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继琛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教学与文化熏陶变得密不可分。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他们形成跨文化意识,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英文学习与中文学习结合起来。

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进一步探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文化渗透1.1优化词汇教学,构建口语语境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沟通与交流。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知识输入,而忽视了知识的输出。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需要优化词汇教学,构建多元化的口语语境,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铺路搭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本义、读音,还要让他们了解词汇背后隐含的文化背景。

此外,英语学习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所以,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亲身交流、运用中感知和培养英语思维,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以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What color is it?”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许多有关颜色的词汇,并能描述物品的颜色。

由于色彩在英语表达中存在许多的隐喻,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展开适当的拓展。

比如,yellow 在英美国家中除了表示颜色,还可以表示“胆怯的、怯懦的”。

在讲述这一隐藏含义时,教师引入歌词:Look at the stars.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And everything you do.Yeah ,they were all yellow.经过一系列的翻译,学生能够理解yellow 的隐喻。

与此同时,教师展开提问:黄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什么?接下来,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展开观点的分享。

与此同时,教师一边聆听答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关键词。

接下来,学生们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既是尊贵的象征又是财富的象征。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学生们逐渐意识到中西方文化中有关颜色的差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如果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输入,就会导致英语学习的实践性降低。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以培养跨文化意识
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语境。

在生活化的沟通与对话中,学生们既能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又能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1.2优化阅读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如果说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那么阅读就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提升。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训练时,往往将解题能力等同于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主要培养目标,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的内容,教师不仅要重构教学理念,还要优化阅读教学,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填入有关阅读材料的背景介绍,既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所说、所想,还能不自觉地对比中西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

以八年级上册“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在讲解Section B 中的阅读之前,教师首先统计学生在假期时会做的事情。

经过一系列的了解,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与家人团聚或与亲人们一起旅行。

“Do you know what foreigners like to do on holidays?”随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列举了许多外国人过节时的英语新闻。

由于新闻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一边思考问题、一边阅读新闻中涉及的社会现象。

通过快速阅读,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

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经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适当为学生拓展阅读材料。

通过生动、有趣的背景描述,学生将从阅读材料出发,厘清文化、语言间的关系,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培养英语思维,提升英语素养。

2.深挖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率2.1贴合教学内容,加强问题引导
一般来说,教材包含了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学科特点。

一方面,教材编写兼顾英语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通过不同的单元话题,教师除了能明确每一单元的重难点,还能了解各单元的文化意识目标。

另一方面,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越来越多。

依托丰富的论述,学生们可以了解多元且有趣的他国文化。

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
,教师往往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155
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开展文化教学。

以九年级“Unit 2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不同的节日文化,又可以讲述不同的节日习俗。

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外国节日。

大部分学生讲述的是一些较为常见的节日。

教师提出:“Which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these foreign festivals cor⁃respond to?”随后,学生们根据老师列举的许多外国节日,寻找对应类似的中国节日。

比如:Christmas 对应the Spring Festival 等等。

虽然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内容,但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就会浮于表面,学生没有将文化的了解留于心底。

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教师需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提问以及多元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2.2构建生活情境,提升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诞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就要依托多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旨在迎合考试需求以及老师的要求。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以及跨文化意识,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词汇、语法以及评估方式。

通过乘车、购物、打电话、点餐、就医等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既能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师生、生生的沟通,又能意识到中文表达与英文表达的区别。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师生互动,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八年级下册“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讲故事的学习任务。

考虑到Section A 的内容是一个寓言故事,所以,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用英文讲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带给人怎样的启示?”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各学习小组相继展开课下的学习与讨论。

由于故事的叙述讲求生动与连贯性,所以,教师鼓励学生突破教材限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内容。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一边搜集地道表达,一边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故事的讲述。

愚公移山是一个蕴含传统文化的故事,而学生要用英文完成逻辑的转化。

所以,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讲解。

适当的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由于情境教学往往与其它教学活动搭配起来,所以,教师可以预留适当的时间,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查阅资料,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与效率。

3.引入信息技术,丰富课下活动3.1拓宽教学范围,加强文化认知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初中英语教学经常出现断层的问题。

要想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要讲好教材知识,还要做适当的拓展、延伸。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连接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

通过多元且有趣的课下活动,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教学任务出发,围绕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进行中西方文化
的对比。

以七年级上册“Unit 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because 、why 以及what 的用法,又能体会其中的欧美文化。

针对上述教学效果,教师拟定了一个学习任务:如果要建立一个学习俱乐部,你会如何选择俱乐部的学习方向,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在合作探究中,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内容的设计。

区别于纸质版的作业,各学习小组不仅要回顾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在有序的交流与合作中探讨:学习俱乐部是什么?学习俱乐部可以做什么?经过一系列的信息整合、分析,大部分学生参考欧美国家中的俱乐部文化,并设计学习俱乐部的细节。

增强文化认知,需要教师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

依托多元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防止学生产生“国外的月亮格外圆”的思想,也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3.2引入信息技术,设计多元内容
为了构建良好的语境,教师常常用英语给学生授课。

与此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往往会引入信息技术将书本中文字化、抽象化的内容转化为动态且直观的视频或者图片。

然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在课下时间,依旧可以训练语感,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

内容丰富且种类多样的英语原著以及影视剧作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影视剧或名著是一个国家人文风情的再现。

通过影视剧中的人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以七年级“Unit 6I ’m watching TV ”为例,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布置了一篇观后感。

“What English TV series have you watched?What kind of story does it tell?”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学生可以随机选择一部电视剧并展开评论。

考虑到观看电视剧的时间,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观后感的撰写。

在后续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The Vampire Diaries 等节奏较快的美剧比较感兴趣。

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教师在作业点评阶段,罗列了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英文电视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力。

除了前文提到的观看英文影视剧,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少年宫等地与外国友人展开真实的对话。

凭借具体的交流,初中生将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以及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深挖教材内容,提炼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力。

此外,英语的学习本质上就是语言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将英语教学放在特定的情境中。

凭借多元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