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点点虫虫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点点虫虫飞》
教学背景
小班幼儿学龄入门,对于知识的接收有一定的需求和好奇心。
而科学教育却往
往被认为难以理解和晦涩,容易学的乏味。
本次教学将针对小班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把生动的教育内容呈现在小班幼儿面前,从而引导幼儿在科学学习中建立独立思考,并渐渐形成研究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互相描述,理解有关昆虫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天然的非生物和生物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学生能够发现生物的特征,并且明白环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叙述昆虫和非昆虫
•引导幼儿们说出身边常见的昆虫,如蚂蚁、蜻蜓等,让学生们相互区分并且描述每一种昆虫的特点;
•引导幼儿们说出非昆虫的一些生物,如蚯蚓、耳朵等生物,让学生能够说出和昆虫的不同之处。
2. 观察昆虫
•让学生通过卡片和实物的差异辨别昆虫的外形及构造,并且描述昆虫的各个部分;
•通过昆虫不同的外形和生存习性,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及生活方式。
3.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幼儿们发现生物之间互相作用的生态根源;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昆虫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于昆虫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实施
1. 教学环节
在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先利用教案中的一些昆虫样本让他们观察和比较,让
学生们说出身边有哪些昆虫和非昆虫,然后通过听故事和观察昆虫卡片辨认昆虫。
故事可以为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一个比较符合幼儿认知的人物,引导幼儿做出相关知识的心理准备。
2. 提问环节
通过提问环节反复提问,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逻辑,直到他们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征,明白昆虫与非昆虫的不同。
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昆虫所生存的环境;以鼓励幼儿关注和理解生态环境。
3. 总结环节
学生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课堂结束前,让他们回答一些理解问题,回答正确的可以得到奖励,这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用心的进行学习。
教学体会
该课程是一次通过故事和实战结合,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于生态环境、昆虫分类和昆虫生存习性等方面的学习持续深入。
教案设计不仅考虑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也加入了很多可视化的元素,使得幼儿在学习科普知识时更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