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除此之外古代表示酒杯的还有“罍”、“觞”等。
B.《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佝偻丈人承蜩”、“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中的“相公”“丈人”“世先生”“高邻”均为敬称。
D.词源于隋唐,于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
其中苏轼和柳永均为豪放派诗人。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的教学观摩,感谢各位来宾莅临指导。
B.下周三即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喜出望外。
C.“我马上要讲讲这次参与旅游节活动的感想,请大家洗耳恭听。
”李老师说道。
D.“和谐号”动车驶进无锡站,对我市场融入沪宁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 .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绰号(chuò)谚语(yàn)飞窜(chuàn)浮光掠影(lüè)
B.拘泥(nì)真挚(zhì)舵手(duò)如坐针毡(zhān)
C.契合(qiè)驾驭(yù)隐匿(nì)不屑置辩(xiè)
D.伫立(zhù)顷刻(qǐng)渲染(xuàn)信手拈来(zhān)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A.刨根问底神采弈弈骇人听闻美不胜收
B.轰堂大笑截然不同随声附和见异思迁
C.拈轻拍重油然而升大相径庭众目睽睽
D.怪诞不经咄咄逼人力不暇供翻来覆去
5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在南极绣花的男人》,完成下列小题。
①岸边有几间咖啡色小木屋,和我们同行的极地专家道:看到房上的黑色痕迹吗?大家猜这是怎么造成的?众道:遭雷劈?
②专家揭底,火烧的。
哦,失火了!大伙儿吃了一惊:靠海这么近,赶紧舀水灭火啊!
③专家说,扑救还算及时,所以只烧了科考站的一部分,后来经过维修现在可以正常使用。
房顶上烟熏火燎的痕迹不影响使用,就没彻底更换。
④专家细解:科考队人员两年一轮换。
到了换岗时间,新人上站,原团队返回家园。
不料驻队医生被通知还需在站点继续执守。
医生默默解开收拾好的背囊,又开始了寂寞的南极生活。
终于又一个两年过去了,没想到该医生又接到通知,请他继续留守两年……此人精神崩溃,当天深夜,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烈焰熊熊……
⑤大家问,那个医生呢?专家说,医生终于返回了家园,不过住进了监狱。
大家议论纷纷……
⑥极友中有一优雅女士凝神望着周遭静谧风景,自语道,在南极工作的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和。
南极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
这就是除了早期探险家和科考人员外,南极从未有过真正原住民的原因。
⑦联想到纵火的医生,不知现在出狱了没有,能否回归正常生活?也向一代又一代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致敬,为了祖国,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寒冷的大陆。
⑧不由得思虑,如果长期在南极生活,如何度过难挨的单调时光?
⑨某天,老芦神秘地对我说,嗨!图书馆里有个新闻,去看看?
⑩在图书馆窗前,有一外国老汉,正低头凝神绣花。
(A)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
绣布硬挺方正,面料挺括。
绕线板、鹤形剪等一应家伙什儿围伺身旁。
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
原来是船上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
纳森先生。
⑪我说,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他笑答,企鹅。
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要靠绣花打发时光吗?
⑫乔纳森惊奇地耸耸花白的眉毛,说,船上单调吗?我一点不觉得。
主要是在繁华都市里太忙,没机会绣花。
到南极来,正好可以绣我喜爱的动物。
我说,除了绣企鹅,您还绣什么动物呢?比如海豹、海象?
⑬(B)乔纳森先生摇头说,我不绣海豹,不绣海象,也从来不绣其他动物,只绣企鹅。
每绣好一只企鹅,我就把它送给朋友们。
大家都很喜欢。
我问,您今年的绣品打算送给谁?乔纳森先生瞬间两眼放光,说,我要送给女儿当结婚礼物。
⑭我说,您女儿收到您亲手绣的企鹅,一定特别高兴。
乔纳森说,是啊是啊!所以,每一针我都绣得很带劲。
⑮我和老芦告辞了,别耽误了爱心满满的老爹,在绣品里倾注他的美意与祝福。
⑯望着航行中的抗冰船外无尽无涯的南极冰峰,无端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
6 . 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赏析。
(A)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
(从描写方法角度)
(B)乔纳森先生摇头说,我不绣海豹,不绣海象,也从来不绣其他动物,只绣企鹅。
(从加点词角度)
7 . 第⑧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 . 文中的乔纳森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 本文以“在南极绣花的男人”为标题,前几段却写“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的医生,这是否离题?前简要分析。
阅读《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一文,回答小题。
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
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2014年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
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
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
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
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
④另外,人的身高当然与遗传,也即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
而且,在不同的人种中,遗传的作用有高有低。
在英裔美国人群中,约80%的身高差异与遗传有关,而在西非和芬兰人群中,遗传因素在身高中所占比重也都接近60%。
另外,环境因素不仅与遗传因素一起作用于身高,还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
⑤所以,人的身高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双重或多重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在可以想象的将来,即便是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也不会超过2.5米。
⑥另一方面,中国许多长寿之乡人们的身高也说明,人类的身高是以矮小为好,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
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⑦因为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
一个进化的例子从反面说明问题。
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
⑧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10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1 . 从现有的资料看,人的身高是由 ______和_____ 因素双重或多重作用的结果。
12 . 文章第4段加点词“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13 .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家有如意
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
她喜欢车。
常常,她会为对面驰过的一辆警车、消防车,或者水泥搅拌车、工程抢险车而惊呼,就像通常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景一般。
有时,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说:“怎么连辆救护车也不见?”于是,我们安慰她:“没有救护车是好事啊,证明没有人生急病。
”对此,她很不以为然,她认为救护车就应该时时刻刻在街上跑着,就像巡逻的警车一样。
有一度时期,如意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急救手册》。
那是家里的阿姨在家政公司培训时的课本。
她不厌其烦地让我给她讲里面的各种病例和急救常识,也会突然地翻开书页,指着图片考问我:“姥姥,这是什么伤?烧伤还是割裂伤?”非常专业。
她还希望我能给她买一个X光机,摆在她的玩具屋里。
我告诉她,这个买不了。
她拿来我的手机,摆弄一阵,说:“怎么买不了?下单吧。
”我没办法给她下这样的单,只好把我的X光片拿出来给她欣赏。
她很惊讶,说:“姥姥你还有X光片啊!”顿时我的形象高大起来。
她拿着我的片子,对着阳光,用小手指点着,说:“看,姥姥,你脖子这里有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总是低头看手机了。
”我诺诺。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她拿着的,是我的胸片。
这天,在她妈妈的汽车里,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她喜欢的车辆驰过就惊呼,她显得沉默。
忽然,她问妈妈,说:
“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她妈妈一时没有明白,回答道:
“我们不在电视里呀!”
如意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
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
我们说话,下面还有一行字。
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
这匪夷所思的奇想,让她妈妈顿时肃然起敬。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
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
在跑道上滑行时,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
“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
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
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
此时,她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
那是她非常、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
那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
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
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
她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
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
那些讲给小孩子听的道理,那些正能量的教诲,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却一无用处。
没有办法,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
警察就要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
知道吗?小孩子受教育,这是——法律。
”如此耸人听闻,效果差强人意。
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
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
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
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完全碾压我的智商。
那时,她三岁。
我抱着如意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的小区,在郊外,离寸土寸金的城市很远,但环境清幽,拥有大片的林木和草地。
自然,空气和天空,都要比喧嚣的城里干净一些。
如意还不很会说话,却特别喜欢发问。
“哒哒?”她随便指着一样东西这么说。
意思就是:这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蒲公英。
”
“哒哒?”又指一样发问。
“这是树,白杨树。
”我说。
“哒哒?”这一次,她抬头,指在了天上。
“哦,这是月亮。
”我告诉她。
顺口就哼出了几句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听着,忽然在我怀中,非常陶醉地,起舞,随着旋律,摇头晃脑,小胳膊一摆一摆地,舒张有致。
我们俩,我歌,她舞,好默契。
转天,在家里,傍晚,月亮升起来了,如意跑到我身边,隔着玻璃窗,指着树影之上的月亮,对我说:“哒哒?”我明白了,说:“这是月亮。
”心里加了一句:“苏东坡的月亮。
”然后就又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果然,她又跳起来。
自由地、陶醉地、全身心地,伸胳膊动腿,摇头晃脑,恣情肆意。
我莫名地感动。
这望月起舞的小人儿,像某种小动物,浑身是原始的欢腾。
那时,她还没上“欧园”,她不满两岁。
14 . 文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事情,你觉得哪两件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15 . 请品析“完全碾压我的智商”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6 .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
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
”的理解。
17 . 有人认为文章题目改为《我家如意》更好,你赞同吗?为什么?
18 . 两位读者正谈论这篇文章,读者2会说什么来证明他自己的观点呢?
三、对比阅读
比较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
2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自康乐以来盖以诱敌
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何夜无月水何澹澹
21 . 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 .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将两文作者感情写在下列横线上。
四、句子默写
23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夭姿元不同。
2)____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3)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4)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秋来处处割愁肠。
五、诗歌鉴赏
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24 . 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5 . 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26 . “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六、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解元小传解缙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④。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⑤,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27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
(擢:提拔)
B.世忠忧之。
(忧:担忧)
C.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备:详细,详尽)
D.众惧辟易遁去。
(遁:逃跑)
28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索持犀牛却行。
A.以功授门宣赞舍人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D.扶苏以数谏故。
29 .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元一表人才,他浓眉俊目、目光炯炯、神采照人,双手下垂时能超过膝盖。
B.解元因为射箭能百步穿杨而且作战勇敢,所以被韩世忠保举为偏将军。
C.韩世忠到了下邳,听说金兵到了,士兵惊恐,世忠忧心;而解元临危不惧,率领20人偷袭冲入敌阵,俘虏了几个金兵,从而了解了敌情。
D.从文章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解元是一个相貌堂堂、射术高超、力大无穷、勇敢无畏、智勇双全的人。
七、综合性学习
30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
据《中国日报》报道,5月12日,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悼念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
下午2点28分,低沉的哀乐准时响起。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几百名当地的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映秀的游客,一起面向地震遗址默哀。
材料二
山东援建北川,上海援建都江堰,浙江援建青川……汶川地震后,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18个重灾县(市、区),震后3年共实施援建项目3668个,援建金额达870多亿元。
当年的地震灾区,如今已“接骨生新肉”,“自我造血”能力日益增强。
2017年GDP是2008年前的3倍;2017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2.9倍和3.1倍。
材料三
也许从2008年开始,5.12就注定只属于汶川。
铺天盖地的视频、文字和图片,不断提醒着我们十年前的悲伤;各种各样催泪的故事也在媒体的笔下,有了新的续集。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无论是亲历地震的四川人民,还
是我们这些本质上的“围观者”,大家的情绪已经渐趋冷静、克制,更多的是提及未来。
(1)请先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题为“‘川’越十年”的文章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请你联系材料三说说这个标题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政府和邮局特制“十年·邮爱——带劲新生活,因爱更美丽”主题明信片。
假如你收到一张受灾群众写有“十年蝶变,感谢有您!远方的亲人们欢迎您们常常回家看看”的明信片,看到上面感恩的文字,你将要回复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31 . 作文
谁说只有名人、明星才能成为我们的偶像?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身边的家人也有让我们佩服、值得我们喜爱的。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 写一个让你佩服的家人,选材真实、新颖,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人物精神,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