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引言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材料,在电子器件、光伏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提供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1. 喷雾法喷雾法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将导电材料以溶胶或乳液形式喷雾于基底表面,随后利用高温烧结、烘干或光照处理等方法制备薄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能够制备大面积的透明导电薄膜。

2. 溅射法溅射法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固态导电材料溅射于基底上制备薄膜。

该方法具有高控制性和高纯度的优点,能够制备出优异的透明导电薄膜。

然而,溅射法制备薄膜过程中的高温或离子轰击可能对基底材料造成损伤,需要进一步改进。

3. 热原子层沉积法热原子层沉积法是采用化学反应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通过将导电材料的前体物质分子在基底上进行表面反应沉积,形成均匀的薄膜。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晶格质量和较好的导电性能,并且对基底的伤害较小。

二、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研究1. 透明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透明性能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透过率。

高透过率可以提高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提高透明性能是制备高效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

2. 导电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能与其电阻率直接相关。

低电阻率意味着更好的导电性能。

导电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导电薄膜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杂质含量等因素。

提高导电性能可以使透明导电薄膜在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3. 机械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异的机械性能可以提供薄膜的耐磨、耐划伤和抗拉伸等特性。

因此,针对透明导电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对于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纳米导电油墨最新技术与应用进展

(完整word版)纳米导电油墨最新技术与应用进展

纳米导电油墨最新技术与应用进展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广泛而深入的结合,诞生了印刷电子技术。

批量化、大面积、低成本以及柔性化是印刷电子产品与传统电子产品最大的不同.作为印刷电子材料的主力军,纳米导电油墨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其发展十分迅速,在某些行业表现出其他任何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已经处在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前夜。

IDTechEx的最新报告(Conductive Ink Markets 2012~2018)显示,纳米导电油墨市场预计在2018年将达到33.6亿美元。

纳米导电油墨属于新型功能印刷材料,与传统油墨不同的是,其添加了纳米级的导电填料。

纳米导电油墨的雏形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研发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子产品的高成本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纳米导电油墨的种类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高,用途随之扩展,给印刷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增长点.纳米导电油墨技术进展纳米导电油墨一般由纳米导电颗粒、树脂连结料、溶剂、分散稳定剂和助剂组成。

根据纳米导电颗粒种类的不同,纳米导电油墨可分为银系、铜系、碳系(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类。

1.纳米银导电油墨由于银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防氧化性,因此,纳米银导电油墨成为大多数科研单位和行业的首选,是行业中研究报道最多、应用最成熟的纳米导电油墨。

制备纳米银导电油墨时,一般是先在低浓度下制备出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液,干燥或浓缩后再加入所需溶剂和助剂重新分散,得到所需浓度的纳米银导电油墨。

纳米银导电油墨的技术进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纳米银颗粒的粒径控制喷墨印刷领域很关注银颗粒的粒径,由于喷嘴直径小(最低可达10微米以下),很容易造成堵塞现象,因此一般要求银颗粒的粒径小于喷嘴直径的十分之一。

虽然控制纳米银颗粒粒径的方法很多,但要想使数量巨多的银颗粒的大小相同却很难,这是因为在复杂的液相反应中,每个银颗粒所处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很容易导致颗粒大小不一。

目前,粒径为10nm 以下的纳米银颗粒制备技术已经稳定,纳米银导电墨水已经投放市场,喷墨印刷性能良好,但需冷藏保存.为避免纳米银导电墨水堵塞喷嘴以及提高墨水稳定性,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有机纳米银导电墨水,该墨水呈浅色透明溶液状,打印中不会造成喷嘴堵塞,打印后经过高温加热(150℃左右)反应后形成纳米银颗粒,得到导电性良好的线路.表1为普通纳米银导电墨水与有机纳米银导电墨水的性能比较。

银纳米线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

银纳米线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

银纳米线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银纳米线是一种高度可控的纳米结构。

通过合适的制备工艺,银纳米线可以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柔性性能以及透明性能,使其成为近年来在柔性电子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

一、银纳米线制备银纳米线制备通常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方法。

1.物理法物理法制备银纳米线主要有拉伸法、电化学制备法、放电等离子切割法等。

拉伸法是指利用微观力学的原理通过机械拉伸的方法将银线拉长成银纳米线的工艺,具有制备简单、无需排放有害废物等优点。

但是,该方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线的直径较大,一般在50-200nm之间。

电化学制备法则是指利用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使银电极表面形成银纳米线。

它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但该方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线质量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大量催化剂和过程废气的缺点。

放电等离子切割法则是指将电极材料以较高频率振动,并加入合适的助剂和气体,使其在放电的情况下产生银纳米线。

这种方法有制备速度快,纳米线直径小等优点,但是设备复杂、制备过程中的气体排放、高温产生的能源消耗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2.化学法化学法制备银纳米线主要包括还原法、氧化还原剂法、初始诱导剂法等。

还原法则是指利用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并通过核生长法制备出银纳米线。

还原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线直径较小,纯度高,但生产速度较慢。

氧化还原剂法则是指利用氧化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来制备银纳米线。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制备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生产速度较慢,还原产生的副产物需要清洗,环保成本高。

初始诱导剂法则是利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银盐反应,形成表面活性剂,促进银纳米线的生成。

该方法具有制备方便等优点,但是在硝酸纳米银溶液制备的银纳米线质量不佳、还原效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银纳米线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银纳米线的导电性能、柔性性能以及透明性能使其在柔性电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就银纳米线在柔性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展开阐述:1.透明导电膜:银纳米线薄膜作为一种透明导电膜,可通过对其制备方式的调整,达到不同的透光度和导电性能。

银纳米线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银纳米线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银纳米线的制备和应用研究银纳米线是一种高效的导电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1. 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银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先制备出含有银离子的溶液,然后在溶液中添加适当的还原剂,如氢气或维生素C,使银离子还原成银微粒,再在微粒表面形成银纳米线。

2. 气相法气相法是另一种制备银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借助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将金属银蒸发到高温下的气态条件下,经过淀积和延展作用,得到产品。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在电解质溶液中将金属银氧化成离子,并在电位调节的作用下,使其还原成银微粒,形成银纳米线。

以上方法各有特点,银纳米线的制备过程也会不同。

二、银纳米线的应用研究1. 透明电极透明电极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适用于触摸屏、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银纳米线因其高导电性、透明性和柔性,成为透明电极材料的首选。

2. 柔性电子器件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柔性电子器件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银纳米线因其柔性优良,成为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

例如,可以用银纳米线作为导电垫层,制备出柔性的显示器、传感器和照明设备等。

3.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电子器件的刚性限制了设备的发展。

银纳米线材料的柔性和透明性,使得可穿戴设备具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用银纳米线制备出具有温度感应功能的可穿戴衣物,以及弹性好、舒适度高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

三、银纳米线的未来发展随着人们对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生活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银纳米线等类似的高性能材料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

此外,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使用银纳米线和其他材料制备新型电子器件的方法。

例如,可以将银纳米线与石墨烯相结合,用于传感器、透明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总之,银纳米线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性能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拓展。

《2024年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及光学仿真》范文

《2024年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及光学仿真》范文

《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及光学仿真》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透明导电膜因其在电子、光子设备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在众多材料中,银纳米线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透明度以及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本文旨在研究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光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二、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准备首先,选择高质量的银纳米线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准备适当的溶剂、表面活性剂等辅助材料。

2. 制备工艺(1)将银纳米线与溶剂混合,形成均匀的银纳米线溶液。

(2)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以改善银纳米线的分散性和自组装性能。

(3)通过旋涂、喷涂或真空镀膜等方法,将银纳米线溶液涂覆在基底上。

(4)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银纳米线进行环状自组装,形成透明导电膜。

三、光学仿真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光学性能,我们采用光学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1. 模型建立根据实际制备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建立相应的光学仿真模型。

模型中应包括银纳米线的形状、尺寸、排列方式以及基底的材质等因素。

2. 仿真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仿真参数,如光波长、入射角度、环境温度等。

同时,还需考虑银纳米线的光学常数(如折射率、消光系数等)。

3.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我们可以得到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的透射率、反射率等光学性能参数。

进一步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银纳米线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性能、颜色变化以及光学损耗等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了环状自组装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透明导电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

同时,我们还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透射率和反射率等数据。

2. 结果讨论(1)透光性分析:随着银纳米线浓度的增加,透光性先增加后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银纳米线的自组装效果较好,形成较为紧密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透光性;然而当浓度过高时,银纳米线之间的交叠和聚集现象加剧,导致透光性降低。

纳米银的制备及在导电浆料中的应用

纳米银的制备及在导电浆料中的应用

11042功滋讨科2020年第11期(51)卷文章编号:1001-9731(2020)11-11042-10纳米银的制备及在导电浆料中的应用郭少青X董弋X孙万兴X刘洋X董红玉2,李鑫2(1.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太原030024;2.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摘要:纳米银由于具有纳米尺寸效应可改善和提高导电浆料的低温烧结性能、流变性能及导电性能,导电浆料中纳米银的添加成为目前导电浆料的研发热点。

本文对纳米银制备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重点叙述了纳米银在太阳能电池片用导电银浆、电子元器件导电连接用导电胶以及印刷电子线路板或射频识别标签用导电油墨中的应用研发情况。

随着柔性印刷电子技术以及异质结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导电银粉的纳米化将是导电浆料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纳米银;制备;导电浆料;导电胶;导电油墨中图分类号:O614.12;TQ131.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001-9731.2020.11.0060引言贵金属银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在导电浆料领域应用广泛,如太阳能电池用正银浆料、背银浆料、异质结电池用低温固化浆料等,均以金属银作为导电功能相材料。

导电浆料主要分为高温烧结导电浆料和低温固化导电浆料。

高温烧结导电浆料由导电功能相、有机载体、无机玻璃粉及少量助剂组成;低温固化导电浆料由导电功能相、有机溶剂、树脂及助剂组成。

上述两大类型浆料中的导电功能相均以银粉为主,且银粉在其中所占比例最高,因此银粉在导电浆料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银粉颗粒的形状、尺寸及比表面积等性能严重影响导电浆料的性能。

目前导电浆料中所用的银粉主要以微米颗粒为主,有片状、球状银粉、类球状等。

在高温烧结导电浆料中,银粉颗粒在高温下伴随着玻璃粉的熔融烧结颗粒之间发生熔融连接进而与基底材料附着构成导电电极。

在低温固化导电浆料中,银粉颗粒随着树脂相的固化发生低温烧结从而附着在基底材料上构成导电电极。

纳米银线行业分析报告

纳米银线行业分析报告

纳米银线行业分析报告纳米银线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纳米银线是一种纳米级的银材料,其线径通常在10-100纳米之间。

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电、抗氧化、抗菌等性能,纳米银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生物医学、化学、能源等领域。

二、分类特点根据纳米银线的形态、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目前,主要有以下分类:1. 普通银纳米线:该类型适用于电子制造、导电涂层、透明导电膜等领域。

2. 生物学银纳米线:该类型适用于生物医学、化学传感器、污水处理等领域。

3. 能源银纳米线:该类型适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剂等领域。

4. 其他类型:包括高强度银纳米线、柔性银纳米线等。

三、产业链纳米银线产业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设备、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

其中,原材料采购主要为银粉、溶剂、表面活性剂等;生产制造环节分为化学气相沉积、电场定向沉积、水热合成、激光消融等不同制备方法;加工设备主要包括铝箔、塑料膜、玻璃等基材的印刷设备和真空镀膜设备;研发设计环节包括产品设计、技术改进、市场开发等;销售服务环节包括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

四、发展历程纳米银线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制备导电膜和纳米线阵列等电子器件。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解的深入增长,纳米银线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其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至2019年,全球纳米银线市场规模已达到15亿美元,并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五、行业政策文件中国政府一直关注纳米银线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如《产业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纲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等,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业升级、推动纳米银线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经济环境纳米银线产业遵循市场规律,严格依照市场经济运作。

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构成了该行业的经济环境。

中国的纳米银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政府部门逐渐将发展空间扩展到全球市场,将会促进中国纳米银线市场的进一步提升。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摘要:综述了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和应用状况,重点讨论了ITO膜的光电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焦点。

指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从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制定、多层膜光学设计等方面来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可见光平均透光率达到92%以上,从而满足高尖端技术的需要。

关键词:透明导电,薄膜,平均透光率,ITO,电导率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有很多,但氧化物膜占主导地位(例如ITO和AZO膜)。

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为ITO)薄膜、氧化锌铝(Al-dopedZnO,简称AZO)膜都是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

就电学和光学性能而言,它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薄膜。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TCO:TransparentandConductiveOxide的缩写)的研究比较早,Bakdeker于1907年第一个报道了CdO透明导电薄膜。

从此人们就对透明导电薄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物理学角度看,透明导电薄膜把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两面统一起来了。

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的SnO2基和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并制备出最早有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膜NESA(商品名)-SnO2薄膜。

ZnO基薄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得火热。

TCO薄膜为晶粒尺寸数百纳米的多晶;晶粒取向单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FTO(Sn2O:F)。

1985年,TakeaOjioSizoMiyata首次用汽相聚合方法合成了导电的PPY-PVA复合膜,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的光电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使透明导电膜由传统的无机材料向加工性能较好的有机材料方面发展。

透明导电膜以其接近金属的导电率、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射比、红外高反射比以及其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气敏元件、抗静电涂层以及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IS)异质结、现代战机和巡航导弹的窗口等。

由于ITO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平板液晶显示(LCD)、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以及红外辐射反射镜涂层、火车飞机用玻璃除霜、建筑物幕墙玻璃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新材料,广泛用于柔性电子、光电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就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能研究展开探讨。

一、制备方法1. 溶液法制备溶液法制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首先,将导电材料粉末与溶剂充分混合,得到均匀的导电材料溶液。

然后,通过旋涂、喷涂等方法将溶液涂覆在基底上,并经过烘干、退火等处理,最终制得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2. 蒸发法制备蒸发法制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蒸发温度和蒸发速率,使导电材料蒸发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易于控制薄膜厚度和均匀性等优点。

3.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高效制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通过高能电子束或等离子体诱导化学反应,将导电材料气溶胶沉积在基底上,并经过后续处理得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薄膜均匀性。

二、性能研究1. 透明度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透明度高意味着薄膜能够有效透过光线,适用于透明电子器件等领域。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电材料和优化工艺,以提高薄膜的透明度。

2. 导电性能导电性能是评价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关键指标之一。

导电薄膜要具有低电阻率、低片内电阻和稳定的导电性能。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薄膜的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等。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导电材料的配比、优化制备工艺等方式来提高薄膜的导电性能。

3. 机械强度由于柔性导电薄膜常应用于弯曲、拉伸等特殊环境中,因此其机械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选择适当的基底材料、调整导电材料的厚度等,可以提高薄膜的机械强度,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和弯曲等应力。

4. 热稳定性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性能下降。

因此,研究薄膜的热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研究人员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交联剂、增加退火工艺等方式,提高薄膜的热稳定性。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环境分析引言透明导电膜是一种具有透明性和导电性的功能薄膜,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光伏产业、显示屏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透明导电膜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本文将对透明导电膜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市场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透明导电膜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由于其在电子设备制造和太阳能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透明导电膜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透明导电膜市场在2019年达到了XX亿美元,料想到2026年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主要受益于电子设备市场的增长、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市场驱动因素1. 电子设备市场的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对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不断增加。

透明导电膜能够提供优质的触控、抗指纹和光学性能,因此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预计未来几年内,电子设备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从而进一步推动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发展。

2.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透明导电膜在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透明导电膜可以用于电极材料,具有高透光性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透明导电膜市场在新能源领域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3. 消费需求的增加透明导电膜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和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透明导电膜作为关键材料获得了更多关注。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透明导电膜被用于制造触控面板、智能车窗等,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市场挑战与机遇1. 市场竞争激烈透明导电膜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透明导电膜供应商。

这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对现有供应商来说是一种挑战。

2. 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随着透明导电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制备工艺的应用将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纳米银线市场分析报告

纳米银线市场分析报告

纳米银线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纳米银线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电性和抗菌性能的纳米材料,其在医疗领域和电子行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新型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纳米银线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本报告旨在对纳米银线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分析、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纳米银线市场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内容。

在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

在总结部分,将对引言部分进行概括总结,为正文内容做铺垫。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三个小节。

在制备方法部分,将介绍纳米银线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纳米银线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材料中的应用情况。

在电子行业的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纳米银线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市场前景分析、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展望三个小节。

在市场前景分析部分,将对纳米银线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在竞争格局部分,将分析纳米银线市场的竞争格局和现状。

在发展趋势展望部分,将对纳米银线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

以上就是本文的整体结构安排,通过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组织,可全面深入地分析纳米银线市场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纳米银线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在医疗领域和电子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市场前景分析、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纳米银线的生产与应用情况,为投资者和相关行业提供市场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纳米银线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1.4 总结总结部分:综上所述,本文对纳米银线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录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银纳⽶线的制备 (2)2.1.1 银纳⽶线的制备状况 (3)2.1.2 银纳⽶线的⽣长机理 (4)2.2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6)2.2.1 银纳⽶线薄膜制备 (6)2.2.2 后处理⼯艺 (8)2.2.3 渗透理论 (11)2.3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的应⽤ (12)2.3.1 太阳能电池 (13)2.3.2 透明加热器 (13)2.3.3 触摸屏 (13)2.3.4 显⽰器 (13)3 展望 (13)4 参考⽂献 (15)1.课题背景⾼导电性和⾼透光性的透明导电膜对于各种电⼦器件的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电⼦器件在我们⽇常⽣活中被⼴泛使⽤,如触摸⾯板和液晶显⽰器。

透明导电氧化物通常在这些光电⼦器件中⽤作电极[1]。

在电⼦⼯业中最常⽤的导电氧化物是氧化铟锡(ITO)[2],它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度和低表⾯电阻,极⼤地拓宽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途[3],例如太阳能电池[4]、触摸屏[5]和平板显⽰器[6]。

然⽽,ITO也有⼀些固有的缺点,例如沉积⼯艺需要⾼的真空度[7],沉积温度⽐较⾼[8],相对⾼的⽣产成本[9]和易脆的属性[10]。

随着电⼦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具有新特性设备的发展,例如柔性显⽰器[11],柔性触摸⾯板[12],柔性太阳能电池[13],柔性晶体管[14]和柔性超级电容器[15]等,ITO不能满⾜这些要求。

因此,⼀些研究者们已经深⼊研究了新的透明导电材料以替代ITO。

理想的能替代ITO的材料应该成本低,适应各种基底,且⽅便制备。

最近研究了⼀些能替代ITO的材料,⽐如银纳⽶线[16]、碳纳⽶管[17]、⽯墨烯[18]、铝掺杂的氧化锌[19]和导电聚合物[20]。

通常,透明导电膜应能够满⾜⼴泛不同应⽤的性能要求。

例如,光学烟雾有益于太阳能电池但对触摸⾯板有害;触摸屏需要的薄层电阻在50-300 Ω/sq 的范围内。

2024年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在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透明性和柔韧性,具备替代传统ITO(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的潜力。

本文将就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市场规模和趋势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正在迅速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5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XX%。

这主要归因于消费电子产品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需求增加。

同时,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和触摸屏等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技术进展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ITO膜制备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而纳米银线薄膜可通过印刷、喷涂等简便的方法制备。

此外,纳米银线材料本身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柔韧性,适用于各种基底材料,如玻璃、塑料和纺织物等。

技术进步带来的制备方法简化和生产成本降低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应用领域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消费电子领域,它可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显示器和传感器等设备。

在光伏领域,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可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具备良好的可弯曲性和适应性。

此外,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在汽车、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挑战与机遇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银线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其次,与传统ITO薄膜相比,纳米银线薄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纳米银线的导电性能在柔性基底上的稳定性也需要改善。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随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将逐渐下降;同时,对高性能导电材料需求的增加也将促使相关技术的研发。

此外,消费电子和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为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机遇。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分析现状一、概述透明导电膜是一种具有透明性和导电性的特殊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透明导电膜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透明导电膜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透明导电膜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透明导电膜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主要推动透明导电膜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性能薄膜材料需求的增加。

透明导电膜广泛应用于触摸屏、显示屏、光伏电池、电子墨水等领域。

其中,触摸屏应用占据透明导电膜市场的主导地位。

随着可折叠手机和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对透明导电膜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市场竞争目前,透明导电膜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跨国公司手中。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透明导电膜市场还存在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等因素,使得新进入者难以进入市场。

然而,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透明导电膜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公司在透明导电膜技术方面也在取得突破,有望成为透明导电膜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市场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四、市场趋势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趋势:1.高性能薄膜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功能的提升,对透明导电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高性能的透明导电膜产品,其导电性能、透明度和机械性能均有显著提升。

2.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

透明导电膜作为柔性显示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将在可折叠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透明导电膜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一些公司已经提出了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透明导电膜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透明导电膜是一种在光透明性和电导率之间取得平衡的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板、触摸屏和柔性电子等领域。

随着新兴技术的崛起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透明导电膜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透明导电膜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预计到2025年,透明导电膜市场的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这主要归因于电子设备和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高性能、高透明度和柔性材料的需求增加。

应用领域透明导电膜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是透明导电膜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透明导电膜作为液晶显示屏的电极材料,能够提供优异的光透明性和电导率,确保显示屏的高清晰度和响应速度。

太阳能电池板透明导电膜在太阳能电池板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可以作为电池板的电极材料,帮助电流导向,提高光能的收集效率。

此外,透明导电膜还可以使太阳能电池板更加轻薄和柔性。

触摸屏触摸屏是透明导电膜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透明导电膜作为触摸屏的传感器材料,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触摸控制和多点触控功能。

透明导电膜的柔性和耐磨性也使得触摸屏更加耐用和易于维护。

柔性电子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透明导电膜在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和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高柔性和可塑性使得透明导电膜适合于曲面和可弯曲设备的制造。

市场驱动因素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市场驱动因素的影响。

新兴技术新兴技术的崛起,如可穿戴设备、可弯曲和可卷曲显示器等,推动了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增长。

这些新兴技术对于高性能透明导电膜的需求增加,以满足新应用的要求。

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消费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需求增长也是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产品的普及使得对高品质透明导电膜的需求迅速增加。

政府政策支持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给予了支持和鼓励,包括透明导电膜市场。

2023年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纳米银线导电膜是一种新型的高导电性材料,由于其高导电性,可透明性和柔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的角度对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对新型材料的需求,纳米银线导电膜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纳米银线导电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元的规模,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展。

其中,电子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是纳米银线导电膜的主要应用领域。

1.电子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对高质量、高性能的导电膜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纳米银线导电膜具有高导电性、可弯曲性和高透明性等优点,与传统的ITO导电膜相比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在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19年全球纳米银线导电膜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元人民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转化光能为电能的重要设备,其中的透明导电膜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材料之一。

传统的透明导电膜使用ITO材料,但由于其成本高、生产过程复杂,因此不利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而纳米银线导电膜具有高透光性和低电阻率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效率,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市场竞争格局由于纳米银线导电膜市场前景较广,因此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目前国内的纳米银线导电膜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如无锡市旭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硕天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珠海市长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而国外的企业则有UniPixel Inc.、Acquisition Eco Solar Energy等。

此外,不少科研机构和大学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

三、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不断进步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所依赖的核心技术是纳米材料技术,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导电性和透明性也会不断提高,这将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1月 贵 金 属 Nov. 2018第39卷第S1期Precious MetalsV ol.39, No.S1收稿日期:2018-09-10作 者:张卜升,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废旧金属循环利用及纳米材料制备。

E-mail :410302479@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现状张卜升(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 710016)摘 要:纳米银线因拥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透光性、柔性,原料来源广等特点,被认为是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下一代新型材料,其制备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以此为基础,对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介,并对其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银线;导电薄膜;柔性中图分类号:TF383,TG14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76(2018)S1-0105-04A Review 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NWs-based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ZHANG Bosheng(Northwest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 Research, Xi’an 710016, China)Abstract: Silver nanowires have garner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cellent electrical, transmittance, flexible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is wide, which are now regarded a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Under the backgrou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was viewed. Key words: silver nanowires (AgNWs); conductive films; flexible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ng thin film ,TCF)是指对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电阻率小于10-3 Ω·m 的薄膜[1-2]。

因其对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过性及较低的电阻率,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目前需求广、行业发展最迅猛的触摸屏、太阳能电池及液晶显示领域,市场前景广阔[3-6]。

透明导电薄膜最初是1907年由Badeker 首先制备并报道出来的。

当时提出的是CdO 透明导电薄膜首次将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统一起来。

1960年代,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 ,ITO)作为主要导电材料被广泛应用。

目前应用最成熟的还是ITO ,被广泛制备在陶瓷和玻璃上[7-8]。

随着技术发展,ITO 也逐渐暴露了其短板:ITO 薄膜质地较脆、柔性差,限制了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上的使用,不利于携带。

铟资源稀缺,其制备使用受到的影响日渐显著。

因此,开发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对其进行替代市场前景广阔[9-10]。

纳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 ,AgNWs)因其纳米结构尺寸效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透光性、柔性以及原料来源广等特点。

采用纳米银线制备的柔性TCF 具有透明度高、方阻低、弯曲性好、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领域下一代的新型材料。

本文对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1 AgNWs 柔性TCF 制备方法及进展AgNWs 柔性TCF 是一种将AgNWs 和有机交联体作用于柔性衬底上制备而成的导电薄膜[11]。

AgNWs 作用于柔性衬底上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其与衬底粘结性较差,因此要选择和柔性衬底有较强106 贵金属第39卷粘结性的有机体来提升粘结性,为不影响薄膜的透光性,有机交联体自身也应具有较好的透明性[12-13]。

AgNWs柔性TCF的性能除了受成膜材料自身影响外,成膜工艺也十分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薄膜的最终性能[14-15]。

经过多年的发展,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喷涂法、旋涂法、迈耶棒涂布法及丝网印刷法等。

1.1喷涂法喷涂法制备是指将分散、调配好的AgNWs溶液从喷涂机中喷出形成雾状,使之黏附在柔性衬底上的工作方式。

喷涂法操作简单,可大规模成膜,湿膜厚度可通过喷涂时间、溶液浓度以及喷涂量来调节,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16]。

图1 喷涂法制备示意图[16]Fig.1 Prepare schematic diagram by spraying methodAkter等[17]通过向柔性衬底表面黏附聚多巴胺以改善柔性衬底的亲水性,再采用喷涂的方法将AgNWs溶液喷涂在衬底上从而制备了一种强黏附力、高透光率、导电性好的AgNWs柔性TCF。

Hauger 等[18]以PET为衬底,通过喷涂和迈耶棒涂覆相结合,并在涂覆过程中对衬底进行加热的方式制备了方阻20 Ω/□,在空气中稳定性好,弯曲性能优异的AgNWs柔性TCF。

Lin等[19]将石墨烯和导电纳米银线混合作为溶液,在以喷涂的方式制备出了TCF,其制备的透明薄膜透光率不低于80%,方阻不超过300 Ω/□。

喷涂法作为一种AgNWs柔性TCF 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广泛应用,但这一方法的成膜均匀性一般。

1.2旋涂法旋涂法制备将AgNWs分散液滴在吸附于高速旋转转盘的衬底上,通过转盘的离心力将分散液均匀的铺展成膜。

旋涂法用于制备柔性TCF方法简单高效、成膜均匀,可通过控制转盘的转速和时间来精确控制膜的厚度,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20]。

图2 旋涂法制备示意图[20]Fig.2 Prepare schematic diagram by spin-coating methodGuo等[21]提出了一种低速旋涂法,制备出了一种均一性、连通性能优异的AgNWs导电薄膜,其光透性超过95%,方阻为20Ω/□,性能远胜于ITO。

Liu等[22]将AgNWs和掺铝氧化锌相结合,制备出了一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导电薄膜,该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ITO基电池效率提升了11.5%。

1.3迈耶棒涂布法迈耶棒涂布法将AgNWs分散液滴于衬底上,然后采用迈耶棒将溶液铺平成膜。

该法制备柔性TCF通过选择不同线纹直径和线纹距离的迈耶棒来获得不同湿膜厚度的薄膜,具有均匀性好、精度高、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其示意如图3所示[18]。

图3 迈耶棒涂布法制备示意图[18]Fig.3 Prepare schematic diagram by meyer rod coating method第S1期张卜升: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现状107Hu等[23]将AgNWs的乙醇溶液分散于PET表面,然后采用迈耶棒将该分散液均匀地涂敷于PET 表面,从而制备出了柔性TCF,制备的薄膜透光率约为80%,方阻小于20 Ω/□。

AgNWs的乙醇溶液和柔性衬底的粘结性一般较差,为改善其粘结性,研究者通过向其中添加透明有机黏结剂来提升其粘结性,Li等[24]将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涂覆于衬底上以增强薄膜和衬底的粘结性,然后将AgNWs分散液采用迈耶棒涂覆于PDDA上形成一种复合薄膜,制备的柔性TCF方阻仅有10 Ω/□,透光率超过91%。

Zeng等[25]将AgNWs分散液采用迈耶棒涂覆于PV A表面制备出了柔性好、透明度高、光滑性好、机械性能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稳定的TCF。

用迈耶棒涂布法制备的薄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不利于流水作业。

1.4丝网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在丝网印版的一端倒入AgNWs分散液,然后利用刮刀的刮压给丝网印版上的分散液部位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向丝网印版的另一端移动,分散液通过网版图文部分的网孔漏印到衬底上形成薄膜,其示意图如图4所示[26]。

图4 丝网印刷法制备示意图[26]Fig.4 Prepare schematic diagram by silk-screen printing methodWayman等[26]将有空隙图案的疏水材料衬于基底之上,以此来控制AgNWs分散液的分布,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具有特定图案的AgNWs薄膜器件,其方阻为10 Ω/□,透光率为85%。

Song等[27]利用丝网印刷法将Ag NWs印刷到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一种射频为3 GHz的天线装置,该装置可伸缩且变形可逆,适用于无线应变传感领域。

丝网印刷法操作简便、易于制备图形化的薄膜且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所制备薄膜平整度不是很好,缺陷率较高。

AgNWs柔性TCF的性质同时受成膜材料和制备方法的影响,成膜材料中有机交联体的选择对于膜的方阻均一性、光透性及与衬底的粘结性有较大影响,这是未来AgNWs柔性TCF研究的一个重点。

另一方面由于各成膜方法各有优劣,将两种方法耦合,发挥各方法的优势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发展及应用现状2017年全球柔性屏出货量约1亿个,营业收入约50亿美元。

预计2020年出货量7.92亿个,营业收入将达到413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而适于柔性屏制备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网格、AgNWs、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28],但目前能够实际投入产业化应用的只有金属网格与AgNWs。

但尽管金属网格与AgNWs在导电性能、透光率、光学性能以及弯曲性等方面相比ITO具有很大优势,但ITO产业链发展多年,目前全球智能终端触摸屏中小尺寸的触摸屏市场依旧由ITO所支配,而AgNWs最初将市场定位为小尺寸,由于初期生产成本较高,ITO产业链发展成熟且市场占有率极高,AgNWs的市场应用前景暗淡。

随后市场对于AgNWs柔性TCF进行了重新定位,其市场应用和ITO已形成一种互补的态势,ITO占据小尺寸触摸屏市场,AgNWs逐渐发力大尺寸柔性触摸屏市场,AgNWs柔性TCF领域也将逐渐迎来井喷现象。

3结语AgNWs柔性TCF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导电性能及弯曲性受到了光电产业的青睐,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对于欧美日等国,我国在该领域发展起步晚,在主要关键性能及技术如导电性能均一性、雾度较大、后处理工序复杂等方面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对于成膜材料及制备方法的研究仍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