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2课时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练习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册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2课时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2课时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2课时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欧姆定律的简
单应用
一、选择题
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在电流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中电流大小由它两端的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
2.当加在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 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

2 A,若加在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是( ) A.0.9 A,10 Ω B.1。

2 A,10 Ω
C.0。

9 A,20 Ω D.1。

2 A,20 Ω
2.在某一温度下,连接在电路中的两段导体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K-15-11所示。

由图中信息可知( )
图K-15-11
A.A导体的电阻为10 Ω
B.B导体的电阻为10 Ω
C.A导体两端电压为3 V时,通过A导体的电流为0。

3 A
D.B导体两端电压为3 V时,通过B导体的电流为0。

6 A
4.某同学将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接在电阻R1的两端时,通过R1的电流是0.5 A,他又将这个电池组接在另外一个电阻R2两端,已知R2=2R1。

通过R2的电流是()
A.0.5 A B.0。

25 A
C.1 A D.2 A
5.如图K-15-1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R=10 Ω,当闭合开关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K-15-12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6 A
B.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 V
C.通过灯泡L的电流为0.2 A
D.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 V
6.如图K-15-1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6 V,电流表示数为0。

6 A;断开S2后,电压表示数变为2 V,则R2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
图K-15-13
A.10 Ω、9 V
B.20 Ω、6 V
C.20 Ω、9 V
D.10 Ω、6 V
二、填空题
7.一段导体,当两端的电压为 2 V时,通过的电流为0.2 A,电阻为________Ω;当电压提高到 6 V时,通过的电流将变为______A,电阻为________Ω;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________Ω。

8.如图K-15-14所示,电阻R的阻值为7.5 Ω,电路中电流为0.2 A.如果给原来的电池再串联一节相同电池,那么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电路中电流为____________A。

图K-15-14
9.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30 Ω,接在电压为15 V的电源上,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_A,若使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0.15 A,则需要在电阻两端加上__________V的电压。

10.如图K-15-15所示的电路中,R2的阻值为3 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R1=______Ω,电源电压为______V;如果断开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图K-15-15
11.如图K-15-16甲所示的电路中,灯L1的电阻为10 Ω,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则V1的示数为__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______A。

图K-15-16
12.如图K-15-17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2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 A;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 A,则电源电压为 ________ V,R2的阻值为________Ω。

图K-15-17
三、计算题
13.某用电器两端电压为6 V,流过它的电流为0。

3 A,求该用电器的电阻;若将10 V的电压加在该用电器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14.如图K-15-18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 V,电阻R1为20 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8 V,求:(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图K-15-18
15.如图K-15-19所示,把10 Ω的电阻R1和15 Ω的电阻R2并联起来.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求:(1)电源电压。

(2)通过电阻R1的电流。

图K-15-19
16.在相距20 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已知每米输电线的电阻为0.01 Ω。

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K-15-20所示电路进行检测,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

5 V时,电流表示数为30 mA。

则:
(1)短路处到甲地一条输电线的电阻为多少欧姆?
(2)短路位置与甲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图K-15-20
1.C
2.C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出R=错误!,由此可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故当电压变化时,导体的电阻不变。

3.B [解析] 从图像中任取一点,可以算出R A=错误!=错误!=5 Ω,R B=错误!=错误!=10 Ω。

当电压为3 V时,通过导体A的电流为0。

6 A,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

3 A。

4.B
5.D
6.B
7.10 0.6 10 10
8.7。

5 0.4
9.0。

5 4.5
10.6 9 9
11.5.5 2.5 0。

3
12.6 30 [解析]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由I=错误!,可得U=IR=0。

3 A×20 Ω=6 V;两开关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R2的电流为0。

2 A,则R2的阻值为R2=错误!=错误!=30 Ω。

13.由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错误!变形可得用电器的电阻为R=错误!=错误!=20 Ω;
若将10 V电压加在该用电器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为I2=错误!=错误!=0。

5 A。

14.(1)由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U1+U2得,R1两端的电压:U1=U-U2=12 V-8 V=4 V.
(2)两电阻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R2的电流:I2=
I
1
=错误!=错误!=0.2 A。

15.(1)由图可知:电流表测量R2所在支路中的电流,
由I=U
R
得电源电压:U=U1=U2=I2R2=0。

2 A×15 Ω=3 V。

(2)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错误!=错误!=0。

3 A。

16.(1)由I=U
R
可得短路位置到甲地的两段输电线的电阻值:R=错误!=
错误!=50 Ω;短路处到甲地一条输电线的电阻:R′=错误!R=错误!×50 Ω=25 Ω。

(2)短路处到甲地的导线总长度:L=错误!=5000 m=5 km,短路位置与甲地的距离:s=错误!×L=错误!×5 km=2。

5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