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习心得
【引言】
本学期通过学院教师发展在线解除学习了《中国政治思想史》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很有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的课程。
它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为线索,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剖析。
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师,提高自身修养,联系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更好的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有一定的帮助。
【正文】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她的政治文明发育的很早,当国家尚未开始的时候,政治文明便出现了。
在原始部落时期,部落家长制是最先出现的政治现象。
随着部落战争、部落征服的不断进行,开始出现部落联盟,这样军事民主制诞生了。
在传承了尧舜禹三代之后,禹的儿子启即位,“公天下”被“私天下”所取代,国家开始出现,政治文明成为一种更为明显的政治现象出现在人类的历史记载中。
在政治现象更加频繁发生的时候,由于政治主张的不同,便很容易的产生政治思想的碰撞。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诸侯纷争,中国正面临着社会类型的转型。
整个国家割据林立,没有统一的统治思想,正是百家争鸣,派系纷争的时代。
在当时,儒、墨、道、法是力量比较强大的学派,也正是这几种学派在后来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发展形成了外儒内法,各派兼容的新儒学,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直到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学才开始受到人们大范围的反思与批判。
但是,儒学其实对现代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工作项目的开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重点学习的是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墨家以兼爱、尚同为中心的政治思想;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儒道佛的斗争与交流;宋明理学;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但无论是墨家也好,道家也好,法家也罢,亦或佛教,亦或理学,都是围绕着儒学展开的,这本书、这门课的重点就在儒家的发展,它的完善与发展正好契合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
在封建时代相当长的历史中,儒学一直是国家机器运行的动力支持。
只有在少数的十来年,道学等学派才会占上风,但一过那段时期,儒学便又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这么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儒家学说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学说了,在它的雄辩睿智之上融入了法家的严己律人,加入了墨家的尚贤与爱民,淬炼了道家的无为和休养生息思想,结合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儒家思想变得越来越全面化,这也正标志着这个政治思想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儒家思想以伦理为中心,把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重视继承周以来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它崇尚周朝以来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仪宗师孔子。
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是儒家共同的基本观念和范畴。
在这种文化陶冶下,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提高具有很好的帮儒家的仁学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融人伦、道德、政治为一体,撮己、人、家、国为一贯。
仁在行动上以礼为范围,对待事物的关系要注重事物的矛盾的连接点。
仁运用于主观,强调加强自我修养,在修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直到随心所欲。
然而随心所欲又不能超越礼的范围。
仁在旧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一切,不是顽固地守旧;但他绝不赞助新事物的成长,新事物要冲决它很难,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丰富,新的、旧的,凡是能吸收的都尽量吸收进去了,所以,仁有极强的韧性。
也正因此,历来的统治者都注重施“仁政”,顺“民意”。
唐太宗曾有言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仁君倡导“为国以礼”的人治,一是因为君子作为执政者,在政治生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是因为人是道的体现者和承担者,道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并存在于历史生活之中,但只有通过人才能使之活化。
在这里面正体现了儒学与道学的统一,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变。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儒家的学说也沦为了统治阶层进行剥削压迫的工具,成为教化和役使农民大众的法宝。
儒家文化所规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为封建统治者奠定了统
治的伦理基础,把臣工吏属,劳苦大众,妇女等群体都局限在封建礼教的框缚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糟粕,正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问题。
通过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我进一步从精神层面了解到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把自己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认知提高到另外一个高度。
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每一个学派都最终融合到了儒学之中,可以说它们消亡了,也可以说它们得到了升华。
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学说都自觉不自觉的服务于统治者,这是无法改变的。
只是他们的各自表现形式不同,或温和、或激进、或具体、或模糊。
随着社会的进步,儒学的弊端——保守与狭隘日益表现出来,不得不被新的学说——马克思唯物史观所取代。
但是,它却始终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与思想,这是一种民族的智慧凝聚。
它的“仁政思想”和道德教化对现今政府政策的出台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新形势下,它将会是世界全人类的财富。
总之,这是一门很有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课程,在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