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究
作者:林金茹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要本文抽样了贵州省四所大学的在读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多项体质健康指标,对(2009—2011)3年的跟踪调查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体质健康贵州省高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对策
一、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探究成因和寻求对策,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对其辖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分析与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取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和台阶试验等测试项目,分别随机抽取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顺学院、遵义师院4所高校的在读大学生400人(男生250人,女生150人),将(2009年、2010年、2011年)3次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身体形态状况
3次测量的男生身高平均数据分别为:(171.24±5.41)cm,(171.37±5.66)cm,(171.41±5.82)cm,显示3年来,大学生身高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两次身高增长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次测量的女生身高平均数据分别为:(159.31±4.86)cm,
(159.49±5.38)cm,(159.62±6.42)cm,两次身高的增长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次测量的男生体重平均数据分别为:(58.46±7.42)kg,(61.53±6.18)kg,(63.25±6.73)kg,可见大学生体重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两次体重的增长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次测量的女生体重平均数据分别为:(49.83±5.56)kg,(50.32±6.44)kg,(50.67±6.27)kg,第
一次体重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第二次体重的增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出大学生身高的增长幅度较小,而体重的增长幅度略大。

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膳食营养状况大为改善,对大学生生长发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注重科学饮食,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症状,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
3次测量的男大学生肺活量数据分别为:(4.148.61±527.36)ml,(3.967.76±634.15)ml,(3.904.56±744.15)ml,可见3年来,大学生的肺活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两次下降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次测量的女大学生肺活量数据分别为:(2.974.82±536.51)ml,(2.866.38±548.43)ml,(2 842.74±617.34)ml,第一次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第二次下降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次测量的男大学生台阶试验数据分别为:(49.72±6.24)次、(47.81±8.42)次、(46.35±7.52)次,可见男女大学生3次台阶试验得分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3次测量的女大学生台阶试验数据分别为:(48.57±7.25)次、(47.39±6.30)次、(45.91±8.35)次,男女生台阶试验得分的两次下降幅度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肺功能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下降的趋势,呼吸深度变浅,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减少,这与缺乏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关系。

国内许多调查都显示,当代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当薄弱,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同时由于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足,难于保证体育锻炼的质量。

另外,大量调查显示,大学生吸烟现象极为普遍,并且有上升的趋势,长期的吸烟势必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经常性的熬夜上网也会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

(三)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3次测量的男大学生立定跳远数据分别为:(233.54±16.34)cm,(232.72±17.34)cm,(230.33±18.61)cm,可见3年来,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两次下降的幅度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次测量的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数据分别为:(176.58±16.45)cm,(174.39±16.27)cm,(174.16±17.72)cm,第一次成绩的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第2次成绩的下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次测量的男大学生握力数据分别为:(47.55±7.24)kg,(48.25±8.04)kg,(47.82±9.47)kg,可见3年来,大学男生握力指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两次变化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次测量的女大学生握力数据分别为:
(27.35±7.43)kg,(25.81±8.54)kg,(25.48±8.96)kg,可见女生的握力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第一次成绩的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2次下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大学生3年来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严重缺乏身体素质的锻炼,尤其是下肢的锻炼。

这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中缺乏身体素质练习的比重;高校运动场地的建设、器材和设备的改善无法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提高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探究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育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体育的功能与价值认识不全面,因此建议在体育课中加强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把体育锻炼的常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传达给大学生,使他们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认识体育的价值功能,切实提高大学生锻炼的效果。

其次,强化“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锻炼的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膳食的指导,形成正确的营养观念,改善营养水平,防止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大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受益终身[1]。

(二)优化体育物化环境
优化体育物化环境,一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有的高校学生人数扩招了,但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未能跟上,导致每当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体育场地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因此,高校要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步伐,满足体育教学及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二是是加强体育设施周围环境的改善。

有计划地建造风雨操场,增强体育场地的环保意识,可在户外体育场地旁多植树木和草地,因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除尘杀菌,防病治病,防止噪音,挡风防尘遮挡强烈阳光的作用,为高校师生们营造一个令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的锻炼学习环境。

三是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灵活机动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的气候环境对学生要有不同学习和锻炼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充分享受到体育课学习、锻炼的乐趣[2]。

(三)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化,教学内容多元化
高校应积极推广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要改变教师示范、大学生模仿的传统形式,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科学安排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保证体育课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发展学生体能及有利于改善学生心肺功能的活动内容。

其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高校要充分考虑师资、场地、器材以及学生兴趣、传统项目等实际情况,构建以突出娱乐、健身功能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积极开展户外体育运动项目。

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学习选择空间,让大学生在宽松、自由、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娱乐、健身、提高和发展,并享受运动过程的乐趣,缓解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四)运用现代传媒,开辟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网络时代,贵州省高校可通过现代教育媒体传播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及时解答学生在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运动健身计划和
健身运动处方。

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及专业性的原则,以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的锻炼特点和未来的专业取向为目标,因人而异,参考大学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因素,并且要使其学以致用,达到有效预防疾病、提高体质健康的预期目的。

(五)跟踪测试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体质与健康的状况。

另一方面,通过监测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可以有的放矢地设定大学生的身体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目前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测试,多以这六项为主。

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50米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

测试后,及时准确地汇总分析,把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3]。

(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断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和增强自我锻炼意识。

首先,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锻炼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其次,通过宣传活动,可以不断优化锻炼环境。

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讲座等,通过各种有益活动让体育锻炼意识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把体育锻炼作为提高体质健康的一部分,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4]。

参考文献:
[1] 张军.山东理工二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及体育教学干预对策研究[D].东北师大硕文.2007.12.
[2] 孙军.沙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湖师大硕文.2008.11.
[3] 李大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8.6(3):8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