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给6分,选对但不全的给3分,有选错的给0分。

1.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人体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

2.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人体剧烈运动时,通过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维持ATP 含量处于动态平衡。

3.由图可知,A/a 和B/b 这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自然环境选择的性状中,可遗传的变异才可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5.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

6.在浓度为300mg/L 时,乙对该插条生根率的影响为促进。

7.高铁酸盐投入水中会与水反应释放出[O ],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同时会产生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杂质一起沉降,兼具消毒杀菌和净水双重作用,但加入后需过滤,煮沸后才可饮用,A 错误。

“低碳”是指尽可能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B 错误。

压电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正确。

CaO 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 错误。

8.假设4.0g 全是CO 2,所含质子数为
A A 4.0g
22244g/mol
N N ⨯=,假设4.0g 全是SO 2,所含质子
数为
A A 4.0g
32264g/mol
N N ⨯=,故混合气体中无论它们以任意比例混合,4.0g 混合气体,所
含质子数均为2N A ,A 正确。

标准状况下,HF 为液态,2.24L 不是0.1mol ,B 错误。

随着反应进行,HCl 的浓度逐渐减小,稀盐酸不能与MnO 2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 A ,C 错误。

Na 2O 2和Na 2O 的混合物中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之比均为2∶1,Na +(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则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物中所含离子的总数为0.3N A ,D 错误。

9.油脂的硬化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与氢气加成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过程,但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B 错误。

10.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将CO 2吸收,打开右上活塞用球胆收集CO ,收集完后关闭
右上活塞,打开右下活塞,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硫酸,反应出CO 2,用右下球胆收集,从而可达到两气体的分离,B 正确。

确定K sp (AgCl)、K sp (AgI)的相对大小应是往含有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Cl 、KI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 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确定K sp (AgCl)>K sp (AgI),现混合液中不知二者浓度大小,有可能先产生白色沉淀,故无法确定。

11.根据题目分析可知,A 、B 、C 、D 、E 分别为C 、O 、Mg 、Al 、Cl ,则B 、C 、D 的简单离子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逐渐减小,而E 的简单离子比它们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则离子半径D<C<B<E ,A 错误。

Cl 和Mg 、Al 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MgCl 2与AlCl 3,而MgCl 2所含化学键是离子键,AlCl 3是共价化合物,所含化学键是共价键,B 错误。

Mg 可在CO 2中继续燃烧,产物为MgO 和C ,C 正确。

E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如HClO 的酸性比A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碳酸弱,D 错误。

12.放电时,Mg 作负极,但溶液中Li +是由左向右移动,A 错误。

充电时是电解池原理,阳极
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FePO 4−x e −=x Li +
+Li 1−x FePO 4,B 错误。

充电时,Y 为阳极,应与
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但此电极上的物质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 错误。

放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 e −,左室中将溶解12g Mg 成为Mg 2+进入溶液,但同时将有1mol Li +
从左室移入右室,减轻7g ,故溶液质量只增重5g ,D 正确。

13.根据图象,该温度下,起点时,0.1mol/L 氨水的pOH=3,即c (OH −)=10−3mol/L ,则
335432(NH )(OH )101010(NH H O)0.1
b c c K c +-
---⨯⨯=≈≈,A 正确。

根据稀硫酸加到10mL 时,混合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说明氨水和稀硫酸刚好完全中和,据此可求得稀H 2SO 4 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0.05mol ·L −1
,B 正确。

a 点时根据反应量比关系,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关系为c (NH 3·H 2O)+c (NH +4)=4c (SO 2−4),同时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2c (SO 2−4)+c (OH −)= c (NH +4)+c (H +
),故有:c (NH 3·H 2O)+2c (OH −)=c (NH +4)+2c (H +
),C 错误。

a 点为氨水和硫酸铵的混合液,b 点是硫酸铵溶液,c 点为硫酸铵和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铵中NH +
4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氨水
和硫酸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硫酸电离产生的H +浓度大于氨水电离产生的OH −
浓度,故水的电离程度为b>a >c ,D 正确。

14.由21
2
h gt =, 2.5s t =,得31.25m h =,故A 错误。

2.5s 来到最高点,由对称性,2s 和3s
处于同一高度,故B 正确。

由gt =v , 2.5s t =,得25m/s =v ,故C 错误。

前4秒位移为20m ,路程应为42.5m ,故D 错误。

15.物体受重力、斜面弹力、斜面摩擦力、推力,共4个力作用,故A 错误。

若沿斜面向下
推物块,物块仍然保持静止,则物块需要受sin30mg F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7N ,而开
,大小为5N ,故C 正确,B 错误。

物体与斜面间是静摩擦力,故无法求出动摩擦因数,故D 错误。

16.小球到达斜面顶端时0
tan 53y ︒=
v v ,4m/s y =v ,由y gt =v ,得0.4s
t =,故A 错误。

由2
2y gh =v ,
得0.8m h =,故B 正确。

0x t =v ,得1.2
m x =,故C 错误。

小球到达斜面顶端时0
cos53︒=
v v
,得5m/s =v ,故D 错误。

17.由x t
=
v ,得第3s 的平均速度为6m/s ,其中点时刻2.5s 的瞬时速度为6m/s 。

由0t at =+v v ,2.5s t =,则01m/s =v ,故D 正确。

18.根据等时圆模型,可知从圆上最高点沿任意一条弦滑到底所用时间相
同,故沿OA 和OC 滑到底的时间相同,OB 不是一条完整的弦,时间最短,OD 长度超过一条弦,时间最长,故D 错误。

19.sin 60cos60A B ︒=︒v v ,sin 45cos45A C ︒=︒v v ,cot 60B C ︒=v v ,故C 正确。

1tan B A θ=v v ,
2tan C A θ=v v ,A v 恒定,故B v 、C v 随角度增大而增大,做加速运动,故A 正确。

20.物体做减速运动,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减小,则合力减小,则F 随时间增大,
故B 正确。

a t -图面积为∆v 的大小,故C 错误,D 正确。

21.拔去M 瞬间,小球重力沿斜面分力和b 的弹力矢量合与拔去M 前a 提供的弹力等大反向。

设小球质量为m ,若a 处于拉伸状态,则其拉力1F 大小为25m ,拔去N 瞬间,有1sin30F mg ma -︒=,220m/s a =。

若a 处于压缩状态,则其推力2F 大小为25m ,拔去N
瞬间,有2sin30F mg ma +=,230m/s a =。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一)必考题:共11小题,共129分。

22.(每空2分,共6分) (1)弹簧原长 (2)10N/m (3)4
截距0x 为未挂钩码时的弹簧长度,故为弹簧原长。

图象斜率m
k x
∆=
∆,F m g ∆∆=,故
F gk x ∆=∆,两根弹簧并排时劲度系数为20N/m gk =,单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0N/m 2gk k '==。

3550100.25m g k -⨯⨯⨯=',3450100.20m g
k -⨯⨯⨯=',故最多只能悬挂4
个钩码。

23.(每空2分,共10分) (1)BDFACE
(2)F 同时记录下两个力的方向 (3)F ' (4)C 24.(12分)
解:(1)11021a t a t =-v ① 解得06m/s =v
② (2)020a t '-=v ③ 解得3s t '=
④ 20222a x =v
⑤ 解得29m x =
⑥ 2
12112
a t x =

解得118m x = ⑧ 12d x x =-
⑨ 解得
9m d =

评分标准:本题共12分。

正确得出①、⑤式各给2分,其余各式各给1分。

25.(19分)
解:(1)2sin30cos30A F mg mg ma μ-︒-︒= ① 解得25m/s A a =
② 2cos30mg μ︒<1sin30()cos30Mg m M g μ︒++︒
③ 则0B a =
④ (2)1()cos30()sin30()F m M g m M g m M a μ'++︒-+︒=+ ⑤ 解得210m/s a = ⑥ 11at =v
⑦ 解得110m/s =v
⑧ 2sin30cos30A F mg mg ma μ''-︒-︒=
⑨ 解得0A a '=
⑩ 21cos30sin30()cos30B mg Mg m M g Ma μμ'︒-︒-+︒= ⑪ 解得210m/s B
a '=- ⑫ 2121221()22B l
t t a t '-+=v v ⑬ 解得21s t = ⑭ 12t t t =+
⑮ 2s t =

评分标准:本题共19分。

正确得出①、③、⑤式各给2分,其余各式各给1分。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Ⅰ.(1)碱石灰(1分)
(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NaNH 2+N 2O===========210℃~220℃
NaN 3+H 2O
(4)NaN 3不溶于乙醚,可减少溶解损耗且乙醚易挥发,可缩短干燥时间 Ⅱ.(1)①增大CH 3ONO 与反应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蒸馏
(2)①10N −3+2MnO −4+16H +=2Mn 2+
+15N 2↑+8H 2O ②91.00%
Ⅰ.由反应步骤可知制取NaN 3的原理为先通入氨气与钠反应生成NaNH 2和H 2,反应生成的NaNH 2再与通入的N 2O 反应生成NaN 3和H 2O 。

(1)制备的氨气中含有水气,也会与Na 反应,故B 中应盛放碱石灰干燥氨气。

(2)步骤①中用氨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空气中的氧气等与Na 反应。

Ⅱ.(1)①装置中用到多孔球泡,多孔球泡能增大CH 3ONO 与反应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CH 3ONO 充分反应)。

②利用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从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混合物回收CH 3OH ,因此“操作X ”的名称为蒸馏。

(2)②由已知条件2I − ~I 2~2S 2O 2−3和I −与KMnO 4的反应可知:2KMnO 4~5I 2~10Na 2S 2O 3,
mol ·L −1×20.00×10−3 L−5.000×10−4 mol=3.5000×10−3 mol ,根据①中反应n (NaN 3)=5n (MnO −
4)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Cu+H 2O 2+H 2SO 4=CuSO 4+2H 2O 温度过高时,H 2O 2受热分解 (2)PbSO 4(1分)
(3)2Au+6H ++7Cl −+ClO −3=2[AuCl 4]−
+3H 2O 产生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
(4)3∶2(1分)
(5)H 2SO 4电离出的H +与SO 2−3反应,降低了SO 2−3的浓度,使[Ag(SO 3)2]3−
Ag ++2SO 2−3

衡正向移动,Ag +和Cl −
反应生成AgCl
(6)2.45
【解析】(1)由于铜排在H 后面,不和硫酸反应,所以需加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H 2O 2+H 2SO 4=CuSO 4+2H 2O ;因温度过高双氧水会分解,影响铜的浸出率,故铜的浸出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时,H 2O 2受热分解。

(2)根据流程中“分铜渣”的成分有Au 、Ag 、AgCl 和PbSO 4;则后一步分金渣的主要成
分为PbSO 4和AgCl ;分银渣的主要成分为PbSO 4。

(3)根据已知分金液的主要成分为H [AuCl 4],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2Au+6H ++7Cl −+ClO −
3
=2[AuCl 4]−+3H 2O ;“王水”的成分为浓硝酸与浓盐酸体积比1∶3的混合物,金溶解时失去电子,而浓硝酸被还原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

(4)还原剂(Na 2SO 3)中S 从+4价升高到+6价和氧化剂(H [AuCl 4])中Au 从+3价降到0价,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或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6)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0.1mol AgCl ,需要NH 3:0.2mol ,生成[Ag(NH 3)2]+(aq)和Cl −
(aq)
各0.1mol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后应该还剩余的NH 3,设剩余NH 3 x mol ,AgCl(s)+2NH 3(aq)
[Ag(NH 3)2]+(aq)+Cl −
(aq),由于容器体积为1L ,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
度计算平衡常数K ;K =2.0×10−3
=
2
0.10.1
x ⨯,得出 2.25x ==,所以共需要NH 3:0.2+2.25 =2.45mol ,浓度为2.45mol ·L −1。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2CO(g)+SO 2(g)=S(s)+2CO 2(g) ΔH =(c −a −b ) kJ ·mol −1
(2)①< (1分) ②300℃
(3)充入H 2(g)(1分,合理答案均给分) (4)催化剂活性降低(1分) 温度(1分) (5)2.25p 正向
(6)CH 3OH−6e −+H 2O=CO 2↑ +6H +
【解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可得:2CO(g)+SO 2(g)=S(s)+2CO 2(g) ΔH=(c −a −b ) kJ ·mol −1 。

(2)①CO (g)+2H 2(g)
CH 3OH(g),依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
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某温度下,将4mol CO(g)和8mol H 2(g)充入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50%,根据三段式计算有: CO(g)+2H 2(g)
CH 3OH(g)
起始浓度(mol/L ) 2 4 0 转化浓度(mol/L ) 1 2 1 平衡浓度(mol/L ) 1 2 1
K =
32
2(CH OH)(CO)(H )c c c =2
1
12 = 0.250,所以反应温度为300℃。

(3)根据正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的特点,在恒容条件下,既要加快正反应速率,又要提高CO 2(g)的转化率,可以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进行,故只能充入H 2(g)。

(4)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当温度在250℃~300℃范围时,随温度的升高乙酸的生成速率反而减慢,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活性降低。

当温度在300℃~400℃范围时,随温度的升高乙酸的生成速率又有所上升,是因为此时影响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5)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因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0%,
故其分压为p ×25.0%=0.25p ,CO 的分压为p ×75.0%=0.75p ,故K p =
2
0.750.25p p
()
=2.25p 。

原平衡体系中V (CO 2)∶V (CO)=1∶3,恒压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充入V (CO 2)∶V (CO)=2∶3的混合气体,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再通入CO 2,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6)电解甲醇水溶液比电解相同物质的量的水多,电解1mol H 2O 得1mol 氢气,则电解1mol 甲醇水溶液产生的氢气将大于1mol ,所以电解1mol 甲醇水溶液产生的H +将大于2mol ,说明甲醇分子中的氢原子通过电解液成为H +,故电解甲醇水溶液的阳极反应式为CH 3OH+H 2O−6e −=CO 2↑+6H +。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
(1)O 2 低(1分) 该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合理即可) (2)凡士林阻塞气孔,使进入叶肉细胞的CO 2减少,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3)温度和CO 2浓度 30.(每空2分,共10分) (1)由负变正 (2)钠
(3)主动运输 抑制 (4)持续性兴奋(或收缩) 31.(每空2分,共10分) (1)转化、散失 (2)
(3)1.4×109
12.14%
(4)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AAbb 或aaBB (2)乙×丁
(3)方法一:实验思路:利用甲和丙杂交得F 1,让F 1和丙测交,观察F 2的表现型及比例。

(2分)
预期结果:F 2中暗红眼∶红眼∶棕色眼=1∶1∶2。

(2分) 结论:控制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分)
方法二:实验思路:利用乙×丁杂交得F 1,让F 1和丙测交,观察F 2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F 2中暗红眼∶红眼∶棕色眼=1∶1∶2。

结论:控制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共45分。

33.(15分)
(1)(5分)CDE (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2)(10分)
解:i .初始状态右侧管内气体压强为101p p gh ρ=-
① 解得170cmHg p =
② 末状态压强为2p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1122p L p L = ③ 284cmHg p =

ii .底管内气柱初态压强为0p
末状态压强422(8415)cmHg 99cmHg p p gh ρ=+=+= ⑤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3344p L p L = ⑥ 代入数据解得425cm L =
⑦ 需要加注水银99cm 75cm (48cm 25cm 5cm)42cm L ∆=-+--=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

正确得出③、⑤式各给2分,其余各式各给1分。

34.(15分)
(1)(5分)ABD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2)(10分) 解:ⅰ.8m λ=
① 4T
t nT =+(0123n =、
、、…) ② T
λ
=
v
③ 41n =+v (m/s )(0123n =、
、、…) ④ ⅱ.(41)s n A =+(0123n =、
、、…)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

正确得出①~⑤式各给2分。

3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7 3
(2)①18N A (或18×6.02×1023
等合理答案即可) ②CO 2(或CS 2、N 2O 等合理答案)
③CO 为极性分子,N 2为非极性分子,CO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大(2分) (3)①2 ②O>C>Be (2分) ③正四面体 sp 3
杂化
④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2分) 32
3
10da
(2分) 【解析】(1)基态Co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74s 2
,原子核外电子占据
1s 、2s 、2p 、3s 、3p 、3d 、4s 共7种不同的能级,其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

(2)①1mol 该离子中含有σ 键的数目为3×6N A 或18×6.02×1023。

②与CNO −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CO 2和CS 2或N 2O 等。

③相同压强下,CO 晶体的熔点高于N 2晶体的原因是CO 为极性分子,N 2为非极性分子,CO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大。

(3)NH 4BF 4中,NH +
4中N 原子和其中一个H 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F −
4中B 原子和其中一个F 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所以含有2个配位键,则1mol NH 4BF 4含有2mol 配位键。

②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因Be 中2s 轨道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和N 中2p 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变大,故第一电离能处在B 和N 之间的有Be 、C 、O ,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Be 。

③BF −
4中中心原子B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对,故空间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其中B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p
3
杂化。

④六方相氮化硼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B 原子的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
故其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立方氮化硼中,晶胞边长为a ×10−10
cm ,晶胞体积
V =(a ×10−10
cm)3
,该晶胞中N 原子个数=8×18+6×1
2=4,B 原子个数也为4,立方氮化硼的密度
d =A 4M N V =103A 425(10)N a -⨯⨯g ·cm −3,N A =323
10da mol −1。

3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2−丁烯酸甲酯 碳碳双键、羟基 (2)
(3)取代反应 (1分) (C 4H 6O 2)n (1分) (4

(5)或
(6)
(3分,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解析】(1)A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丁烯酸甲酯,则A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CHCOOCH 3,名称为2−丁烯酸甲酯。

结合题给信息的加成反应和D 的分子式知,D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CH 2OH ,所含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羟基。

(2)结合流程前后和题给信息,E 为2−氯−1,3−丁二烯,结构简式为。

(3)根据C 3H 6发生反应生成C ,
C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D ,D 和
E 反应得,
所以C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CH 2Cl ,故C 3H 6到C 发生了取代反应;根据聚丁烯酸甲酯发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聚合物B ,
B 的结构简式为,故分子式为
(C 4H 6O 2)n 。

(4

发生的缩聚反应应为
(5)A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CHCOOCH 3,A 的同分异构体中,与A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醛基,为甲酸酯,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
体有





、、8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的是。

(6)CH2=CH—CH3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Br,CH3CH2CH2Br和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H2CN,CH3CH2CH2CN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
CH3CH2CH2COOH,所以其合成路线为。

3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纤维素酶(1分)选择纤维素
(2)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4)酵母菌无氧(密闭、密封)
3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超数排卵同期发情相同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获能(1分)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3)胚胎胚胎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