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企业持续增长战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别提醒
有魄力可以是一种财富,也可以是一种累赘。 过于强硬的领导个性,会阻碍一个人直面残 酷的现实。 花时间与精力来“激励”人是巨大的浪费。 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激励员工”。如果你 有合适的人,他们就会自我激励。 ……
(四)刺猬原则
实现跨越的公司把它们的理解转化
为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 工作——就是“刺猬理念”。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 最优秀的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特别提醒:
技术嬗变是造成某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公
司衰落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观点找不到 论据支持。 一个公司不能在处于落后的状态下还希 望成为卓越的公司,但是技术本身决不 是公司卓越或是衰落的主要根源。 “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是一个很有效 的方法,即使在重大而急剧的技术变革 时期也不例外。 ……
D. 从优秀到卓越之模式
(一)、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
1、空降的企业明星不能领导公司从优
秀变成卓越 2、主管酬劳多寡和优秀公司能否变得 卓越没有必然的关联 3、“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和对照公 司在策略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4、“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并没有把 焦点全放在如何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
危机与兴盛:华为为什么总在兴盛中提醒危 机 理解华为的关键点在于首先要懂得中国以手 机基站或程控交换机为中心的产品市场,在 这场争夺政府采购单的战斗中,决定的因素 除了产品之外,还有诸多的考虑因素 中国挣钱而又保持警惕“坐享其成”,并如 饥似渴地去借“洋枪洋炮”武装自己,从而 希望有一天与跨国公司一决高下,具有这等 雄才大略且苦练心智的,恐怕也只有任正非 领导下的华为
MBA 讲座
从优秀到卓越
—企业持续增长战略
许安东尼博士 Prof.Dr.Antony Hii
讲座主题
A. B. C. D. E. 企业持续增长战略之理念 企业4C持续增长战略之框 破除企业发展12个迷思 从优秀到卓越之模式与技巧 拓展管理者的经营思路
A. 企业持续增长战略
一、企业持续增长战略的内涵: 1、 战略:是企业对未来的选择与判断.
谢谢大家!
2、特别提醒:
研究尚未发现公司的报酬与公司的
发展存在着什么系统的联系。 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 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 是专门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
(三)对残酷的现实,绝不丧失信心
1、主要观点: 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 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的。 将公司从优秀领向卓越的首要任务,是创造 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 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心理秘诀是坚持一定 会成功的信念,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 无论它们是什么。 ……
单而不引人注目的动物,只知道 “一件大事”,并且坚持不懈。 对照公司更像狐狸 —— 狡猾而诡 诈的动物,知道很多事情战略是相当集中适合
投资于适合你的领域 2、主要观点: 持续辉煌的业绩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使 自律的人们采取规范的行为 官僚主义文化源于补偿员工能力和训练 有素的文化的缺乏,如果你用人得当, 淘汰不合格者,就无需官僚主 义。 ……
的魅力型领导者 迷思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 为首要目的 迷思四:卓越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 价值组合 迷思五:惟一不变的是变动 迷思六: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迷思七:卓越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
作地点 迷思八: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 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迷思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 刺激根本变革 迷思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 竞争对手 迷思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迷思十二:公司卓越,主要依靠“远见 宣言”
市场,技术,竞争,也不是产品。是 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 * 不仅仅是要得到合适的人才,重要的 是“谁” 先于“什么”这样的决策, 即先于远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 和技术问题。 先人后事,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原 则。
人员决定上的3个基本原则:
(1) 若仍不确定,则宁缺勿滥,保持观 望态度 ( 2 )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即 刻行动 ( 3 )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 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
二、“飞轮”理 念
( ( (
( 一 ) 第 五 级 经 理 人
( 二 ) 先 人 后 事
三四 )) 面刺 对猬 残原 酷则 的 现 实
(
六五 )) 以强 科调 技纪 为律 加的 速文 器化
二、“飞轮”理念
(一)第五级经理人 1、主要观点: ※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每个实现跨越的公司 都拥有第5级经理人。 ※“第5级经理人”,指的是在经理人能力的 5层体系中,位于最高层的经理人。 第 5 级经理人体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混合体: 谦逊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他们个个都有雄 心壮志,但他们把公司的,而非他们自己的 利益放在第一位。
5、科技带动的变迁无法引爆从优秀到
卓越的转变过程 6、购并无法带动“从优秀到卓越”的 转变 7、“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不怎么在 意管理变动、激励员工,或营造团结的 气氛 8、“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不会特别 取个名字、或举办活动来象征转变的过 程 9、“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大半并非 从事卓越的行业
……
特别提醒:
实现跨越的公司的决策者们通常在转变过程之中 并不能意识到转变的伟大意义;只有事后回顾时, 转变的伟大之处才变得明显起来。人们没有赋予 转变任何名称,没有标签,没有剪彩活动,也没 有方案去表明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企业的终极目标应该 是基业长青。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必须拥有核心 价值观,不是一心只想赚钱,并且一方面保有核 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刺激进步。
三、“飞轮”和厄运之 轮
1 、如何区分你是处于飞轮的上面还是厄运之轮的 里面 2 、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既像是戏剧性的又像是革 命性的事件,对于那些执行者来说感觉像是一个有 机的累积过程。把最终结果 ( 戏剧化的结果 ) 同过程 (有机的累积过程)混淆在一起的做法 要想推动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飞轮旋转终归需要花 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坚持不懈地推动飞轮朝同 一个方向旋转,飞轮就会积累起动量,最终实现突 破。
1.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根植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 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结合体。
三个关键点: 一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部资源能 力 二人的能力而不是物或资产的能力; 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优 势的能力。
C. 破除12个迷思
迷思一: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迷思二:卓越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
特别提醒:
实现跨越的公司做预算的目的,不是决
定每个项目投资多少,而是作为一种机 制决定哪些领域最符合刺猬理念,应该 集中投资,哪些领域根本不要投资。
列出不能做的事项比列出打算做的事项
更重要。 ……
(六)以科技为加速器
实现跨越的组织避免对技术的盲
目狂热和追赶潮流的做法,但它 们精心挑选技术,成为应用这些 技术的先驱。 ……
兴盛与危机:思科为什么会在危机中仍
然坚信兴盛 思科的四轮驱动是客户解决方案、战略 兼并、产业标准与战略联盟,客户解决 方案与兼并是思科成功的关键,也许也 是导致思科危机的原因 高科技产业本身包含的高风险与高收益 就像一个赌局,危机最深的时候 ? 意味 着一切又将重新开始,机会始终垂青有 准备的人
……
2、总结:第5级经理人的两个方面
坚定的意志 – 创造了杰出的业绩 – 永往直前的决心。 – 决不降低标准。 – 向镜子里看,而不是向窗外看 谦逊的性格 – 从不自吹自擂。 – 行事从容、冷静 – 雄心勃勃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培养接班人
3、特别提醒
外请进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领导
所谓的持续增长战略无非是要表明两点: 一 企业今天的强盛不一定意味着明天 的强盛; 二 未来的把握是一件需要有“战略眼光” 的事,单纯关注现在的一时一事注定不 能获得对未来的把握。
B. 4C持续增长战略步伐: C Convergence——凝聚人心 2. C Coordination—-整合业务链 3. C Core business—集中核心业务 4. C Core competence—培养核心竞争 力
案例分析一:《海尔路在何方——从优秀 到卓越的持续增长战略》
海尔已经成为“中国造”的一面旗帜,
但海尔的未来却依然成謎。这个謎由于 下面三个悬念组成: 1、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这一竞争 力是否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 2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产业调整战略、 持续增长战略是否能统一为一个整体? 3、海尔文化与国际化能否匹配?
刺猬理念
刺猬理念并不是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
目标、策略、意图或者最优秀的计划。 它是你能够在哪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 种理解。 刺猬理念要求一套关于卓越的严格标 准。不仅仅是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而 且是要明白你的组织在哪方面真正有 潜能成为最优秀的,并且要持之以恒。
特别提醒:
实现跨越的公司更像刺猬 —— 简
与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呈负相 关。 1 1 家 实 现 跨 越 的 公 司 中 , 1 0 家 的 CEO 是从公司内部提拔的。对照公 司向外部求援的次数,是实现跨越 的公司的6倍还要多。 第5级经理人将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归 结为运气,而不是个人的卓越能力。
(二)先人后事
2
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
案例分析二、《从持续增长战略角 度对比华为与思科的差距》
华为与思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999年,120亿元, 2000年飙升到220亿元 中国电子百强中虽居第十,利润却高居榜首 电信市场下滑的2001年,华为销售额却增至2 55亿,利润27亿,利润仍稳居第一。 与此同时,“骄傲自满”的思科面临着网络经济泡 沫破灭之后的业务大幅度退缩, 2001年第三财季报出销售额严重下滑30%后, 宣布报废价值高达22亿美元的库存,并裁减了8 500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