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1.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
这说明了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2.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3.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
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D.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5.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中名为“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的插图。
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亚洲贸易优势丧失
B.大英帝国正在崛起
C.全球贸易规模扩大
D.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6.《新全球史》是当代美国学者本特利和齐格勒合著的世界通史著作。
该书第六部分标题为: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公元1750~1914年),其中包含“大西洋世界的革命和民族国家”“世界帝国的建立”等5章。
以下最有可能属于该部分其它章的题目的是
A.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
B.大战:混乱中的世界
C.工业社会的产生
D.没有国界的世界
7.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珐,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8. 18世纪的人们发现,几百年来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腰布、穆斯林的宽松裤、拉美的披风几乎一成不变。
而英、法两国的时装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西欧社会的消费水平较高 B.西欧的社会财富快速增长
C.政治革命形响了消费行为D.产业进步提升了国民收入
9.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织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
这反映出
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 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C. 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瓜耍补充 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10. 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象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教,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
这一现象表明A.科学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B.科学进步决定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 D.工业革命受科学进步的影响较大
11.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情况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当时英国女装界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2.有学者指出:“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而这也给了对手——德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
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
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
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
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
13.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
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 )
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C.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
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4.“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
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对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并不能完全自动调节,达到供求平衡
B.主张“看得见的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C.美国是较早奉行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
D.重商主义思想是其后实行的主要思想
15.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6.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 )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17.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95年出版的《道德论》一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威胁社会稳定”。
这段话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 )
A.经济危机的发生B.工人运动的兴起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社会阶层的分化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
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
……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
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
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
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观点2分)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要求两个史实,每个3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观点2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
(任答两点即可)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观点2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3分)
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