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任务(八)“情”“法”合一,品玩佳句,赏析艺术美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
(1)“春风骄马五陵儿”中的“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年少”意 义相同,都是 贵族子弟(写“子弟”或“年轻人”也可) 的代称。 (2)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答案 ①以西子比喻西湖,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如美人深黛色的眉毛;近处如 烟的柳丝,真像美人蓬松的头发。 ②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现出自己悠闲的心境。 ③炼字精妙,“颦”字令人联想起西施捧心皱眉的妍媚姿态,富有情致;“拖”字 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乎高耸 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 ④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读来雅致又不失活泼。
1234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颈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这两句是说他值 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百官骑马 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 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 题中的“宿”字,可是诗人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 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诗意深蕴,笔法空灵。
1234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 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 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 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了出来,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 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 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 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审、读、答 精准突破
一 精准审题:审出角度与位置
赏析佳句题是一种以诗中佳句为赏析对象的综合性题型,其题干有明显特征, 即题干中几乎必有“赏析”或“分析……妙处”这样的用语。它有两种提问方式:
(1)未规定鉴赏角度,即自由式鉴赏,这是最主要的提问方式。如: 请分析××句(联)的妙处。 (2)限定了鉴赏角度,即限定式鉴赏 ①请赏析××句(联)的写景艺术。(限定在“写景”角度) ②××句(联)描写精妙,请赏析。(限定在“描写”角度) ③××句(联)虚实相生,请简要赏析。(限定在“虚实相生”手法) 审题时,除了要审出鉴赏的角度是自由式还是限定式,还要审出所给诗句在诗 中的位置。
1234
(1)两首词都借 花 表现西湖的景色美好,都通过 酒醉 反映对西湖的喜爱。 (2)这两首词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试作赏析。 答案 《采桑子(其六)》:①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车如 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的游春队伍。②色 彩映衬。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 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 《采桑子(其七)》:①直接描写。西湖美好,连旌旗装点也已不必,红幢、绿盖随 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的热情与美好。②比喻、色彩映衬。把荷叶比作 红幢、绿盖的仪仗,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1234
《采桑子(其七)》: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 童话般的境界。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 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词人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 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 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
1234
满目繁华,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游者,一是 多,二是欢。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这两句写 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 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 击肩摩的游览盛况。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声音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 以西湖这样的敞阔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 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 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 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1234
自我诊断
诊断内容 审题 读诗 答题
总体印象
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 是否了解这类题型的特点?
是否把握了这类题型的审题要点? 是否能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 是否能结合内容读懂手法?
是否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赏析角度? 是否能结合位置赏析其表达效果?
返回
贰
SHEN DU DA JING ZHUN TU PO
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②。 明朝有封事③,数问夜如何? 注 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757年,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控制的长安, 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 ②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③封事,密封的奏疏。
1234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 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 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 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 春意浓郁。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 斜,一路是花。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 印象,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 “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带入到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 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巳西湖好”,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节日的 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 图。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情景交融,对仗
琵琶行并序
通感,比喻,对比,侧面烘 托,双线结构
锦瑟
起兴,用典,直抒胸臆
虞美人
乐景哀情,虚实结合,比喻 蝶恋花 烘托,反衬(乐景写哀情)
雨霖铃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点染 声声慢
叠字,烘托,情景交融
任务情境
赏析诗句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考查的热点题型,它综合性强,自由度大,既考查对 诗句含意、情感的理解,又考查艺术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形式、语 言、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因此,考生答起来难度较大。不过,任何题型都有 其规律特点及答题方法,了解了这一点,可以说该题型也没什么难度,关键在于 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如何驾轻就熟。
1234
鉴赏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 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 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 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 “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诗人值宿开能见出诗人的匠心。
1234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先从“江月”起笔,交代望月地点,点明触发愁情的起因。接着写愁的原因: 久客他乡,至老未还。然后写月景,为笔墨转向另一空间的思妇作准备。最后设想思 妇月夜所为,收束全篇,表达望月怀远之情。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想象月亮之下,有思妇与自己同一怀抱,表达思乡念远之情。 ②“谁家”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使感情更加蕴藉深沉。 ③借用苏蕙织锦的故事,暗示思妇和离人之间的情感。 ④“灭烛翠眉颦”,暗示望月怀远,扣合诗旨,感情深挚又含而不露。
1234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游人日暮相将 画船撑入花深
1234
鉴赏 《采桑子(其六)》:这首词描写的是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 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清明时节,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 的最佳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 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的游春队 伍。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 者俱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这首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上片描绘的是一 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 的美景之中了。“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美景所导致的, 此时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词词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冲散,带回的是 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1234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鉴赏 全诗对月伤怀。前四句,写羁人之感,属自叙。后四句,写离妇之情。江月漾 光于水上,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真堪思杀。盖天边久客,至老不还,恐远死他 乡也。因想清影之下,玉露浓重,半轮之傍,天河掩没,月色明皎如此,此时绣字空 闺者,烛残挑罢,得无对之而颦眉乎?当与上沾巾者,同一愁思也。
1234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 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鉴赏 马致远善于捕捉典型景象绘景抒情,只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入了三月西湖, 春风暖日,管弦声声,莺飞花妍,游人如织,“宜歌宜酒宜诗”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描绘出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自然景色,雨后黛山,如鬓柳烟,就像睡足初 醒的西施,令人神痴意迷。
内容索引
壹
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
ZI ZHU JIAN CE ZI WO ZHEN DUAN
贰 审、读、答 精准突破 SHEN DU DA JING ZHUN TU PO
叁
类题再练 即时巩固
LEI TI ZAI LIAN JI SHI GONG GU
壹
ZI ZHU JIAN CE ZI WO ZHEN DUAN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代“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 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 悠不尽的韵味。
1234
诗的首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很有讲究。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描写了宁静幽美的宫廷夜景图:在傍晚逐渐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 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2)紧扣诗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 的景致,是诗人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虽无一字点题,可 又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诗人的匠心。 (3)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花朵隐约,栖鸟啾啾,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4)情景交融。首联描写了宁静幽美的宫廷夜景,景中含情,流露出收复京师、官复 原职的喜悦。
复习任务群三 古典诗歌鉴赏
任务(八)
“情”“法”合一,品玩佳句,赏析艺术美
核心知识 导图重温
必修教材古诗主要艺术特色一览表
课题
主要艺术特色
课题
主要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对比烘托,借典 永遇乐·京口
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情
北固亭怀古
用典,借古讽今
氓
赋比兴,对比
离骚(节选)
比兴,象征
蜀道难
想象,夸张,反复
登高
(1)“春风骄马五陵儿”中的“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年少”意 义相同,都是 贵族子弟(写“子弟”或“年轻人”也可) 的代称。 (2)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答案 ①以西子比喻西湖,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如美人深黛色的眉毛;近处如 烟的柳丝,真像美人蓬松的头发。 ②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现出自己悠闲的心境。 ③炼字精妙,“颦”字令人联想起西施捧心皱眉的妍媚姿态,富有情致;“拖”字 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乎高耸 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 ④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读来雅致又不失活泼。
1234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颈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这两句是说他值 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百官骑马 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 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 题中的“宿”字,可是诗人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 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诗意深蕴,笔法空灵。
1234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 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 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 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了出来,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 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 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 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审、读、答 精准突破
一 精准审题:审出角度与位置
赏析佳句题是一种以诗中佳句为赏析对象的综合性题型,其题干有明显特征, 即题干中几乎必有“赏析”或“分析……妙处”这样的用语。它有两种提问方式:
(1)未规定鉴赏角度,即自由式鉴赏,这是最主要的提问方式。如: 请分析××句(联)的妙处。 (2)限定了鉴赏角度,即限定式鉴赏 ①请赏析××句(联)的写景艺术。(限定在“写景”角度) ②××句(联)描写精妙,请赏析。(限定在“描写”角度) ③××句(联)虚实相生,请简要赏析。(限定在“虚实相生”手法) 审题时,除了要审出鉴赏的角度是自由式还是限定式,还要审出所给诗句在诗 中的位置。
1234
(1)两首词都借 花 表现西湖的景色美好,都通过 酒醉 反映对西湖的喜爱。 (2)这两首词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试作赏析。 答案 《采桑子(其六)》:①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车如 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的游春队伍。②色 彩映衬。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 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 《采桑子(其七)》:①直接描写。西湖美好,连旌旗装点也已不必,红幢、绿盖随 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的热情与美好。②比喻、色彩映衬。把荷叶比作 红幢、绿盖的仪仗,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1234
《采桑子(其七)》: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 童话般的境界。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 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词人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 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 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
1234
满目繁华,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游者,一是 多,二是欢。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这两句写 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 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 击肩摩的游览盛况。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声音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 以西湖这样的敞阔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 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 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 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1234
自我诊断
诊断内容 审题 读诗 答题
总体印象
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 是否了解这类题型的特点?
是否把握了这类题型的审题要点? 是否能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 是否能结合内容读懂手法?
是否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赏析角度? 是否能结合位置赏析其表达效果?
返回
贰
SHEN DU DA JING ZHUN TU PO
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②。 明朝有封事③,数问夜如何? 注 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757年,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控制的长安, 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 ②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③封事,密封的奏疏。
1234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 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 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 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 春意浓郁。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 斜,一路是花。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 印象,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 “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带入到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 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巳西湖好”,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节日的 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 图。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情景交融,对仗
琵琶行并序
通感,比喻,对比,侧面烘 托,双线结构
锦瑟
起兴,用典,直抒胸臆
虞美人
乐景哀情,虚实结合,比喻 蝶恋花 烘托,反衬(乐景写哀情)
雨霖铃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点染 声声慢
叠字,烘托,情景交融
任务情境
赏析诗句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考查的热点题型,它综合性强,自由度大,既考查对 诗句含意、情感的理解,又考查艺术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形式、语 言、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因此,考生答起来难度较大。不过,任何题型都有 其规律特点及答题方法,了解了这一点,可以说该题型也没什么难度,关键在于 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如何驾轻就熟。
1234
鉴赏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 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 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 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 “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诗人值宿开能见出诗人的匠心。
1234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先从“江月”起笔,交代望月地点,点明触发愁情的起因。接着写愁的原因: 久客他乡,至老未还。然后写月景,为笔墨转向另一空间的思妇作准备。最后设想思 妇月夜所为,收束全篇,表达望月怀远之情。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想象月亮之下,有思妇与自己同一怀抱,表达思乡念远之情。 ②“谁家”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使感情更加蕴藉深沉。 ③借用苏蕙织锦的故事,暗示思妇和离人之间的情感。 ④“灭烛翠眉颦”,暗示望月怀远,扣合诗旨,感情深挚又含而不露。
1234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游人日暮相将 画船撑入花深
1234
鉴赏 《采桑子(其六)》:这首词描写的是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 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清明时节,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 的最佳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 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的游春队 伍。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 者俱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这首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上片描绘的是一 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 的美景之中了。“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美景所导致的, 此时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词词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冲散,带回的是 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1234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鉴赏 全诗对月伤怀。前四句,写羁人之感,属自叙。后四句,写离妇之情。江月漾 光于水上,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真堪思杀。盖天边久客,至老不还,恐远死他 乡也。因想清影之下,玉露浓重,半轮之傍,天河掩没,月色明皎如此,此时绣字空 闺者,烛残挑罢,得无对之而颦眉乎?当与上沾巾者,同一愁思也。
1234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 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鉴赏 马致远善于捕捉典型景象绘景抒情,只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入了三月西湖, 春风暖日,管弦声声,莺飞花妍,游人如织,“宜歌宜酒宜诗”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描绘出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自然景色,雨后黛山,如鬓柳烟,就像睡足初 醒的西施,令人神痴意迷。
内容索引
壹
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
ZI ZHU JIAN CE ZI WO ZHEN DUAN
贰 审、读、答 精准突破 SHEN DU DA JING ZHUN TU PO
叁
类题再练 即时巩固
LEI TI ZAI LIAN JI SHI GONG GU
壹
ZI ZHU JIAN CE ZI WO ZHEN DUAN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代“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 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 悠不尽的韵味。
1234
诗的首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很有讲究。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描写了宁静幽美的宫廷夜景图:在傍晚逐渐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 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2)紧扣诗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 的景致,是诗人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虽无一字点题,可 又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诗人的匠心。 (3)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花朵隐约,栖鸟啾啾,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4)情景交融。首联描写了宁静幽美的宫廷夜景,景中含情,流露出收复京师、官复 原职的喜悦。
复习任务群三 古典诗歌鉴赏
任务(八)
“情”“法”合一,品玩佳句,赏析艺术美
核心知识 导图重温
必修教材古诗主要艺术特色一览表
课题
主要艺术特色
课题
主要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对比烘托,借典 永遇乐·京口
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情
北固亭怀古
用典,借古讽今
氓
赋比兴,对比
离骚(节选)
比兴,象征
蜀道难
想象,夸张,反复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