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理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青海省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国地势分布呈现三级阶梯状,以下哪个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个因素?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D.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3、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
B、准噶尔盆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
C、四川盆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盆地内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D、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4、下列关于世界地理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地区之一
B、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被称为“热带大陆”
C、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6个
D、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显著,南部是广阔的平原
5、在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南向北
6、以下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变迁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B、长江流域的河床抬高
C、我国南方地区的季风气候
D、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
7、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地点白昼时间最长?
A. 纬度30°N
B. 纬度60°N
C. 南极点
D. 北极点
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B. 我国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C. 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和盆地较少
D. 我国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9、我国地理五带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带是: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11、题干:黄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3、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B. 黄河的全长是4400公里
C. 黄河的流域面积是100万平方公里
D. 黄河的入海口在上海市
15、【题干】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寒冷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普遍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地形地貌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阐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省的地理位置图。
(1)简述该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该省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题
【地理案例】我国某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地区政府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问题:
1.简述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2.分析该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可能面临的挑战。
3.提出两条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青海省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国地势分布呈现三级阶梯状,以下哪个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A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势平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喜马拉雅山脉则是位于第一级阶梯的高山地区。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哪个因素?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D.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太阳辐射增强和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并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是气候变暖的后果,而非原因。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
B、准噶尔盆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盆地
C、四川盆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盆地内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D、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答案:C
解析:四川盆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盆地内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A选项中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选项中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D选项中柴达木盆地虽然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但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4、下列关于世界地理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地区之一
B、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被称为“热带大陆”
C、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6个
D、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显著,南部是广阔的平原
答案:D
解析: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显著,南部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广阔的平原。
A选项中欧洲西部由于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气候湿润;B选项中非洲大部分地区确实属于热带气候,被称为“热带大陆”;C选项中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孟加拉国等6个国家人口超过10亿。
5、在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南向北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确实是一天,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这两个选项A和B 都是正确的。
选项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也是正确的。
选项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而非自南向北,因此D是错误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C。
6、以下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变迁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B、长江流域的河床抬高
C、我国南方地区的季风气候
D、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
答案:A
解析: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
选项A中,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的,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选项B中的长江流域河床抬高,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但不直接涉及海陆变迁。
选项C的季风气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与海陆变迁无关。
选项D的北极地区冰川融化是气候变暖的表现,也不属于海陆变迁。
因此,正确答案是A。
7、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地点白昼时间最长?
A. 纬度30°N
B. 纬度60°N
C. 南极点
D. 北极点
答案:D
解析: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北极点和南极点的白昼时间最长,其中北极点在夏至时白昼时间达到24小时。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B. 我国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C. 我国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和盆地较少
D. 我国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
答案:C
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和盆地相对较少。
其中,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我国地理五带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带是: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答案:B
解析:地球表面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其中,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四季分明,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10、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B. 南北差异大,东西差异小
C. 季风显著,雨热同期
D. 高原气候独特
答案:B
解析:我国气候特点有: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南北差异大,东西差异小;季风显著,雨热同期;高原气候独特。
其中,南北差异大是因为纬度跨度大,而东西差异小是因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因此,选项B描述错误。
11、题干:黄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B
解析: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因此,选项B正确。
12、题干:下列哪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是地堑?
A. 四川盆地
B. 京津冀地区
C. 黄山地区
D. 西藏高原
答案:D
解析:地堑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地形,通常是由于地壳的拉伸和断裂而形成。
西藏高原地区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大量的地堑构造。
因此,选项D 正确。
四川盆地、京津冀地区和黄山地区则分别以盆地、平原和山地地质构造为主。
13、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B. 黄河的全长是4400公里
C. 黄河的流域面积是100万平方公里
D. 黄河的入海口在上海市
答案:A
解析:黄河的发源地确实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选项A正确。
黄河的全长约为5464公里,选项B错误。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为75.2万平方公里,选项C错误。
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省的东营市,选项D错误。
14、下列关于世界地理分区中,不属于亚洲的是:
A. 阿拉伯半岛
B. 印度次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西伯利亚地区
答案:C
解析: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和西伯利亚地区都属于亚洲。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是澳大利亚的唯一领土,属于大洋洲,因此选项C不属于亚洲。
15、【题干】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寒冷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普遍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答案】D
【解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普遍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这是因为夏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而冬季受到冷高压的影响,导致降水分布不均。
选项A、B、C的描述均不符合我国季风气候的实际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B、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热带气候
C、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D、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面积较少
【答案】A
【解析】我国地理环境特点中,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是正确的。
选项B 描述的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热带气候是错误的,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选项C描述的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也是错误的,我国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分布不均。
选项D描述的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面积较少也是错误的,我国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较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地形地貌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阐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答案:
1.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2.地形地貌特征: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对气候的影响:山地、丘陵有利于阻挡冷空气南侵,使气候温和;同时,山地、丘陵对降水有影响,使降水分布不均。
3.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形地貌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掌握。
通过分析材料一、二,可以得出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并结合这些信息,阐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和分析。
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省的地理位置图。
(1)简述该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该省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该省地理位置特点: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毗邻多个省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
(2)该省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2.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3.毗邻多个省份,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
4.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和航运业发展。
解析:
(1)根据地理位置图,该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毗邻多个省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
(2)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毗邻多个省份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和航运业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该省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
第三题
【地理案例】我国某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地区政府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问题:
1.简述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2.分析该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可能面临的挑战。
3.提出两条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优势条件:
(1)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水上旅游项目;
(2)多样的地形,适合开发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
(3)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上娱乐项目;
(5)政府支持,政策环境良好。
2.挑战:
(1)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不便;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5)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3.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旅游品质;
(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地区交通便利性;
(3)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地区知名度;
(4)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5)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
1.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自然景观、水资源、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中提到的水能资源、多样的地形、独特的自然景观等都是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2.发展绿色产业可能面临的挑战主要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中提到的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问题等都是该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可能面临的挑战。
3.促进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措施。
答案中的措施涵盖了这些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