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2T02:14:52.746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2期作者:刘陈张涛[导读] 而建筑全寿命周期标准化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东阳 322100摘要:近年来,随着现行建设管理体制不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建筑工程质量低下的问题依然较多,质量事故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对建筑业技术及生产方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建
筑全寿命周期标准化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标准化
1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的必要性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这是《标准化法》明确规定的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标准化是实现规范的一系列活动,针对的是现在和将来的问题,能够促进秩序的形成。

这不是一个静态概念,它的实施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修订标准。

该过程的完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完成路径是螺旋式的循环。

经历每个循环后,标准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也将及时地反映当今技术发展的水平。

在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对于建筑工业化产业发展提速、国际贸易深化以及市场经济规范化的重要作用。

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有利于推动国家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创新水平并提升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标准化的战略地位突出。

工程建筑标准化是实现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将科学管理和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催化剂。

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不但能够促进建设市场行为的统一和规范,积极推动建设工程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对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节约成本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建设资金有效利用率、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建筑工业化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标准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将技术研发成果、工程实践成果成熟化、固定化,启下则是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用标准的形式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2 国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外的建筑工业化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战争带来的房荒问题使住宅需求巨大,加上当时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落后的建筑业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建设需要。

为加快建设速度,各国开始采用工业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

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途径来看,初期时,各国都以发展工业化住宅作为主要内容。

纵观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政府各方面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各方面政策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

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途径上,各国都是以住宅作为突破口,通过发展工业化住宅作为主要内容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

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以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住宅等工程项目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研究历程及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较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

工业化建筑的国家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而传统建筑国家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我国工业化建筑设备技术及标准体系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在工业化建筑设备标准领域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工业化建筑设备标准体系,为此,我们应该把工业化建筑设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发展作为研究重点。

4工业化建筑标准化的功能分析 4.1 需求分析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的需求分析,根据工业化建筑建造过程,从建造特点、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包括贯穿设计、生产、施工等阶段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4.2 功能分析
标准化之所以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技术标准可以保证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提高互换性,提供更好的维修服务,推动技术进步,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二是由于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可以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复杂业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稳定,保证了构配件的通用化,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建设工程管理,降低了建筑生产成本,这对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代表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标准化意味着事物的一致性。

从规则角度来看标准化,可以发现,标准化是一种特定的规则,标准化意味着做相似的事情要遵守相同的规则,具有一致性。

标准工作就是产生这种规则的活动。

通过构建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体系,使在工业化建筑的生产与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个生产施工过程都做到有法可依,解决了目前建筑部品构件质量水平残次不齐,成本差距大等问题。

但标准化与多样化有它的内在的联系,找出哪些可以固定不变的内容和范围组成标准化的基本单位,再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组合搭配成灵活多样的建筑物。

而通过工厂生产的预制构建,往往可以达到高于传统现浇生产技术下的质量水平,提高了构件的荷载水平,因此使得建筑设计更为灵活。

可见,标准化的研究与发展更好的促进了建筑多样化的实现。

所以根据本国、本地区工业化建筑水平和建筑功能的具体情况,尽量选取对建筑平面限制较小的因子选择适合的基本定型单元,在不改变基本定型单元承重结构位置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将建筑内部设计成可随时间、地点、使用要求和面积标准而变化的灵活空间,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

5 结语
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经济化社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改革对标准化法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标准化改革进程的发展,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应覆盖建设工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强化以科研发展、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以此来提升标准技术水平,满足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
[2]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
[3]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意见的通知》(建标[2016]166号).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