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4分) 一滴水开始的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4分) 一滴水开始
的知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初的一滴水
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滴水了。
我再不找到那滴水,我就要干涸了。
我知道这是一种很遥远的寻找,但我更知道这是我应该寻找的时候了。
这样的寻找,使我不能不想起我很喜爱的画家高更。
他去塔希提,去离他的国家他的家园那么遥远的一个地方,是不是也是去寻找一滴水呢?他的那幅很吓人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应该就是用他寻找到的那一滴水画出来的吧?一滴水的禅境到底有多深?一滴水通向我们心灵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站在高更这幅画面前,我的身体告诉我,我一直就飘在一片无边的水里。
这片无边的水里有我的一滴,也有你的一滴。
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滴在一条河里,我们的那一滴水都混在了一起,混在一起就成了一条河流。
然后,我们就拥挤在这条河流里各自地飘着,越飘越远。
这是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的一个美好而又危险的信号,但我们都没有在意。
我们没有时间在意或者根本就不想在意这个信号。
我们在意的是谁在这条河流里飘得更快飘得更远,我们在意的是河流两岸的树木和花朵,村庄和城市,以及头顶上的云彩。
因为这些场景都与我们漂泊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就让我们忽略了许多与我们的目的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许多事物。
更多的时候,那滴水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的身体
内部。
但我们的身体内部有时候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到我们无法看清寻找那一滴水的具体路径。
因此,那滴水就那样静静地闪烁在我们身体的某个角落,但它的光芒却无法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因为我们基本上都在排斥它,基本上都在想怎样把它熄灭掉。
我们就用这样一种心理自残的方式相互漂泊在一条河流里,一条我们用彼此的那一滴水组合汇聚的河流里,或激情澎湃或气息奄奄的随波随流着,怀着一种基本上共同的目的寻找我们自以为很美好的彼岸。
而这种渴望抵达我们彼此那个目的地的过程,却是一场漫长的挣扎。
但我们似乎特别迷恋这种挣扎。
这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挣扎。
这样的挣扎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快感,一种疼痛的快感。
在早些年的南方乡村,我们会看到一些稻田,那些稻田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或卡在某些山岭的角角落落里。
还有一些千遍一律的树木和野花,还有一两条河流和几口鱼塘,还有一些麻雀和画眉,还有成群的鸡鸭和几声狗叫,还有土砖房子木板房子和一两座老式火砖房子,屋顶上总是站着几只麻雀或者几株野草,房子上空飘着一缕炊烟,那炊烟一直要飘到云朵里。
如果是北方的乡村,就会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平原,看到平原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和玉米,看到低矮的土墙和一些山梁,看到一些白马黑马红马和一些骡子,看到一些杨树白桦和树上的大鸟窝,看到大漠和西域,看到一种空旷和大气。
我们现在正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相互拥挤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这些南方乡村和北方乡村里走出来的。
最早走出来,我们都是一滴水,或者是一泓细流。
我们从那里把自己流出
来,是碰到了很多石头的阻拦和泥沙的堵塞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流了一圈,最终又流回了我们的村庄。
就这样反复的流啊流,就这样反复的受到石头和泥沙的阻扰,我们开始有点浑浊了。
但是,因为我们毕竟还没有真正把自己给流出去,我们还被堵塞在纯净的家门口,我们这一滴刚刚有点浑浊的水很快就再次融入了那种巨大的纯净里。
我们变得不纯净的时候是终于流出村庄之后。
流出了村庄,就有更多村庄以外的水不断的流进我们的身体里和我们的内心里。
我们就是冲着这些水才要流出去的,所以我们基本上不会拒绝这些水的融入。
外面这么多陌生的水的温暖和惬意使我们无法抗拒。
就这样由最初的一滴水,我们变成了一片水,就这样由最初的一泓细流,我们变成了一条小溪,再变成一条河流。
最后,我们变得汹涌澎湃,再也没有了最初的宁静。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其高远的格调和独特的文学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体现了作者对乡土世界的关注和对现代人生存体验的独特感知。
B.凌鹰对“自我”迷失于众人之中的比喻,让人想起了博尔赫斯写到佩罗得·达米安生命消逝时的比喻:“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这样形神兼备、直抵人心的句子,体现了凌鹰散文语言对事物的穿透力。
C.《最初的一滴水》开篇就提到高更的那幅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正面回答了人的终极存在问题。
D.文中的乡村不仅是地缘意义上的故乡,更是精神层面的故乡。
“我”在不断地反顾与前行、否定与自我否定之中寻找精神的故乡和灵魂的栖居地。
【2】文章第五段写南方北方的村庄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以“最初的一滴水”为标题,简要分析其内涵及作用。
【答案】
【1】C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寻找最初的一滴水的根源,又开启下文,为后文写“我们”不得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隐痛作铺垫。
②环境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南北乡村特有的乡土风情,渲染了乡土气息。
借此抒发了对古老的农耕文明的眷恋不舍。
引发读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①内涵:对心灵故乡的回归。
即炎黄子孙们的故园情结、乡土情结。
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生命意识的探索。
②作用:行文线索,文章围绕“最初的一滴水”寻找——失去的原因——怎样寻回构建文本,形散神聚。
比喻(象征),形象地表现深刻哲理,体现了乡土散文的故土情结、家园意识和生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