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斋即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刘一止-北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 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家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 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 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经孵出幼 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鸣叫;夕阳斜照 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 散落在那儿栖息。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次写道“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 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 明。 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 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中“清” 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 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 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 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 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 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 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幽深的树荫也足以怡 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 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 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 春”等词语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情绪。
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涛 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 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 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涛神:水神。 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 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粼粼细浪” 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 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 来的《霓裳》曲。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是进士,曾任监察 御史等职,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局:棋 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 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 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 负;“那能”句事承“怜琴”句而说, “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 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 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 的句意。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 什么样的情怀?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 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 己方正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事愈 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 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 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 怀。
注:杪:树梢。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 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 就感到厌烦。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 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 了雪“残”、雁“断”、月“新”、 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 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
对比。作者将城中愁风畏雨的桃 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 花相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他 解官归家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 田园生活的感情。
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 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 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达观、豪迈的胸怀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 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显点出 “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 句“梦里寻春去”: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 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 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 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