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方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方法分析
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方法分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最早是在1997年开始在我国临床上使用,但是在近年来发现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后会发生硬结、乳房不对称、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多发的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1],因此临床上常有因为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后发生并发症需要取出的患者,并且多数患者在取出注射物的同时又保持乳房完整形态的意愿,因此再次置入假体成为患者的选择。
笔者对收治的此类24例患者在进行聚丙烯酰胺清除的同时进行了假体置入,旨在探讨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可行性,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24例,均来自于2007年1月~2011年6月,均为中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43岁,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年限最短6年,最长11年。
2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乳房症状,其中,8例伴有乳房疼痛,6例乳房有硬块或硬结,5例患者有明显手感差并且伴有疼痛感,3例为双侧乳房不对称,2例恐惧发生癌症要求取出。
所有患者均有强烈意愿再次置入假体以保持乳房形态完美。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患者在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做到知情同意。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等均无异常,并且彩超检查了解患者聚丙烯酰胺在乳房内所在位置、层次及范围,以便于手术中能准确及彻底清除聚丙烯酰胺。
1.2.2手术方法患者采取静脉复合全麻,麻醉满意后
取仰卧位,在乳晕下取弧形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聚丙烯酰胺囊壁处,如果为单一囊腔患者将囊壁切开一2~3cm切口,挤压囊腔内的聚丙烯酰胺并且负压吸引将聚丙烯酰胺吸干净,温盐水注射入囊腔内再次抽吸,反复多次直到将囊腔内聚丙烯酰胺完全吸干净,切除囊壁及周围已经存在变形的脂肪组织。
多囊腔的患者,按照上法将每个囊肿内聚丙烯酰胺清除干净,如组织变性范围较大及变性严重,已经损坏正常乳腺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将病变组织完全清除干净,但是要注意尽可能保留正常乳腺组织,不要认为增加清除范围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术后全程使用彩超协助定位手术,尽可能完全将聚丙烯酰胺完全清除干净,不留小结节。
在完全清除聚丙烯酰胺后,根据患者乳房大小选择合适的硅胶假体进行置入,如聚丙烯酰胺在乳腺下间隙及肌下间隙,清除后置入假体从肌下间隙放置,如聚丙烯酰胺在乳腺下间隙,肌肉组织无明显破坏的情况下,从胸大肌取一切口在肌肉下形成新的间隙后置入假体,如肌肉组织破坏严重,患者不宜同期置入假体。
假体置入后,调整位置,放置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结束手术,胸部以“8”字包扎固定。
广大朋友们,关于“酒精纱布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局部感染的策略分析”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中心静脉导管因其管径粗,血流量大,穿刺成功率高,不受输入浓度与pH值的限制,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
不容忽视,导管相关感染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本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置中心静脉导管404例,均未发生隧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相关局部感染112例,发生率为27%。
在中心静脉导管换药维护中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换药材料进行比较,现总结病例资料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6d后出现相关局部感染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0例;年龄23~69岁,平均(54.3±2.6)岁;食管癌术后50例,肺癌术后62例;留置导管时间15~33d,平均年龄(19.7±4.1)d。
1.2研究方法 1.2.1诊断依据发生在穿刺位置,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范围在2cm内[2]。
1.2.2方法为了试验的精确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换药护士在换药室操作,采用75%酒精—碘酒待干—75%酒精—75%酒精的消毒方法,消毒范围为10×10cm。
对试验组采用聚亚氨酯膜下酒精纱布覆盖穿刺点,对照组采用聚亚氨酯膜下无菌干纱布覆盖穿刺点。
每3天换药1次。
对两组患者3、6、9d换药后红肿消退的例数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分别对两组别换药3、6、9d后红肿消退情况进行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随访及观察指标术后定期随访,主要以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为主,随访时间1年。
术后主要观察患者乳房切口恢复情况,有无感染、瘘管等,术后重点随访乳房硬
结消退情况、有无异常变性、硬化,置入硅胶假体是否发生移位等。
2结果 2.1术中情况18例患者聚丙烯囊腔为单囊腔,6例患者聚丙烯囊腔为多个,并且层次不清,在胸大肌内、乳腺内及胸肌筋膜内均有少量聚丙烯酰胺分布。
硅胶假体从肌下间隙置入者20例,胸大肌下间隙置入4例。
2.2术后情况术后均引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24h之内者17例,48h之内者7例。
24例患者伤口均完全一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彩超复查发现存在少量聚丙烯酰胺残留。
2.3随访情况24例患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其中随访1年者18例。
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轻微乳房针刺样疼痛,检查发现假体边缘有轻微液体,经过口服抗生素后积液消失。
1例患者能触及假体,触觉不佳。
22例乳房整体外形对称,原有硬结完全消失,触之手感柔软,无触痛及结节,患者对手术后乳房形态及触感效果满意。
3讨论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隆胸常用方法,并且聚丙烯酰胺开始被认为也是对人体无毒、不被人体吸收等特点,安全性认为较高,但是后来随着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报道越来越多,逐渐研究认识到聚丙烯酰胺会导致机体发生局部诊治变性、免疫蛋白下降等缺点,患者也常会伴有局部硬结、疼痛等情况多见,因为这些原因要求取出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患者临床并不少见,但是又由于此类患者多数对乳房完美形态的保持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取出聚丙烯酰胺同期置入假体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一般聚丙烯清除术后,建议休息3~6个月后再次手术置入假体,其主要原因是认为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由于手术医生技术水平差异,在胸大肌、乳腺内及胸肌筋膜等位置均有聚丙烯酰胺分布,导致手术清除难度增加,此时同期置入假体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炎症,伤口不愈合,并且清除聚丙烯酰胺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较重,术后恢复一段时间待局部组织修复后再置入假体更为合适[2]。
但是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清除注射聚丙烯酰胺同期置入硅胶假体,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为满意,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在清除聚丙烯酰胺同期置入假体是可行的。
临床上有学者研究报道认为,即使聚丙烯酰胺不能完全清除干净,有少量残留,也可同期置入假体,术后手术效果并不受到影响[2-3]。
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并不是所有患者在进行清除聚丙烯酰胺的同期都可
以进行假体置入[4],无论是临床报道还是笔者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是关键:(1)首先确定乳房无炎症存在。
(2)对于患者有注射后聚丙烯酰胺后出现硬结、乳房不对称等并发症,患者又有强烈意愿要求保持乳房完美形态者。
(3)如患者局部组织损伤较大,不宜进行同期置入假体手术。
(4)术中尽可能清除干净聚丙烯酰胺,但是不能为了清除聚丙烯酰胺导致大范围组织损伤,少量聚丙烯酰胺残留情况但是无炎症情况下也可以同期置入假体[5-6]。
通过本组病例研究,笔者认为,在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术后行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硅胶假体是可行的,并且能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此类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关注。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期置入假体的方法分析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