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日:“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王听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兴兵伐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民怨上矣/子在川上曰
D.遂取陈焉/杀鸡取卵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使者和国对陈国作出的判断是截然不同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课外阅读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②,旋觉轻安③。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道人得诗径去⑥。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⑦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
(注释)
①朱文公: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谥“文”,世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外治法之一,用药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一种竹子,可用来做手杖。
⑤勃窣:跛行,一瘸一拐地走。
⑥径:就,即。
⑦亟:急忙,赶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厚谢之之________
②但欲追索其诗但________
(2)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
(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3)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变化,从他想要追回诗作的做法来看,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①。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孙枝蔚④《示儿燕》)(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
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④孙枝蔚:清初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
③意与目去去________ ④然贫家止有此器止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3)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
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
(甲)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
此外,(甲)文还重点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
(4)你从(甲)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年与时驰 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
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①掘株:挖了树根的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螳螂方欲食蝉/饭疏食,饮水
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不知前有深坑/狼不敢前
D.而不顾后害者也/元方入门不顾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请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
(选自《唐语林》)【注】①陆少保: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指洛阳。
③直:同“值”。
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但无出水处耳/止增笑耳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②,见其神格③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④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②弈:下棋。
③神格:神色与气质。
④厅事:指大堂。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为放风筝之戏/元方时年七岁
B.庄直入索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童子何来/将复何及
D.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suí),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近称之。
称:称赞
B.强行绥之以德。
德:德行
C.久而益敬。
益:好处。
D.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效法,仿效
(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目似/瞑,意暇/甚
D.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例句义项
①卿家君法孤A.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
②久而益敬A.更加;B.增加;C.好处。
③孤往者尝为邺令A.经历、体验;B.曾经;C.吃一点试试
④周公不师孔子A.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C.军队;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尉①有夜半击令②之门者,求见甚急。
令日:“半夜有何事,请俟旦。
”尉日:“不可。
”令披衣退起取火,延尉入坐。
尉日:“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
”令日:“然则君有何策?”日:“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
”令笑日:“君策甚善,古人不及。
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瞪目久之。
【注】①尉:县尉。
②令:县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但冬月何处得桑/一狼得骨止
B. 然则君有何策/公欣然曰
C. 不若移令此时养蚕/若屈伸呼吸
D. 古人不及/及其家穿井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C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惟”为只、只有的意思。
写出了欧阳修读书时废寝忘食,专心致志读书的情形。
(4)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5)从欧阳修读书时的“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我们学习他的专心致志;从司马光读书时的吟诵文章、熟读成诵、思考其含义,我们要学习他读书多背诵,多思考;从欧阳修忘寝废食读书和司马光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共同点:勤奋好学。
2.A
解析:(1)A
(2)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
(3)百姓安定是治国之本;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爱惜民力;看问题要全面、辩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陈国的高城、深池及众多的财粮积聚,正是赋敛沉重、欺压百姓的证明,也是其必然必亡的原因。
3.(1)他,代道人;只,只是
(2)没过几天,腿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
(3)大喜;叹息;为他人着想/有责任心
4.(1)增长;振奋;消失;仅,只
(2)①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
(3)静;动圈点;做人(修身)
(4)①做事要专心,道德和美好的心灵很重要,要努力学习,有远大志向。
等你长大了,再学就晚了。
②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③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答一点即可)
5.C
解析:(1)C
(2)疾行,指迅速逝去;培养;增长;意志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1:节俭的力量。
俭就是节俭、俭朴。
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
“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
示例2:简约的力量。
言简意丰,韵味悠长。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
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
示例3:宁静的力量。
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6.B
解析:(1)B
(2)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7.B
解析:(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8.B
解析:(1)B
(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
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
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
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
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
9.C
解析:(1)C
(2)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10.D
解析:(1)记述奇异的事情
(2)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阳奉阴违。
(6)狡猾,贪婪,凶残。
(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人不能太贪婪。
11.C
解析:(1)C;A;B;B
(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
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
12.A
解析:(1)A
(2)农事方兴/ 百姓皆下田/ 又使养蚕/ 恐民力不给。
(3)考虑问题要周全。
(或: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