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单元总结提升(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提升(六)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偶然性
(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很快占领武汉三镇。

二、20世纪初至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阶段特征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很快陷入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分而治之,军阀混战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资产阶级为维护共和做了一系列斗争。

2.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

3.思想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也随之兴起。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

4.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首先要求在思想文化上展开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兴起。

同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四、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不断深化的历程,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之前经历变革或运动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

易错点1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未推翻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未推翻封建制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典例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帝相关的内容,故排除A;脱离下层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排除B;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D。

易错点2多角度认识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充分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异常顽固。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典例“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篇檄文的发表针对的是()
A.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D.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篇檄文针对的是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故选B;A、C、D与“一人冠冕”不符,排除。

易错点3一战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迅速。

一战以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萧条。

典例据记载,1919年开春,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20多张订单,普遍都是急于购买工业设备的订单,包括铁路、面粉厂、榨油厂等工业企业。

此现象说明()
A.一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B.重工业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C.中国工业化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战结束不久,还有许多企业急于购买工业设备,这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A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的工业仍是以轻工业为主,B 项错误;中国近代工业化没有出现跨越式发展,C项错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从未实现,D项错误。

易错点4新文化运动的阶段性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典例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上,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有关俄国革命的理论、历史、苏俄劳农政府现状等。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B.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学习马列主义
C.《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D.《新青年》刊登内容倾向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青年》开辟俄罗斯专栏,译载有关俄国革命的理论、历史、苏俄劳农政府现状等,说明这一刊物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刊登内容倾向社会主义,D正确;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广泛传播,A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