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创新乡村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县创新乡村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4T16:32:21.4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7期作者:吴玩礼
[导读]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11个乡镇
吴玩礼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委党校 418500
一、通道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和成效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11个乡镇,总人口24.17万人,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8.1%,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更新观念,创新举措,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加快经济发展上
近年来,通道县实现了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410151万元,增长6.32%;公共财政收入3.82亿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2.91亿元,增长7.9%,确保了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县围绕粮食、蔬菜、生猪、兔肉等产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9家,辐射带动1万余农户,在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二)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改善社会民生上
结合“六五”普法宣传,通过讲款、“一村一员一课堂”等形式,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了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推动了社会管理法治化。

组织开展“联点共建”、“文明创建五进农家”、“文明家庭”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大增强了社会诚信,规范了社会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改造合格学校4所,改造农村中小学25所,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307种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有效解决了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

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建设,较好解决了农民“养老难”、“住房难”的问题。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逐步解决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三)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维护社会稳定上
通过实施县级领导挂牌接访、党政机关开门办公、各级领导包案化解等制度,化解了一大批突出信访问题,促进了信访秩序持续好转。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多元化解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治。

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

近年来,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基层组织三大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逐步构建了社会治安“管、防、控、打”长效机制。

二、通道县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通道县社情民情复杂,社会矛盾较多,安全压力较大,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一)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一是传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关系的发展需求;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带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力量强弱不均;三是农村社会管理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村社会综治联动不力,防范措施不完善
突出表现在:农村普法教育宣传不够,村级综治维稳服务室作用发挥不好,其次由于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加上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人员增多,大龄男女比例失调,导致治安联防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如,如今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大龄男光棍现象普遍,导致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也已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文化生活“贫瘠”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惠及面低,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多内容少,农家书屋建得多看得少,农民培训多实用少,民间协会多作用小。

这些都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
目前我县城乡二元分割分治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农村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问题仍很突出。

部分农村土地征用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上访有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农村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渠道不拓宽。

三、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构想与举措
(一)全面落实社会责任,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一是村级党的组织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提高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能力。

切实落实责任制、严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有效改善农村社会管理。

三是要依靠公众参与,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以“新型农民”培育为重点,提高群众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思想道德、法制意识、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培训,合理界定村民自治与政府行政工作的范围、职责,赋予村民自治组织更多的自治与动力。

(二)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一是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通过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特别是注重完善特殊人群管理。

三是建立或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进一步整合新农保、新农合、农村社会低保等机构职能,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功能,进行统一管理。

(三)大力发展村级公共事业,营造农村社会和谐氛围
村级公共事业既是村民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体现,也是维护农村安定的基础。

各级政府,包括村级组织在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的管理的同时,要想方设法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

一是要不断探索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办法新举措,从而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提供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医疗卫生等便民公共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改善农村文化设施;三是要注重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信仰、价值观、是非观、利益观的教育,各级党组织以及村民自治组织要加以引导与教育等等,从而构建我县乡村社会管理和谐、友好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