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
方法研究
摘要:文化是相对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智慧
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其概念较为抽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皆是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部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及其具象化展示形式,同
时也是沟通交际过程中被应用的重要手段。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课堂中的
重要性正不断提升,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不仅是成绩约束,更是提升高中生素
质及修养的必然要求。
英语教师除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外,还应为其科普英语国家
文化,教育其正确应用英语的方式,令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文着重对新课程
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引言: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文化与语言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而文
化又决定了语言。
不同语言不仅可以展示使用者在文化影响下思维及表达方式的
不同,还可反映其民族的历史传统及思维方式。
在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
标准中曾指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除教育学生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对其自
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具有跨文化交
际意识及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优化教师理念,意识到文化培养重要性
在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下,我国国人多具备诸如稳重、谦虚的等美好品德,
国际化交流日趋纷繁复杂的当前,带领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及性格差异是学习英
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课堂教育为主,学生接
触英语的社会途径较少。
为此,教师应清楚意识到课堂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兴趣趋向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文化
的学习环境。
通过环境布置、语言隐喻、教材学习等方式,令学生感受到英语文
化的熏陶。
不仅如此,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全面考虑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音乐、竞赛等其喜爱的教学方式开展兴趣式教学,无形之中将英语文化的概念和内
容随着教学任务传递出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课堂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交流,为其奠定夯实的英语沟通基础,使其可在今后国际文化交流中自信流畅地
进行沟通。
二、扩充教师知识储备,课堂中辅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受应试教育理念,部分高中教师仅将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扩充自身知识积累程度,为学生科普英语文化知识,使其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
过文化对比的形式进行授课,辅助学生对文化差异有更清晰的认知。
(一)了解交际语言及习惯差异
语言的交际性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人们运用语言,可在不同交际环境中彼此
交换、获取知识,根据场合的不同,应用的话语也有细微差别。
在高中英语课堂
中融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可降低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及书面交际的难度。
例如,中国人见面常通过“Where are you going?”或“What are you doing?”进行问候,以此表达关心,但在西方文化中并非如此。
其认为见面问询“去
哪”“做什么”是对自身隐私的窥探,因此在英语国家中,常通过“Its a nice day today.今天天气真好”或“what's happening?最近怎么样?”等进行问候。
(二)了解词汇含义差异,感受体态文化
英语词汇文化内涵丰富,高中英语课堂除带领学生学习、背诵单词外,还应
对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简要见解,避免学生仅根据词汇直译致使理解错误,例如,red在代表红色及喜庆活动等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在英文中具有危险状态或令人
生气的解释:“in the red”表示亏损、负债;“red flag”代表引人生气的事,诸如此类的词汇皆可凸显中西方文化差异。
体态语言是文化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除词汇文化含义不同外,体态不同也可具有不同文化含义。
如果掌握、使用得当,在交际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教师也应为学生适当讲解部分实用体态语言。
例如:嘴唇合拢,将食指贴着嘴唇,同时发出“hush”嘘声,代表“别作声(stopping-talking)”;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圆圈,代表“太古怪了(too queer)”;用拇指顶住鼻尖,面向被侮辱者摇动其他四指的手势,代表“侮辱
和蔑视(insulting and scorning)”。
即使是日常常见的打招呼也具有其特定
的体态语言:英语国家人在路上打招呼时,常常要拿帽子表示致意,随着时代的
不断发展,现在通常用抬一下帽子,或摸帽檐表示。
在课堂中融入此类词汇差异
及体态文化的教学,可有效吸引学生兴趣,加强对其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了解节日文化,讲述英语国家的伟人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除表现在交流、行为习惯、思想等方面外,还体现在节日
文化中:中国所具有的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Mid- Autumn Day(中秋节)、 National Day(国庆节)等,英语国家所具有的Thanks Giving Day(感
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Easter(复活节)等,皆是彼此文化中独
有的节日。
通过了解具体节日来源及节日内容,将有效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
不仅如此,英语国家中的伟人也通过其事迹、成就贡献等影响着文化传承。
例如,英语教材中英国的William Tyndale、Jane Goodall、美国的Mark Twain、Neil Armstrong、加拿大的Norman Bethune等,皆是时代的影响者,在教学过程中加
深对此类伟人的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掌握,帮助其深入了解
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过程。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适当将其与我国
同时期的伟人比较,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发展壮大的自信心[1]。
三、课堂外文化意识培养,扩充学生知识获取渠道
除在课堂中通过教材内容为学生扩展有关文化知识外,教师还应积极扩展课
堂以外的渠道,以提升学生英语文化意识。
例如:教师可在班级创设英语园地,
定期举办与英语文化相关的活动,令学生根据要求编排话剧、开展英语主题的演
讲或根据英语原声电影进行表演。
此类活动可有效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兴趣,使其在观看画面的准备过程中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若学生基础较好且学
习能力较强,教师还可为其推荐些简写版的英语名著,令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英语
文化背景,并帮助其了解英语语法、时态等具体应用。
不仅如此,学校也应积极
配合教师工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邀请海归教师或英语专家举办与英语文化
有关的专题讲座,或由学校英语外教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庆祝国外某些重要节日,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与动机,进而有利于其英语文化意识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英语课堂教师不应只重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加强对文化教育的科普,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强化其英语文化意识,以令学生具备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少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思路与方法[J].小学教学设计,2022(36):69-70.
[2]宋宁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J].高
考,2023(1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