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专题整合 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
政治文明专题整合人民版
专题线索
1.各具特色的代议制形式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代议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①使欧洲启蒙运动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大厦。
②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①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①《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②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3)由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外关联
1.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欧历史的不同走向
明清几百年间,中国迅速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实力对比发生严重逆转,为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1)西方
①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并开展了工业革命,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断进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③外交上: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主要国家开始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
④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科技上:近代科学产生。
(2)中国
①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③外交上:清朝皇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无所知,对外闭关锁国,几乎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④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狱盛行,统治者厉行文化专制。
⑤科技上: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2.比较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国共产党
对象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统治
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
方式武装斗争武装斗争
道路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
措施进行土地改革,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发动农民
结果取得胜利取得胜利
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
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连为一体,人类开始进入探索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例题(xx·山东高考)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8分)
[审题思路]
(1)细读导读语:据题首导读语,可知本题以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为线索,系统考查了自
工业革命以来至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
(2)通读各小题:据三个片段处的主题和三个设问中的“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可知考查的知识上大致遵循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历程,能力要求上逐层的深入:“条件”的概括―→发展“特点”的概要归纳―→“战略调整”的概括与“背景”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说明。
(3)设问细盘点
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方法技巧总结] 非选择题审题“三个三”法则——“三读”“三找”“三界定”
一、材料要“三读”
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二、要点要“三找”
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三、答案组织要“三界定”
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