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重构的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重构的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为目标
王雪梅
【摘要】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课,传统授课方式下,理论知识点讲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重构。
本文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课程考核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期刊名称】《商业会计》
【年(卷),期】2015(000)014
【总页数】2页(P116-117)
【关键词】课程设计;可持续发展;课程考核
【作者】王雪梅
【作者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山东青岛 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G642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课,传统授课方式下,理论知识点讲授过多,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调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目标,对会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2个依据,1个导向,2维一体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会计从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为重点,与企业会计工作一线人员、行业专家反复研讨确定设计理念,以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导向,选取典型项目和任务,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个依据是依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和会计从业标准设计课程;1个导向是指课程设计以培养会计基本工作能力为重点;2维一体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能力导向、项目载体、素养贯穿、理实一体
“能力导向、项目载体、素养贯穿、理实一体”是指以会计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会计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岗位工作流程的开发与设计,通过“课证结合”“课赛结合”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造全新的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快速而扎实入门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基础性的要求(见图 1)。
图1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根据会计工作账务处理流程细化工作任务,根据会计职业能力确定本课程的学习领域,选择课程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本文在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工作流程分解为如下具体的工作任务(见图2)。
图2 具体工作任务分解
“原始凭证的辨识、填写、审核和修改”作为“项目一”部分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原始凭证(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据等)的联次、使用流程等关键内容,并要求学生依据原始凭证用语言表述经济业务;同时,考虑到原始凭证来源于企业所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在要求学生完成原始凭证的相关任务之前,为学生设计了有关企业类型、组织架构、会计的职能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等内容的任务。
图3 会计基础重构前后内容对比
在顺利完成项目一的任务之后,学生对会计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希望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如何运用会计语言表达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使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
因此,本课程将项目二内容确定为“会计记账方法”。
在“项目二:会计记账方法”中,为学生设计了前后衔接的六个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设计的一家面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背景,从确定会计对象开始,到辨识会计要素、设置会计账户、编制会计分录、登记丁字账户、对账和结账,直至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交会计记录的最终成果。
通过完成上述项目二的六个任务,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方法和原理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但由于没有接触到会计实务中使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记录的载体,还难以对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的流程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为此,本课程设计了“项目三:会计核算流程”——模拟一个企业的手工操作流程。
本项目以一个企
业12月的经济业务为背景,提供相关原始凭证和资料,要求学生填写和自制部分原始凭证,并据以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全部账户的总分类账,以及应付账款三栏式明细账、原材料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管理费用和应交税费多栏式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最终整理和装订会计凭证和各类会计账簿(见图3)。
图4 会计基础课程考核体系
(二)课程实施设计: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理实一体”是指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方法,课堂采用分组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特别是B线项目资料全部来自于企业一线真实的资料。
在保证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又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基础课程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设计:“分组竞赛,任务展示,传统考试”相结合
学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分(个人项目)×24%+过程性评价分(分组项目)
×20%+过程性评价分(学生自评)×6%+终结性评价分×50%,其中,过程性评价分(分组项目)=组内成员互评分数×20%+教师评分×80%。
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分组竞赛成绩、任务汇报展示成绩等方面构成,个人项目和终结性考试由教师评分,学生自评由学生自己打分(见图4)。
重构的教学体系符合职业院校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刘士芳,赵媛媛.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2.上官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会计师,2011,(11).
3.吴素芬.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