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易义东1
钱小军2王方艳1
易彩响1温细古1
(1宜春新建医院,江西宜春336000)(2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2组患者不良反
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见表2。
3讨论
耐多药肺结核是长期治疗肺结核产生的疾病,这种病症是由于治疗方法、用药方案等不合理,导致患者体内敏感菌减少并且繁殖大量的耐药菌,由于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1]。
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治疗肺结核,可作用于细菌DNA 旋转酶,对细菌DNA 合成起到干扰作用[2]。
本研究中将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是由于左氧氟沙星拥有十分广的抗菌谱,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有抗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
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 的合成和复制,致使细菌死亡达到抗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3]。
本研究同时采用常规治疗肺结核的手段:异烟肼片和利福平片,异烟肼片能够作用于生长繁殖的分枝杆菌产生杀菌作用,利福平片是一种口服吸收效果十分好的抗结核药物,这两种药物是临床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常被用于肺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4]。
同时,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并且其和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没有交叉耐药性,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首选药物[5]。
本文在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 >0.05)。
表明:左氧氟沙星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患者病灶部位吸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薇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CD].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36.
[2]凌应冰,谢鸿恩,卢艳春.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
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8-100.
[3]刘智,傅佳鹏,杨梁梓,等.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
核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4):711-714.
[4]刘伯飞,洪苑,李艳东.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
核的临床效果[J].母婴世界,2017(11):15.
[5]陈亚林.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方案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J].心理
医生,2017,23(2):68-69.
(收稿日期:2019-01-20)
作者简介:易义东,男,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肺炎(BP )患者应
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8年5月—
10月在宜春新建医院及宜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糖尿病合并BP 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
常规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同时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WBC )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CPR )、降钙素原(PCT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在糖尿
病合并BP 临床治疗中应用氨乌司他丁注射液,可有效提升疗效,促进患者肺炎症状和体征改善,且安全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性肺炎乌司他丁注射液疗效
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4.038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两类,尤以2型多见,占到90%以上。
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对神经、血管、肾脏等造成影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BP )是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炎性疾病,占所有肺炎的80%左右,糖尿病合并BP 使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增大。
对于BP 一般应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单一抗生素治疗整体效果不一,且长时
间用药易出现耐药性[1,2]。
所以,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
糖尿病病情及机体免疫情况。
本文对60例糖尿病合并BP 患者的治疗开展研究,分析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宜春新建医院及宜春市人民医院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试验组44318539(88.64)对照组44
17
11
16
28(63.64)χ27.568P
0.006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组别例数肝功能损害皮疹肠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总发生率(%)试验组4412216(13.63)对照组44
1
3
3
7(15.91)χ
2
0.090P
0.764
临床与实践
2018年5月—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胸部X线片、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
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湿啰音,白细胞计数升高。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BP;②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③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肺水肿、肺部肿瘤、免疫系流疾病、脑血管疾病、妊娠及其他肺炎等患者。
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患者进行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
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岁~73岁,平均年龄(54.8±2.4)岁;肺炎病程3d~13d,平均(6.7±1.4)d。
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0岁~71岁,平均年龄(55.2±2.0)岁;肺炎病程4d~13d,平均(7.0±0.8)d。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
常规组单用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158)
2.0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滴,每8h1次。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2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滴,2次/d。
2组均连续用药7d。
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4]:显效:治疗后5d内患者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无啰音,胸X线片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有效,治疗7d内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听诊啰音减少,胸X线片复查显示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7d后患者症状、体征等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WBC)计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指标水平;此外,观察2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
3.3%,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CRP、PCT水平对比治疗后研究组肺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见表2。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研究组3018(60.0)10(33.3)2(6.7)28(93.3)常规组3011(36.7)13(43.3)6(20.0)24(80.0)χ211.026
P0.001
表2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CRP PCT水平比较(x±s)
组别例数咳嗽消失(h)退热(h)WBC恢复正常(h)住院时间(d)CRP(mg/L)PCT(ng/mL)研究组3070.11±4.2539.30±5.7840.27±4.159.38±1.1219.06±5.15 5.44±0.53
常规组3083.22±5.1458.10±6.2753.63±5.2213.11±1.2028.30±5.32 5.81±1.02 t 3.1098.233 6.4279.18210.1538.574
P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出现2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常规组出现2例皮疹,1例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均在用药完成后自行消失,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640,χ2=0.218)。
3讨论
BP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据统计,临床发生率在32%~90%,主要是因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在高糖状态,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紊乱,水电解质失衡,有助于病原菌生长、增殖。
同时,在高血糖状态下,血浆渗透压明显增大,会对白细胞吞噬功能产生抑制,导致机体防御力减弱,增大了肺炎发生风险。
对糖尿病合并BP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脏器功能,尤其是呼吸系流功能。
所以,不但要积极抗感染治疗,还需考虑心肺功能和机体免疫状态[5,6]。
乌司他丁是一种提取于成年健康男性新鲜尿液的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纤溶酶等酶类物质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
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抑制溶酶体酶释放,稳定溶酶体膜,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同时能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在多种炎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7,8]。
研究报道[9],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有确切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轻炎性反应。
BP主要是因感染致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炎性反应,进而引发全身症状,如:发热、WBC升高、CRP增高等。
本文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且研究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CRP、PCT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与韩彬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0]。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BP患者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提升疗效,更快更好地改善肺炎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树峰,陈国涛,尹文.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老年重症肺炎
临床与实践
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宋淑红1
李红霞1李姬梅2
(1吉水县人民医院,江西吉水331600)(2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西吉安343000)
的临床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1):61-64.
[2]张勇,尧冬梅.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
用药杂志,2016,9(17):41-42.[3]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4]肖先华,尹智.乌司他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山东
医药,2012,52(41):70-71.
[5]莫俊德.乌司他丁联合激素治疗86例老年重症肺炎疗效分析[J].中
国医学工程,2015,23(9):126-127.
[6]唐弋均,秦学斌,谭永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ICU 重症肺炎患者疗
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9):47-48.
[7]任柏沉,李燕宏,孙健,等.乌司他丁治疗间质性肺炎63例临床疗
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S1):50-51.
[8]闫登峰,朱春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社
区医学杂志,2016,14(12):48-50.
[9]哈立新.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免疫及炎症因子影响观察[J].临床肺
科杂志,2015,20(12):2253-2255.
[10]韩彬.乌司他丁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14,8(11):131-132.
(收稿日期:2019-01-19)
作者简介:宋淑红,女,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研究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
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以及分娩结局。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自然
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无
痛分娩可以有效地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无痛分娩
产程
分娩结局
影响
DOI :10.19435/j.1672-1721.2019.14.039
无痛分娩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让产妇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的力量顺利完成分娩。
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8年
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岁~38岁之间,平均年龄(27.3±2.61)岁,平均孕周(38.6±1.2);观察组产妇年
龄在22岁~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03±2.51)岁,平均孕周(38.3±1.6)。
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即在不借助任何
麻醉辅助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具体方法如下:当产妇宫口开到2cm 左右时,对产妇实施硬膜外穿刺麻醉,穿刺位置确定在L 2~3,置管5cm ,静脉注射0.1%罗哌卡因100mg 与0.2mg 芬太尼进行麻醉,稀释液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
首先要用5mL 的剂量对产妇进行试探,若产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与异常情况则可以继续给药,在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 10~S 4以下后,将滴注速度降至8mL/h ,直到产妇的宫口完全打开为止[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主要
包括自然分娩、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
观察与比较2组产妇不同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
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2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药物镇痛不仅可以使产妇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生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疼痛感[2]。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麻醉药罗哌卡因是一种具有长效麻醉作用的酰胺类局麻药,其麻醉效果良好,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用药量,尽可能减少对产妇与胎儿的不良影响。
无痛分娩不仅不会影响子宫的规律性收缩,同时也不会影响子宫的收缩频率以及强度,因此对于产程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无痛分娩会大大减轻与缓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并且能够有效地缩短产程时间,降低由于产程时间过长而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以及体力透支而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与分娩效率[3]。
表1
2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x ±s ,min )
组别例数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观察组30416.21±54.9159.13±17.84 6.23±2.10487.11±116.12对照组30
526.11±88.46
81.42±29.30
8.71±3.12623.51±132.21
t 5.781 3.559 3.612 6.431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2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组别例数自然分娩(%)观察组3023(76.7)对照组30
12(40.0)χ2 6.691P
0.011
临床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