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7.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202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7.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7.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7.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
人民日报消息;天津港吞吐量在2016年以吞吐量5.5亿吨,跻身世界港口10强,中国第四。
天津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长达数千米的奇特长堤,读图,回答1、2题。
1.天津港跻身世界港口10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渤海,有着优良的港湾条件
B。
位于海河入海口,可以海陆联运
C.陆上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
D。
依托天津市,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2。
图中长堤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轻风浪的威胁B。
避免来往船只相撞
C.便于货物的装卸 D。
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根据材料,天津港吞吐量在中国居第四位,跻身世界港口10强,吞吐量大是主导因素。
影响吞吐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腹地的大小,交通便利的程度。
第2题,天津港位于季风气候区,南北两侧长堤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季风吹起的风浪的威胁,便于船舶停靠.
(2018·济南模拟)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平原广阔B。
季风气候
C。
河流交汇D。
矿产开发
4。
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
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5.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A。
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
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发展
C。
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
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的发展
【解析】3选C,4选C,5选D。
第3题,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阻隔形成三镇格局.第4题,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
第5题,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发
展.
【加固训练】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
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
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
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
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
甲城 B.乙城
C。
丙城D。
丁城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根据图中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可知,城市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但不是实际距离缩短;高铁建设对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影响;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内部交通没有变得更加拥堵。
第(2)题,根据图中计划中的城际轨道的布局、城市等级、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布局逐步完善,城市等级高的乙城市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2018·沈阳模拟)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高效化、快速化是现代交通的发展
趋势,而受制于各种条件,很多地方高速公路都采用高架桥形式,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图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回答6、7题.
6.有关图示区域自然特征最恰当的是()
A.地形以丘陵为主B。
河流含沙量小
C.人均耕地少
D.寒潮频发
7.图中高速公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
A.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
B。
减少投入,防泥石流和滑坡危害
C.减小坡度,保障行车安全
D。
避开断层,稳固路基
【解析】6选B,7选C。
第6题,从图中看,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正确;人均耕地少,但不属于自然特征;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为我国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第7题,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高速公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减小坡度,保障行车安全,C正确;图示地区高架桥下不是耕地,与少占耕地无关,高架桥投入更高,从图中看不出有断层.
8.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
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
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地聚落沿河分布,A地聚落主要沿公路分布。
第(2)题,C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聚落较多,商业网点密度较大;D地位于山区,情况与C地相反.第(3)题,水运交通线衰落之后,聚落形态基本不变,且发展缓慢,同时会沿公路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网点将减少.
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2018·郑州模拟)2016年7月1日7时41分,成都至上海虹桥的D628次动车组在成都站启动,标志着中国铁路网“四纵四横"之一的沪汉蓉铁路大
通道正式全线投入运营,川渝地区从此融入中国的高铁版图。
读图回答1~3题.
1.有一批机械设备要从上海运往重庆,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
海洋运输
C。
公路运输 D.内河运输
2。
汉宜铁路正线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55。
6%,其原因主要是()
A。
为生物提供通道 B.加快建设速度
C.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D.多洪涝、泥石流
3。
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
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C。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
D。
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解析】1选D,2选C,3选D.第1题,机械设备较为笨重,运输量大,而且时效性不强,应该采用沿长江水运.图示沪汉蓉高铁以客运为主。
第2题,汉宜铁路桥梁多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水网密布;社会经济原因是该地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修建高架桥梁,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也不会阻断地面交通.第3题,沪汉蓉铁路以客运为主,主要是缓解客流量和满足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加固训练】
读甲、乙两半岛位置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半岛所在国均出口较多的产品是()
A。
玉米 B.鲜花
C.石油D。
铜矿
(2)将上述产品从乙半岛所在国出口到中国,最适宜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铁路B.管道
C。
航空 D.海运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甲、乙两半岛所在国分别是墨西哥和卡塔尔,两国石油资源都很丰富。
乙半岛所在国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不利于鲜花和玉米的生产。
第(2)题,卡塔尔的石油运往中国应采用海运(石油运输量大,海运价格便宜).
(2018·长沙模拟)由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2014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于8月5~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读上海市示意图(部分),回答4、5题.
4。
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是( )
A。
①④B。
②④C。
③④ D.②③
5。
关于上海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港腹地为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上海建材行业的市场只局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C。
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可扩展到西北地区
D。
增加上海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之一
【解析】4选D,5选C。
第4题,①④为上海市中心附近,其布局为市场最优原则;②③位于市区外围主干道的交会处,其布局为交通最优原则。
第5题,上海港腹地广阔,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与中西部南北方联系紧密。
上海经济发达,其辐射能力影响到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 )
A。
密度小、规模小
B。
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C.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D。
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
7。
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B.农药使用量大
C.交通运输不便D。
商品品牌意识差
【解析】6选D,7选C。
第6题,甲地为山区,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第7题,甲地受地形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乙地交通便捷,利于商品流通.【方法技巧】商业网点的空间形态与交通位置的关系
商业网点的形态与其交通位置之间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8。
(能力挑战题)(2018·长沙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
如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
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
第(2)题,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市场广阔;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