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三单元总结·特色讲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05e2debb68a98270fefacb.png)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总结特色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总结特色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0d0a2b14e852458fb579c.png)
三、创新意识(2条原理)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 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 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 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 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 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网购由于省时省力又便宜,广为人们接受,但随之而来 的关于网购的投诉也越来越多。2013年3月6日,浙江在 线新闻网报道,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的《2012年全 国消 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网络购物投诉全年投诉量 为20 454件,占销售服务投诉量的52.4%。这反映了 ( )。 A.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B.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事物都是表里如一
第三,审漫画语言。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 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 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审漫画寓意。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 面现象,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是漫画所 要揭示的真正主题。能否挖掘出漫画的寓意,是审题的关 键。 2.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试题中漫画所蕴涵的道理,往往是我们在教材 中学习过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因此,在解题过程中, 我们应结合漫画画面,进行全面分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 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
解析 网购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又便宜,而网络购物投诉 量的增加,说明了网购存在很多弊端,这体现了事物都 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应选C。A、B两项不符合题意,D 观点错误。 答案 C
最新2020年高一英语必修4Unit3-5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最新2020年高一英语必修4Unit3-5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b8632d0029bd64783e2cfc.png)
高一英语必修4Unit3-5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重要词汇拓展1 humour n.幽默→humorous adj.幽默的2 content adj.满足的,满意的n.满足;内容v.使满足3 performer n.表演者,演出者→perform v.表演;做,履行,执行→performance n.表演,履行4 astonish v.使惊讶→astonishing adj.令人惊讶的astonished adj.感到惊讶的5 fortunate adj.幸运的→fortune v.幸运,运气→fortunately adv.幸运地→unfortunately adv.不幸地6 depressed adj.忧伤的,抑郁的,消沉的,萧条的depress-v使消沉, 使沮丧, 愁苦,使贬值,7.ordinary adj.平常的,普通的8.bored adj.厌烦的→bore v.使厌烦→boring adj.令人厌烦的9.entertain v.使欢乐,款待→entertainment n.款待;娱乐,消遣10. throughout prep.遍及,贯穿adv.到处,始终,全部11.homeless adj 无家可归的,12.worn adj 用旧的,用坏的,破烂的13. overcome v.战胜,克服14. convince v.使信服→convincing adj.令人信服的→convinced adj.相信的,信服的15. direct v.导演,指示,指挥adj.直的,直接的→director n.导演,指挥→directly adv.直地,直接地→direction n.指导,方向16.enjoyment n享乐,欢乐,乐趣17.outstanding adj.突出的,杰出的,显著的18.particular adj.特殊的,特别的→particularly adv.特殊地,特别地19 occasion n.时刻,场合→occasional adj.偶尔的,临时的→occasionally adv.偶尔地,有时地20. slide v./n.滑动,滑行21.amuse v.使发笑,使愉快→amused adj.愉快的→amusing adj.逗人发笑的,令人愉快的→amusement n.愉快,快乐22. whisper v./n.耳语,低声说23、react v.做出反应,回应→reaction n.反应,回应重点短语梳理1.break into 闯入,进入2.up to now 直到现在3.brighten the lives of 照亮某人的生活道路4.feel/be content with 对……满足5.badly off 穷的,缺少的6.in search of 寻找….7.pick out 挑选出,辨认出8.on the edge of 在…边沿9.cut off 切断,断绝10.in silence沉默,不作声11. make use of 使用12.be angry about 对…很生气13.star in 担任主角,主演重点句型再现1. He made people laugh at a time when they felt depressed, so they could feel more content with their lives.在人们感到沮丧的时候,卓别林使他们开怀大笑,于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比较满足。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63a13c4431b90d6c85c7a3.png)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 综合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 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的 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 用 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 新事物的成长。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单元总结学案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 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固有 的 ,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
固有的联系
关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的发展 ,推动 生产
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
和文化的发展。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五、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联系 、发展、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形而 上学用 孤立 、静止、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主流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又不能忽视 次要方面
,要看到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
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 ,是事物 自身 的否定,是联系、发 展的环节 ,实质是“ 扬弃 ”。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 说 ,它是 批判 的、 革命的和创新 的。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
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小结
![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89626602768e9951e7389c.png)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❶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意志为转移;❷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忌主观随意性;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方法论要求: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也要重视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❷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❸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❶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❷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❸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归纳总结(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归纳总结(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357e627b9d528ea81c779ba.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归纳总结(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7课拿来主义一、关于课文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
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字音识记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孱càn头脑髓suǐ蹩bié进玄xuán虚四、词语积累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勃然大怒:勃然:突然。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五、写作素材1、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2、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d1e7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中学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学问点总结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学问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留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局部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开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局部是事物的局部和开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根本特征,驾驭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根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向。
驾驭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
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学问点二:唯物辩证法的开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开展?(即开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反事物开展的势必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开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开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开展的、人类社会是开展的、人的相识是开展的。
3、为什么事物开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制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踊跃的、合理的因素,并增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势必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开展总要阅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拟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固抗拒和竭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势必阅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dc6a9489eb172dec63b74f.png)
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相关信息,从矛盾
主次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主次方面
的地位和作用回答即可。
11
• 答案:(1)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 限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 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 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 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 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 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 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 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 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 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 ”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 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
7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 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 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 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 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 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 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就是结 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单元优化总结
1
本节目录
知
解
识
题
结
方
构
法
简
指
图
导
2
知识结构简图
3
解题方法指导
题型特点
○15 依据型非选择题
依据类材料题通常考查学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 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 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 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 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行为授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课件 新人教必修4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课件 新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2b1c7c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9.png)
6.联系构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内 部联系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由于事 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 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 积极地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联系构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内 部联系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由于事 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7.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 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62022/1/16
2.唯物辩证法:(1)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 们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 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4)创新的社会意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必修4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4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26fd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c.png)
必修4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Th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1. The size of the Universe- The Universe is vast and expanding, consisting of billions of galaxies, each containing billions of stars.- It is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the size of the Universe due to its immense scale.2. Galaxies- Galaxies are massive systems of stars, dust, and gas held together by gravity.- The Milky Way is the galaxy that contains our solar system.3. Stars- Stars are massive, luminous spheres of plasma that emit light and heat.- The life cycle of a star includes formation, main sequence, red giant, and white dwarf stages.4. The Big Bang Theory- The Big Bang Theory posits that the Universe began as a singular point and has been expanding ever since.- This theory has been supported by evidence such as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5. The Universe’s age and fate- The Universe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3.8 billion years old.- There are different theories about the ultimate fate of the Universe, such as the Big Freeze and the Big Crunch.第二节: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1.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s origins- Theories of the Universe’s origins include the Big Bang Theory and the Steady State Theory.2. Evidence for the Big Bang- Evidence that supports the Big Bang Theory includes the redshift of distant galaxies,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and the abundance of light elements.3. The role of gravity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Gravity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s in the early Universe, such as galaxies and clusters of galaxies.4. The formation of light elements- Light elements like hydrogen and helium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Univer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nucleosynthesis.5.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are mysterious components of the Universe that make up a large percentage of its content.第三节:The Solar System and Planets1. The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The Solar System formed from a cloud of gas and dust called the solar nebula, with the Sun forming at its center and planets forming from the leftover material.2.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un- The Sun is a massive ball of gas mostly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helium.- It consists of several layers, including the core, radiative zone, convective zone, photosphere, chromosphere, and corona.3. The inner planets- The inner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include Mercury, Venus, Earth, and Mars.- These planets are rocky and terrestrial, with solid surfaces and relatively thin atmospheres.4. The outer planets- The outer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include Jupiter, Saturn, Uranus, and Neptune.- These planets are gas giants with thick atmospheres and no solid surfaces.5. Dwarf planets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 Dwarf planets like Pluto and Ceres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Solar System, as well as other smaller objects such as asteroids, comets, and meteoroids.第四节:The Earth’s Moon1. The origin and properties of the Moon-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theory for the origin of the Moon is the Giant-impact hypothesis, which posits that the Moon formed from debris created by a collision between early Earth and a Mars-sized body.- The Moon is smaller and less dense than Earth and has a cratered surface with no atmosphere.2. Phases of the Moon- The Moon goes through different phases as seen from Earth, including new moon, first quarter, full moon, and last quarter,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Earth, Moon, and Sun.3. Lunar eclipses and tides- Lunar eclipses occur when the Earth passes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Moon, causing the Earth’s shadow to fall on the Moon.- Tides on Earth are caused by the gravitational pull of the Moon, with high tides occurring on the side of the Earth facing the Moon and on the opposite side.第五节:The Earth and Its Atmosphere1.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 Earth i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including the inner core, outer core, mantle, and crust, with the lithosphere and asthenosphere playing key roles in the movement of tectonic plates.2.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atmosphere-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including the troposphere, stratosphere, mesosphere, thermosphere, and exosphere.- It consists of different gases, with nitrogen and oxygen making up the majority of the atmosphere, along with trace gases and water vapor.3.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trap heat from the Sun, raising the Earth’s temperature and making it suitable for life.4. Weather and climate- Weather refers to the short-term conditions of the atmosphere,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precipitation, wind, and visibility.- Climate refers to the long-term patterns of weather in a particular area.5.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hurricanes, tornadoes, and earthquakes can lead to natural disaste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arth’s environment and its inhabitants.第六节:Earth’s Resources and Energy1.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Renewable resources such as solar, wind,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can be replenished naturally and are considered more sustainable tha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like fossil fuels.2. Fossil fuels- Fossil fuels like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are formed from the remains of ancient plants and animals and are a major source of energy for human civilization.3. Nuclear power- Nuclear energy is generated through the fission of uranium or plutonium atoms, producing heat that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electricity.4.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wind, hydroelectric, and geothermal power are being increasingly explored as clea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fossil fuels.5.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Energy conservation involves reducing energy usage through efficiency measures, while sustainability focuses on the long-term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environment.第七节: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1. Global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refers to long-term shifts in temperature and weather patterns, with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burning fossil fuels, and industrialization.2.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can lead to rising sea levels, extreme weather events,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food security.3.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Mitigation involves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ransitioning to cleaner energy sources, while adaptation focuses on preparing for and address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4. Environmental issues- Other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eforesta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waste management also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arth’s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5.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ervation efforts aim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natural resources and wildlife, whi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eks to meet the needs of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health of the planet.综上所述,必修4第三单元涉及了宇宙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系与行星、地球与其大气层、地球资源与能源、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2728学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可修改版ppt]
![2728学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优化课件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8ee06fbb68a98271fefadd.png)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
趋势、 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 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道路 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
4.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 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其方法论要求
原理
方法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
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发 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 发展的
[探究提示]
1.教材 P81“探究问题” 提示:(1)老子和郭象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之间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韩 非和董仲舒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黑格尔 和杜林言论的不同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2)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而郭象、董仲舒和 杜林的言论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本探究活动主要通过名人名言中 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并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 立和分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导读课件必修4
![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导读课件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7dc1a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b.png)
《拿来主义》 你是火炬,在那风雨如晦的暗夜,给无数消 沉的人以温暖和光明;你是旗帜,在那歧路彷徨 的时代,给无数奋斗的人以目标和航向;你是战 士,在那需要流血和搏斗的时代,你不惮以自己孱弱的身躯、热血 和生命,向敌人——不论是个人的敌人、阶级的敌人,还是真理的 敌人,亮出你的匕首和投枪。鲁迅,你已然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 我们民族应有的一种骨气和精神。
针对这三篇课文,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 与写作——杂文、随笔”的提示,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阅读杂文和 随笔,可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2.心中要有文体意识。尤其注意文 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它们往往是全文的观点句。3.要结合当时的写 作背景理解文意,同时还要联系今天的实际理解其深远意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世上有一种爱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它不会因 为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如爱情般 起起伏伏;它像涓涓的溪流缓缓地划过我们的全 身,流淌在我们的心间。这是一种伟大、无私、 高尚的爱——父母之爱。母亲的爱,犹如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 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的爱,总是在我们遇到难题时,给予我 们正确的指导。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 如同山一[课标解读]
文学阅读与写作——杂文、随笔 本单元三篇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杂文、随笔”新课标 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 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杂文与随笔都是从散文中分离出来的,属于散文的两个分支。 杂文属于议论性散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形象化的论证方法, 用一种特别幽默、讽刺的笔调,对现实的假恶丑进行批判,形成杂 文特有的“杂文味”。随笔是用随想随议的方式发表自己的一种感悟。 它常与叙述、描写相伴,但叙述、描写都是次要的,主要是谈自己 的看法和想法。事是平常事,但见解却是独到的、深刻的,并且能 发人深省。
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c87039da38376bae1fae9b.png)
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总结第二单元:辩证唯物主义(偏重唯物主义)主要内容: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
若答题时,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作答只能考虑以上观点的内容。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偏重辩证法)主要内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意识。
若答题时,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作答只能考虑以上观点,要注意区分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混淆。
唯物辩证法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状态:(1)世界是辨证的。
即世界本身是联系、发展、矛盾着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
(2)世界是唯物辨证的。
即世界的联系、发展、矛盾是客观的,既不是“绝对精神”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一:联系联系(what)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普遍性what:(1)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横向空间、纵向时间。
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整个世界How: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what: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人能改造联系的具体形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how)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随意性。
多样性:wh(1)事物的多样性,(2)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形式: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How: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优化总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f95d704a7302768e993989.png)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答案 (1)量变Βιβλιοθήκη 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 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 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 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答题要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材料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方法论+材料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材料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方便交流和传播广泛等优势,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也 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Z 省公安 厅发布消息称,该省在近期专项整顿行动中,发现违法信息 21.2 万多条,其中网络谣言、虚假和低俗信息占据很大比例。 结合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网络信 息。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理论要素构成: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提示 ①总的关系(辩证统一);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 位不同;联系);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部分的作用);④ 结合材料。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2)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③注重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
方式认识事物。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
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 问题。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
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
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7.共同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 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 均衡论。
方法论: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
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 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 理) 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
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 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
业的辉煌。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
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 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 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 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 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 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②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
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 殊,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 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 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
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
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标,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 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4.系统优化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自身固有的,不以人
们的意志为转移。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方法论:联系的客忌主观随意性。但是,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
3.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 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影响部分。 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
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 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 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 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三、创新意识(2条原理)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 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
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 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
单元总结·特色讲座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方法 ·专题讲座
知识专题——唯物辩证法小结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 在于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