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HCl、NaOH、NaCl B.KNO
3、NaCl、FeCl
3
C.NaOH、Na
2CO
3
、NaCl D.CuSO
4
、H
2
SO
4
、NaCl
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A.Zn、CuCl
2 B.Na
2
SO
4
、H
2
O C.H
2
、O
2
D.CaCO
3
、H
2
O
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

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CaCO
3粉末C.KNO
3
溶液D.石蕊试液
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
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
2
是酸
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
5.调查统计表明,伤亡事故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常识造成的,下列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先用水灭火,再切断电源
B.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撤离
C.做化学实验时,浓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
6.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
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
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
7.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石墨做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NH
4
Cl当做复合肥使用 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8.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
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X>Y>Z C.Y>X>Z D.Y>Z>X
9.下列物质不能与CuSO
4
溶液反应的是
A.Fe B.Mg C.Ag D.Zn
10.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
A.NH
4NO
3
B.KCl C.Ca(H
2
PO
4
)
2
D.CO(NH
2
)
2
1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生长发育,如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C.垃圾集中回收和分类处理,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
D.红土壤呈酸性给作物施肥时,用碳酸氢铵和熟石灰混合有利植物吸收又可改良土壤12.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
二、推断题
13.下图中 A、B、C、D、E、F 是初中常见物质,其中 A、B、C、D、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 是氧化物,且可作气体肥料。

(1)固体 D 是 ______________(填俗称)。

(2) A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
(2)实验二锥形瓶内产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 ;
(3)由实验三除了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比较出白磷、红磷化学性质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4)实验四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15.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是一些物质的用途:①用作建筑材料②用于制取肥皂③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④用来配制波尔多液⑤溶液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⑥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请根据某种物质所对应的用途的角度将它们平均分成两类。

选出的一组是_____,理由是:_____。

(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需要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

16.如图1是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但是在实验结束揭开大烧杯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该气体是氨气,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______。

(2)进行b操作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______(选填“很快”或“慢慢”,下同)变成红色,C试管中的溶液______变成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①______;②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①能够防止______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②能够得出在不同______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四、计算题
17.实验室现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100g水中。

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请在下图中画出在20 g 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4)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18.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称取生铁样品5.8g放入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再加入50g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及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85.6g(已知该反应中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
19.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
3
),可预防碘缺乏病。

(1)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_________
A 甲状腺肿大
B 贫血
C 骨质疏松症
D 软骨病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检测一袋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
的KIO
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
2
),淀粉遇I
2
变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
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3)该小组同学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探究。

问题一: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①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常说:“炒菜时要后放碘盐,以免碘的损失。

”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填“碘单质”、“碘元素”或“碘原子”)。

问题二: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③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加热的时间和温度、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______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④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氢氧化钠
B 纯碱粉末
C 食盐晶体
D 稀盐酸
(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我国规定,食盐中加碘的含量为每千克食盐含腆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_克。

(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D 7.C 8.B 9.C 10.B 11.C 12.A
13.干冰 Fe +2HCl== FeCl
2+H
2
↑ 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2NaOH
2NaOH+CO
2===Na
2
CO
3
+H
2
O
14.(1)散热(2)产生大量白烟(3)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4)液面高于滤纸变缘
15.②③⑥ 属于氢氧化钠的用途 C AC产生的现象均是生成物导致的
16.对照或者对比;慢慢;很快;浓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氨气;温度。

17.(1)5.8;90% ;(2)12.5%;(3);(4)氢氧化钡
也会与杂质硫酸钠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18.0.2g 96.6%
19.A B 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高碘元素质量 C 59.35% 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