔相识、相恋,以后又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并生育了四个子女,2007年他与萝亚尔分手后,不久有了新的同居女友瓦莱丽.特里维勒,这次竞选总统成功,法国人以为他会结婚,结果他对媒体宣布,这辈子不会结婚。

同居已经涵盖着法国各个阶层和年龄段,不仅有异性同居,也有同性同居,普通人中有很多成双成对的同性恋人生活在一起,连巴黎市长德拉诺埃,前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著名时装设计师圣罗兰等都是同性同居者。

有的人一辈子选择同居,有的人却从同居走向婚姻,法国有85%的婚姻是同居的结果。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爱,是延续血脉,是财产继承的载体。

法国法律已经赋予同居者同样的权利和保障,这么多的同居者还是选择了婚姻,那么这样的婚姻爱就显得更为纯粹。

经济师桑德琳结婚时已经是4岁孩子的母亲,她说“之所以选择结婚,纯粹是
为了爱,”女儿是他们的小花童,她手捧着花束,参加父母浪漫的婚礼,想来经历过同居考验的婚姻会更加牢固。

当今中国也与世界接轨了,中国年轻人同居已经比比皆是,但中老年的同居者还是少数,虽然很多离婚丧偶有了新恋情的人也想重新结婚,但因为财产继承的关系,往往遭到子女的拒绝和反对,有的即使结婚了,也因为各种经济原因痛苦地分手了。

我想如果他们也能像法国中老年人那样,没有财产上的牵扯,又能相互陪伴同居在一起,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