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史记_之引用_论语_金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 1 月 第 614 卷 第 1 期
◆古典品藻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史记》之引用《论语》
Jan.,2011 Vol.614 No.1
金华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 要:司马迁《史记》的实录和求真精神决定了他在文化丰碑《论语》面前显示了极度的虚心与虔诚。所以,《史记》 中不时引用《论语》,体现出《论语》的深远影响。其引用情况,在《论语》的接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为《史记》的解读 提示了一种视角。
在《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等篇章中大 蔡泽列传》)
量引用《论语》的素材以记录史实。①(PP.41-52,P.27)司马迁之
这里,蔡泽运用对比的方法,让范睢思考物极必
写作《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反,盛极而衰的道理。“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不
家之言。”(《报任安书》)所以,为了实录和求真,他在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分别出自《论语》的《卫灵公
除了在传记的篇末来上这一段“太史公曰”的画 龙点睛式的点评外,有时作者会在开头做番议论,并 引用《论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酷吏列传》的开 头:
孔子曰: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老氏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 章,盗贼多有。”(《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太史公曰:信 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 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 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 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 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下士闻道大 笑之”(《老子》第四十一章)非虚言也。
司马迁《史记》正是“以《论语》中的孔子言论作为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依据”②(P.42)。在这些 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画龙点睛的要害部位,作者要言 不烦地点评是非得失成败,总结人生智慧经验教训, 在人生哲学、历史评判的高端,与孔子的智慧不期而 遇,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了。
三、篇章构思
更能体现孔子及《论语》对司马迁及《史记》的深 远影响的是,有些篇章竟是整篇以“子曰”来构思经 营。不仅在个别皮毛,而且在整体经脉。
序言部分,引用《论语》和孔子的有关典故来立论说 理: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 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 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 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 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 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 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论语·子 路》),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 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是以孔子的名言作为基调和核心的。这是对李广身经 冤案,并恳求让其官复原职,而且让他率兵攻打匈
百战,冲锋陷阵,爱兵如子,英勇无畏一生的高度概 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获得升迁。但
括。而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汉景帝时被罢官。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
这一名言由于有了李广这一难得的例证而获得了最 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这就是
广这样的将领的出生入死、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然 信于民也”。他在天子与平民之间坚守法律的天平,
后以目睹和耳闻,进一步赞扬他的不善言辞、忠实诚 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冯唐是汉文
信的性格。最后引用格言的比喻来说明李广深受爱戴 帝时为人正直无私的老郎官,一次偶然的机会,不顾
的原因,再次突出其优秀品格。显然,这一段的评价, 自身安危,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
是,效果却截然相反。不同的就是,张良引用了“助桀 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筴帷帐之中,
为虐”的成语和孔子说过的格言“良药苦于口而利于 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
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六本第十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
五,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 之子羽。”留侯亦云。
0784 关 文注 学
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
用孔子的话语来赞扬传主的还有如 《史记·留侯
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 世家》:
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
张良的谏辞与樊哙的说辞并无多大的区别,但 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
例如蔡泽劝说范睢退出秦国相位的说辞,历来堪 称典范。范睢是秦国发展史上屈指可数的功勋人物, 默默无闻而且四处碰壁的蔡泽妄想仅凭三寸之舌,从 赫赫有名的秦相身上夺得相位,岂不是难于上青天。
目惊心的事例的罗列。说得范睢连连点头称善,奉蔡 泽为上客,不久向秦昭王请辞并力推蔡泽为国相,传 为佳话。
《史记》人物语言中引用孔子的话不限于《论语》, 还有《孔子家语》等等。《史记·留侯世家》记叙张良见 “沛公入秦宫室,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 意欲留居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 帐珠玉重宝锺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 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原沛公急还霸上, 无留宫中。’沛公不听。”(《集解》徐广曰)如果就此下
引用《论语》来构思写作,最典型的是《史记·伯夷 列传》。这不仅是该篇在《史记》70 列传中位居第一,而 且其以夫子之言来构思与安排,是别具一格,匠心独 运的。“司马迁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伯夷传第一,但全 篇内容却以议为主,与其他篇章迥异。”③( 作者 PP.225-226) 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 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该篇的 主题如《太史公自序》所云:“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 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赞美崇尚,无以 复加。
《史记》其他篇章中也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中较多地 篇》和《述而篇》,确实具有振聋发聩,画龙点睛的作
引用《论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用。然后转入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功成身败的种种触
一、人物言谈
《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浸润是深刻而久远的,这种 影响有时在人们平常的言谈举止中也会有所体现。 《史记》记人,写了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对话中不时 引用《论语》等经典的格言警句,增强论辩的气势与力 度。
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
以貌取人,古已有之。孔子虽为圣人,也难免有过
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 平常人的失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鲁国人澹台
也。”这再次证明了孔子话语的力量。
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因之不愿收为学生,后
再如,《史记·商君列传》 赵良曰:“孔丘有言曰: 勉强收之也未予以重视,子羽离开后仍以孔子为宗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引用 中图分类号:I055;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1-0078-04 作者简介:金华(1977—),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忠实地记载了 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
佳的诠释。
“冯唐易老”的来历。张释之、冯唐的为人,从他们的
关文注学 0759
友人便可以窥见一斑。“不知其人,视其友”是引用孔 子的名言来赞美这两位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语见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 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 其 友 ;不 知 其 君 ,视 其 所 使 ;不 知 其 地 ,视 其 草 木 。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意同《论语·为 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 哉?人焉廋哉?”
知道,原来他长的像个女人。这是以孔子的名言和实 际的相貌来映衬留侯张良神奇的才干。这句话另见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 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再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 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孔 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尚书· 洪范》)张季、冯公近之矣。 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 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甚至批评最高 统治者。张释之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
Hale Waihona Puke 但是,事实上他竟然做到了,而且是对方心甘情愿拱 手相让的。在这二千余字的经典的对话论辩的关键之
去,刘邦将短暂地做一个“富家翁”,随后,楚汉之争的 历史将被彻底改写。可是,张良没有就此罢休,在此关
处,他说:
键时刻,他力挽狂澜: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
‘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另见《孔子集 师,发扬儒学,培养弟子,孔子这才发现此人乃好学
语》,出处不详。)这句话的意思与“见贤思齐焉,见不 生,遂叹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司马迁是说,能够
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这一名句的前半句是 多次帮助汉高祖摆脱困厄,功力甚巨的留侯,即使不
例如《史记·游侠列传》,关于其写作意旨,《太史 公自序》有概括的阐述:“救人于厄(患难),振人不赡 (足 够 ,不 赡 即 缺 乏),仁 者 有 乎 ;不 既(失)信 ,不 倍 (背)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该列传前三分 之一的篇幅就是一篇议论文字,分析游侠存在的理 由,赞颂游侠“功见言信”的可贵品德。然后是朱家、田 仲、王公、剧孟、郭解的类传,以郭解为主。在其超长的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 145-约前 86)生前 3000 年的中国 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历史。其中当然包括司马迁之前 400 年的孔子(公元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
551-前 479)的生平事迹,以及随后儒学的传承流变,如 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史记·范睢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 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 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论语·卫 灵公》《论语·先进》)。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 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 道哉!
先以韩子名言“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开 头,将儒与侠相提并论。然后说明有人功名显赫,但是 同时也有人虽怀君子之德,却潦倒终身,如孔子及其 弟子季次、原宪等。在这些不得志的泥淖与陷阱中,有 狭义之士挺身而出,他们“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 轻许身,赴人之难,“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这些游侠, 与儒家崇尚的“彬彬君子”没有什么两样。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 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闲,岳牧 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
相仿的。
是三头六臂,也应是魁梧奇伟。可是,看了他的图像才
二、作者点评
更直接地体现《史记》之受《论语》影响的是作者 的直接引用,这主要在传记篇末的“太史公曰”的论赞 中。
《史记·李将军列传》结尾: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 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司马迁以极大的同情和感慨描写了悲剧英雄李 广悲壮的征战生涯后,以如椽之笔,做出点评。在这 108 字的篇幅中,引用了《论语·子路》中的一段孔子名 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赞颂李
◆古典品藻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史记》之引用《论语》
Jan.,2011 Vol.614 No.1
金华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 要:司马迁《史记》的实录和求真精神决定了他在文化丰碑《论语》面前显示了极度的虚心与虔诚。所以,《史记》 中不时引用《论语》,体现出《论语》的深远影响。其引用情况,在《论语》的接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为《史记》的解读 提示了一种视角。
在《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等篇章中大 蔡泽列传》)
量引用《论语》的素材以记录史实。①(PP.41-52,P.27)司马迁之
这里,蔡泽运用对比的方法,让范睢思考物极必
写作《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反,盛极而衰的道理。“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不
家之言。”(《报任安书》)所以,为了实录和求真,他在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分别出自《论语》的《卫灵公
除了在传记的篇末来上这一段“太史公曰”的画 龙点睛式的点评外,有时作者会在开头做番议论,并 引用《论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酷吏列传》的开 头:
孔子曰: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老氏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 章,盗贼多有。”(《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太史公曰:信 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 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 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 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 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下士闻道大 笑之”(《老子》第四十一章)非虚言也。
司马迁《史记》正是“以《论语》中的孔子言论作为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依据”②(P.42)。在这些 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画龙点睛的要害部位,作者要言 不烦地点评是非得失成败,总结人生智慧经验教训, 在人生哲学、历史评判的高端,与孔子的智慧不期而 遇,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了。
三、篇章构思
更能体现孔子及《论语》对司马迁及《史记》的深 远影响的是,有些篇章竟是整篇以“子曰”来构思经 营。不仅在个别皮毛,而且在整体经脉。
序言部分,引用《论语》和孔子的有关典故来立论说 理: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 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 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 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 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 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 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论语·子 路》),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 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是以孔子的名言作为基调和核心的。这是对李广身经 冤案,并恳求让其官复原职,而且让他率兵攻打匈
百战,冲锋陷阵,爱兵如子,英勇无畏一生的高度概 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获得升迁。但
括。而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汉景帝时被罢官。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
这一名言由于有了李广这一难得的例证而获得了最 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这就是
广这样的将领的出生入死、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然 信于民也”。他在天子与平民之间坚守法律的天平,
后以目睹和耳闻,进一步赞扬他的不善言辞、忠实诚 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冯唐是汉文
信的性格。最后引用格言的比喻来说明李广深受爱戴 帝时为人正直无私的老郎官,一次偶然的机会,不顾
的原因,再次突出其优秀品格。显然,这一段的评价, 自身安危,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
是,效果却截然相反。不同的就是,张良引用了“助桀 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筴帷帐之中,
为虐”的成语和孔子说过的格言“良药苦于口而利于 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
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六本第十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
五,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 之子羽。”留侯亦云。
0784 关 文注 学
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
用孔子的话语来赞扬传主的还有如 《史记·留侯
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 世家》:
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
张良的谏辞与樊哙的说辞并无多大的区别,但 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
例如蔡泽劝说范睢退出秦国相位的说辞,历来堪 称典范。范睢是秦国发展史上屈指可数的功勋人物, 默默无闻而且四处碰壁的蔡泽妄想仅凭三寸之舌,从 赫赫有名的秦相身上夺得相位,岂不是难于上青天。
目惊心的事例的罗列。说得范睢连连点头称善,奉蔡 泽为上客,不久向秦昭王请辞并力推蔡泽为国相,传 为佳话。
《史记》人物语言中引用孔子的话不限于《论语》, 还有《孔子家语》等等。《史记·留侯世家》记叙张良见 “沛公入秦宫室,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 意欲留居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 帐珠玉重宝锺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 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原沛公急还霸上, 无留宫中。’沛公不听。”(《集解》徐广曰)如果就此下
引用《论语》来构思写作,最典型的是《史记·伯夷 列传》。这不仅是该篇在《史记》70 列传中位居第一,而 且其以夫子之言来构思与安排,是别具一格,匠心独 运的。“司马迁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伯夷传第一,但全 篇内容却以议为主,与其他篇章迥异。”③( 作者 PP.225-226) 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 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该篇的 主题如《太史公自序》所云:“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 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赞美崇尚,无以 复加。
《史记》其他篇章中也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中较多地 篇》和《述而篇》,确实具有振聋发聩,画龙点睛的作
引用《论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用。然后转入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功成身败的种种触
一、人物言谈
《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浸润是深刻而久远的,这种 影响有时在人们平常的言谈举止中也会有所体现。 《史记》记人,写了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对话中不时 引用《论语》等经典的格言警句,增强论辩的气势与力 度。
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
以貌取人,古已有之。孔子虽为圣人,也难免有过
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 平常人的失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鲁国人澹台
也。”这再次证明了孔子话语的力量。
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因之不愿收为学生,后
再如,《史记·商君列传》 赵良曰:“孔丘有言曰: 勉强收之也未予以重视,子羽离开后仍以孔子为宗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引用 中图分类号:I055;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1-0078-04 作者简介:金华(1977—),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忠实地记载了 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
佳的诠释。
“冯唐易老”的来历。张释之、冯唐的为人,从他们的
关文注学 0759
友人便可以窥见一斑。“不知其人,视其友”是引用孔 子的名言来赞美这两位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语见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 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 其 友 ;不 知 其 君 ,视 其 所 使 ;不 知 其 地 ,视 其 草 木 。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意同《论语·为 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 哉?人焉廋哉?”
知道,原来他长的像个女人。这是以孔子的名言和实 际的相貌来映衬留侯张良神奇的才干。这句话另见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 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再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 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孔 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尚书· 洪范》)张季、冯公近之矣。 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 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甚至批评最高 统治者。张释之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
Hale Waihona Puke 但是,事实上他竟然做到了,而且是对方心甘情愿拱 手相让的。在这二千余字的经典的对话论辩的关键之
去,刘邦将短暂地做一个“富家翁”,随后,楚汉之争的 历史将被彻底改写。可是,张良没有就此罢休,在此关
处,他说:
键时刻,他力挽狂澜: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
‘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另见《孔子集 师,发扬儒学,培养弟子,孔子这才发现此人乃好学
语》,出处不详。)这句话的意思与“见贤思齐焉,见不 生,遂叹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司马迁是说,能够
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这一名句的前半句是 多次帮助汉高祖摆脱困厄,功力甚巨的留侯,即使不
例如《史记·游侠列传》,关于其写作意旨,《太史 公自序》有概括的阐述:“救人于厄(患难),振人不赡 (足 够 ,不 赡 即 缺 乏),仁 者 有 乎 ;不 既(失)信 ,不 倍 (背)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该列传前三分 之一的篇幅就是一篇议论文字,分析游侠存在的理 由,赞颂游侠“功见言信”的可贵品德。然后是朱家、田 仲、王公、剧孟、郭解的类传,以郭解为主。在其超长的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 145-约前 86)生前 3000 年的中国 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历史。其中当然包括司马迁之前 400 年的孔子(公元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
551-前 479)的生平事迹,以及随后儒学的传承流变,如 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史记·范睢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 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 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论语·卫 灵公》《论语·先进》)。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 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 道哉!
先以韩子名言“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开 头,将儒与侠相提并论。然后说明有人功名显赫,但是 同时也有人虽怀君子之德,却潦倒终身,如孔子及其 弟子季次、原宪等。在这些不得志的泥淖与陷阱中,有 狭义之士挺身而出,他们“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 轻许身,赴人之难,“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这些游侠, 与儒家崇尚的“彬彬君子”没有什么两样。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 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闲,岳牧 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
相仿的。
是三头六臂,也应是魁梧奇伟。可是,看了他的图像才
二、作者点评
更直接地体现《史记》之受《论语》影响的是作者 的直接引用,这主要在传记篇末的“太史公曰”的论赞 中。
《史记·李将军列传》结尾: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 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司马迁以极大的同情和感慨描写了悲剧英雄李 广悲壮的征战生涯后,以如椽之笔,做出点评。在这 108 字的篇幅中,引用了《论语·子路》中的一段孔子名 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赞颂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