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17 明代的科技成就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代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

2.通过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著作的异同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设计科学著作表格,通过名称、作者、内容、等项目总揽全部内容,以便比较、记忆;同时在教师精讲时补充必要的图片、资料、生活经验等,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到,直至明代,中国的某些传统科学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 李时珍、宋应星和徐光启三位科学家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和他们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启光与《农政全书》。

难点: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著作的相同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种领先局面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明朝。

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划时代的科学巨匠和著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明代的科技成就。

二、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对照“新知自学”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 《本草纲目》:杰出的医药学家倾注27年心血,经3次修改,完成190万字的。

2.评价:这部考订详细、内容丰富的著作将学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3.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成为世界闻名的巨著。

(二)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 《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的名著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生产做了系统总结。

该书图文并茂,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2.地位:《天工开物》的问世,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流传到国外后,被誉为“”。

(三)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 《农政全书》:明代后期的科学家所编著的《》堪称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论述了农业理论和农桑技术的各个方面,还介绍的水利知识,内容非常完备,具有很高的。

2.徐光启:他曾任高官,却始终钻研科学技术,注重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史学。

他一生翻译了不少西学著作,是一位学贯中西的。

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适时多媒体补充相关图片、材料。

三、小组合作探究:
1.列表归纳明朝时期的科技著作。

被誉为“中国
《农政全书》有什么异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历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存在不少的谬误,因此下决心加以整理考订。

他阅读了800多家医药文献,并赴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实地考察,虚心请教药农。

对好多药材,他都信口品尝,来判断药性和药效。

经过27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材料二: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他在学术上对自己要求极严,有高尚的科学美德。

如他对麦子的开花就进行过仔细观察,作出了“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
昼发”,的科学结论,而对未经自己亲自检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持谨慎保留的态度。

讨论:科学家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明确:
2.不同点:《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相同点: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
3.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三、课堂小结:
明朝科技仍然领先于世界,但以总结前人的成就为主,本朝创新居少,是八股取士、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的封建体制下,科技停滞的表现。

说明封建制度导明清时期已走向衰落,已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