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生字卡片、音乐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吗?(喜欢)我们中国就是诗的国,从一年级起,我们就每天晨会读诵一首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描写春天的诗有?夏天的诗?冬天的诗?
2、课件,这是什么季节?(欣赏配乐)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发言。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3.指名读题,读准“行”字。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师讲述: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

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

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4.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
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寒、径、斜、霜”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

全班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师给予鼓励。

(卡片)
4、同桌互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理解生词,说诗句意思。

2、学习三、四句:方法同上。

师:诗中又说到“枫林晚”,这个“晚”字是晚上的意思吗?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

湖南长沙有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

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

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

(二)、悟诗情:
1、师:说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美景?(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寒山美在哪?(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


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
美。

“弯弯曲曲”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斜”)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山上)。

生:从“白云”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

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说得太好啦!(板书:远看)
2、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师: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

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
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

师:在作者杜牧眼中,这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美。

请大家带着浓浓的喜爱之情读读这句诗。

(板书: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停车)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师:说得对,诗人正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了下来,静静地坐着欣赏。

生带着喜爱之情朗读。

4、全班朗读整首诗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

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
师: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
1、试背古诗。

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赛背等方式熟背古诗。

2、拓展: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请你课后查查资料,找一找,背一背。

(《枫桥夜泊》《山居秋冥》《秋思》《天净沙.秋思》等)
五、作业:画一幅秋色图
师结束语:中华诗词朗朗上口,美轮美奂,让我们继续积累经典诗词,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色彩鲜明生机盎然
近景:枫林,霜叶
教学反思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读”。

一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

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

所以在指导学生初读古诗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还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朗读的这两个特点。

因为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读了几遍后还没有发现。

于是我进行了范读,由于范读时停顿比较夸张,有几
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古诗朗读的停顿和节奏。

接着,我再让他们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引导他们发现古诗的押韵。

虽然第一次教学时花了一点时间,但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的节奏和韵律,一定会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读,读出理解,读懂诗意
理解诗意应该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点。

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现在一样,如“停车”、“枫林”、“白云”、“人家”等。

还有一些字词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理解的字词,再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那些与现今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理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画图法。

在理解“远上”、“石径”和“斜”的意思时,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一条从山下通往山顶的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图一画,学生就理解了“石径”、“斜”的意思,接着我让一学生上黑板从山脚往上看,让学生说说看的感受,学生理解了“远上”的意思。

联系前后文感悟。

在理解“坐”的意思时,因为意思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进行理解。

感受“诗人停下车不走”与“喜爱傍晚时候的枫林景色”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而然的,“坐”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调换顺序法”和“扩充意思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应该说,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

三读,感悟意境,体会情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自己看到的情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远景、近景都描绘得十分具体。

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让学生受到感染。

还适时加以音
乐渲染,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总之,通过“三读”,学生基本读懂了古诗,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得扎实、高效。

教学反思《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

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

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