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公输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探究
教师根据
学情精讲 点拨
五、当堂达标
(20 分)
1.解释加点的词。

(8分)
(1)愿借子杀之 ( ) (2) 吾义固不杀人 (3)不可谓知.类. ( )
(4) 然胡不已乎( (5 )此为何若人 ( ) (6) 必为有窃疾.矣 (7)攻城之机变.
(
) (8) 虽杀臣( 2.选出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学生当堂 完成,教师 检查点评
B
.争有所余/知而不争
C.公输盘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 乎 .然胡不已 乎/是亦不可以已 乎
3.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公输盘诎/诎右臂支船 以为妙绝/虽杀臣,不能绝也C.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父利其然也 胡不见我与王/于是见公输盘
我为云梯,必取宋。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通假字:“说”、“距”、“圉”、“诎”;“说”“见”“文”“争”“之”“类”的多义; “寇” “满” “尽” “义”的活用;“金” “九”“虽然” “所以”的古今异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 )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
(2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译文:
(3)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待楚寇矣。

译文:
( )
)
( )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学生课后
六、布置预习
熟读成诵,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 1.
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
2.墨
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的?
第二课时预习,为下节课预习展评做准
、预习展评学生展评、出示学习目标预习成果1.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2.学习墨子的论辩艺术。

、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归纳全文的结构。

预设问题2: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预设问题
3:墨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的?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明确
学生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
学生当堂完成,教师
五、当堂达标
(一)必做题(20分)
1.墨子运用排比,从“”等五个方面逐层剥下公输盘“义不杀人”的假面具,使公输盘
无话可说,这种论辩技巧叫(用成语概括)。

(6分)检查点评
2.文中表现墨子为实践自己的主张而不辞辛苦的句子是:
(4分)
3.墨子舌战公输盘,他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这句话, 再抓住这句话进行批判,最
后用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让公输盘理屈词穷。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5分)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苦,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学习心得
第23课《公输》
第一课时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通假字:“说”、“距”、“圉”、“诎”;“说”“见”“文”“争”“之”“类”的多义;
“寇” “满” “尽” “义”的活用;“金” “文”“九”“虽然” “所以”的古今异义。

示例:
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一词多义
说: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解释)
见:见公输盘(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文:舍其文.轩(华丽)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争: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争论)
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请说之(代词,代依靠你杀人这件事)
子墨子九距之.(代词,代公输盘)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
类:不可谓之类.(类推,推论)
为与此同类.(类别)
词类活用
(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2)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布满、充满。


(3)公输盘之攻械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4)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遵守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古今异义词
金古义:货币单位。

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

例:请献十金。

今义:指金属或线等。

文古义:华丽。

例:舍其文.轩。

今义:文章。

九古义:表示次数多,意为多次。

例:子墨子九 .距之。

今义:一般实指数字“九”。

虽然古义:虽是这样。

例: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所以古义:用什么(方法)。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预设问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示例:(1)宋国有什么罪?
(2)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3)虽是这样,公输盘(已经)为我造了云梯,一定能攻取宋国。

四、精讲点拨(略)
五、当堂达标
1、(1)借助(2)坚决(3)明白事例(4)为什么
(5)什么样的(6)爱好偷窃的毛病(7)奇妙的方法(8)即使
2、B
3、C
4、(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3)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带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的城上等待楚国的入侵了。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归纳全文的结构。

起因:楚将攻宋宣扬“兼爱”
经过:墨子劝说公输盘一一迂回陈说
墨子劝说楚惠王一一1、巧设类比体现“非攻”
2 、演习攻防
结果: “请无攻宋”
预设问题2: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没有开门见山,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巧设比喻,诱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

从公输盘的“义不杀人”说开去,在指出公输盘之举不仁、不忠、不强之后,又回到劝公输盘去制止楚惠王攻宋这个问题上,指出公输盘所说的“义不杀人”与先前替楚惠王制造云梯
去攻打宋国是自相矛盾的。

这样,公输盘只好心悦诚服地认输了。

预设问题3:墨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的?
明确:墨子规劝楚惠王远比规劝公输盘艰难得多,从而也更突出了墨子的论辩才能。

墨子首
先巧设了三个生动的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梁肉而窃糠糟,诱使楚惠
王回答“必为有窃疾”。

接着,墨子穷追不舍,又通过三组类比,指出楚攻宋好比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梁肉而窃糠糟。

然后墨子明确指出,强楚攻弱宋是不仁不义的
行为,这就把楚惠王诱使到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行动发生矛盾的窘境上去了。

这是墨子
劝阻楚惠王放弃攻宋主张的重大突破。

但惠王理屈词不穷,他只承认“窃疾”在道义上的不
是,却不肯放弃攻宋的主张。

这使墨子的劝阻出现了僵局。

于僵局后,墨子另辟蹊径,将说理辩论转到以实际行动迫使楚惠王放弃攻宋的主张上来,这就是与公输盘较量攻守之术。


终使得楚惠王折服了。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
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2 )逻辑性强。

主要表
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
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墨子擅长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
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

五、当堂达标
(一)必做题
1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3、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4、C
(二)选做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以有得.(收获)(2)其义自见.(通“现”)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3.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4.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译文: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紧接着就精心地
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

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所谓说书读得熟了,就是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有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就不专心一意,就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