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玲玲的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玲玲的画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玲”“详”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幅”“评”“奖”4个生字。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三)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准备
本课的生字卡片,两张笑脸图和一张沮丧图。

三、教学过程
(一)聊“画”入题,谈话中巧学题中字
1.出示“画”字,引出话题。

这是个什么字呢?看到这个“画”字,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呢?
2.指导写“画”。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引出课文的主人公玲玲。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她叫“玲玲”。

出示词语,读准词语。

再读一遍。

(“玲玲”,后鼻音)
4.这个“玲”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呢?(教师板书“玲玲”,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情感线,朗读中趣学生字
1.认真读两遍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

2.厘清玲玲的情感变化。

(1)虽然是一幅画,玲玲的心情却不停地变化着。

读完课文,
想想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师手中有笑脸和哭脸图,谁能根据玲玲的心情变化过程贴一贴?
(2)学生操作,板贴图片。

总结:是啊,玲玲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经历了三次变化。

(3)这三次变化,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第一个表情图,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第二个表情图,学生找出段落。

(指名读,注意“叭”的读音,齐读)
第三个表情图,学生找出段落。

(自由读,理解词语“懒洋洋”,做做动作,齐读)
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自然段。

(5
的词。

(6)交流找到的词语,教师板书在相应的表情图旁。

(得意伤心满意)
(三)移情体验,品读中巩固生字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仔仔细细、认真地看,课文中用了哪个词?(端详)
2.学习“评奖”。

读词,说说自己参加过的评奖活动。

带着获奖的快乐读读第一自然段。

3.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让玲玲伤心透了!再读第四自然段,找到表示声音的词。

理解象声词。

“叭的一声”是水彩笔落在纸上的声音,“叭”这种模拟生活中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模拟声音的象声词。

把象声词填入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
小鸭子(嘎嘎嘎),小喜鹊(喳喳喳)。

大家急得团团转,团团转。

4.读读儿歌。

引导发现象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这一特点。

5.玲玲由伤心变成满意。

她想出了什么办法,让坏事变成了好事?读第八自然段。

出示句子读: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四)指导书写,新语境中再现生字
1.复习所学生字新词:画终于画好了,玲玲要去参加评奖了——但是去绘画现场要有入场券才行,你能帮玲玲拿到入场券吗?
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端详评奖弄脏报纸
来不及懒洋洋一幅画
2.生字书写指导。

(1)“画”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

(2)“评”“幅”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注意谦让。

(3)“奖”字撇和捺要舒展。

3.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拿到入场券的玲玲开心极了,更让她开心的是这幅画得了一等奖,我们来祝贺她一下。

学习纸上有一封不完整的祝贺信,请你来帮帮忙把它填完整。

亲爱的玲玲:
你真棒!当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纸上弄脏你的一时,你能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了一只小狗,并在中获得了一等的好成绩。

祝贺你!
交流评议所写生字。

读一读祝贺信。

4.玲玲的画能得奖,其实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谁呢?在玲玲遇到困难时,他又是怎样鼓励她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妈妈睡了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字理识字、生活识字、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认识“哄”“先”“闭”“紧”“润”等13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读好长句子。

(三)借助“的”字短语,感受睡梦中妈妈美丽的样子,并尝试介绍。

二、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二)教师准备:制作词卡和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

小朋友们,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想到了谁呀?在每个小朋友的心目中,妈妈都是美丽的、温柔的,谁来说说妈妈的样子?(提示学生从妈妈的衣着、外貌等角度进行介绍)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引导。

小朋友,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课题?(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2.同桌合作读词卡。

出示合作小贴士。

请右边的小朋友从抽屉里拿出信封,取出词语宝宝,同桌合作读词语。

读对了,请你夸夸他;读错了,请你帮助他读正确。

同桌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

读完后,把你们认为最难读的一个词语拿到讲台上来。

红润紧紧汗珠粘在等会儿
沙沙呼吸头发乏了闭着
(学生读词,教师相机点拨)
(1)“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2)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明,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3)相机点拨:“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4)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闭着”“紧紧地闭着”
过渡。

我们把词语宝宝送进句子里,看谁读得通顺、流利。

3.幻灯片出示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1)同桌互相读。

(一人读,一人听)
(2)展示读,评价。

(3)做游戏“滚雪球”。

(开火车读)
依次展开折叠的词卡:乌黑的头发——汗珠——渗出汗珠——微微滲出汗珠——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

(4)提示。

把“乌黑的头发”“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这两个短语放进句子里读时,中间要停一停。

(5)再读课文,读完之后,用横线画出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
子的。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贴: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三)细读课文,体会深情
过渡。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睡梦中的妈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样子。

(妈妈睡得好熟,好香是什么意思呢?是呀,妈妈睡着了,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我们来看看睡得那么熟、那么香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妈妈美丽的词语。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读好3个词组。

教师随机出示词卡——“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提示读好带“的”字的短语。

借助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润”。

指导学生交流:“润”字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再找找哪些同学有红润的脸。

(4)回归语境,情境朗读。

妈妈睡了,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么美丽的妈妈。

(教师相机板贴词条:紧紧地闭着、也在睡觉)
(5)看图说话,练习表达:在这幅图上,你们除了看到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外,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 )的头发 ( )的鼻子
( )的嘴巴 ( )的皮肤
(预设:细长、浓密、柔顺、花白的头发,小巧的鼻子,灵巧的、樱桃似的嘴巴)
(6)运用短语,尝试表达,看着这些词语,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妈妈的样子——先同桌练说,后全班交流。

(7)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
(8)梳理板书,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抓住了“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这三个词组,感受了美丽的妈妈,还尝试着用学到的词组介绍了美丽的妈妈。

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书写生字,指导评价
1.书写指导。

“哄”“脸”“沉”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脸”“沉”左右两部分高低大致相同,“哄”字左右高低不同。

(添加辅助线)
2.教师范写“哄”“脸”“沉”3个字,学生书空。

提示:“哄”的偏旁“口”要小一些,“共”的第二横穿插到“口”的下面;“脸”的“月字旁”写得瘦一些,右边上面的短横不要漏写。

3.练习书写,反馈评价。

(评价一颗星——左右高低合理,两颗星——左右宽窄合理,三颗星——关键笔画书写美观)
附板书:
7妈妈睡了
美丽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红润的脸。

温柔
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