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南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南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数shǔ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 . 识 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C . 横hénɡ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
D . 模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2.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B . 说起去年发生的那件事,两个人脸上依如往常,目光中带着幽怨和冷漠,相对许久许久。

C . 明年,他只打算完成一部电视剧本,其他的事不想做。

关于电视剧本的详细情况,他说,不易过早泄密。

D . 她把海南的荔枝、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紫葡萄等珍果和自家产的黄橙橙的菠萝放在一起,装满了一篮子。

3. (2分) (2015高二上·河北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视剧为了塑造武媚娘的完美形象,也是,牺牲了以韦贵妃、徐惠、高阳公主为首的三位女性形象,帮武媚娘完成“洗白”之路。

②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之下,高校教师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势必沦为“副业”,致使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削弱,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③他说,酒是他进行书画创作的催化剂,有时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

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A . 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搜索枯肠
B . 搜索枯肠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C . 挖空心思搜索枯肠煞费苦心
D . 煞费苦心搜索枯肠挖空心思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B . 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C .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 .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5. (2分) (2017高一上·武邑开学考)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 . 《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 .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6. (6分) (2016高三上·思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佛教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

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

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

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

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

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

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

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

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

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

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

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

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

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

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

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

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

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

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节选自楼宇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 . 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

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C . 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 . 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2)
下列有关佛教与儒、道之间矛盾冲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也有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的斗争。

B . 坚持儒家立场者,认为佛教完全违背了孝道、忠道。

站在佛教立场者,则运用极端手段竭力辩明其并未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

C . 在理论方面,佛教与儒、道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两个问题上。

关于神的存灭,其观点是相对的;关于因果报应,其观点是相同的。

D .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产生的儒、道之间有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又达到与儒、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借用儒、道所用的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主动地融合到佛教之中。

B . 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派。

C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隋唐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融互补的局面。

D .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撇开佛教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丰富,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谈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这两个字含义极广。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

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

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

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

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

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

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

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5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A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B从说明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

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

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

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今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不见其可。

”有诏改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

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

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

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

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帝即出孝本女。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

”诏令上送。

郑覃曰:“在人不在笏。

”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

”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

”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

”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

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帝曰:“不然。

我既尝观之。

”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

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

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

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节选《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B .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C .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D . 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以及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前三甲都叫进士及第。

B . 《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为唐代吴兢,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为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该书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C . 教坊,唐时禁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属太常寺,后在京都设置左右脚放使,长俳优杂技,教习俗月,在宋、金、元各代亦设置教坊,李煜词中曾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诗句。

D . 文中的“贬”“徙”“改”“降”“敕”都与官员的调动有关,都是贬官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谟忠于职守。

因为其先祖魏徵的原因被刺史杨汝士推荐作了右拾遗,敢于在日常中指出皇帝的政策失误,匡扶正义。

B . 魏谟有慈悲心怀。

有李氏宗族之女因罪被纳入后宫,为了让皇帝顾全大局,他借口同宗不育,让文宗将两名宗族女子释放出宫。

C . 魏谟敢于进谏。

教坊有人因为擅长音乐,被任命为扬州司马,他坚持进谏,认为不可,最后该名乐工被降为润州司马。

D . 魏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当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时,他严词拒绝,并指出皇帝的一应得失,都应严格记载,秉笔直书,最后皇帝尊重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

②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7高三下·虹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回车驾言迈①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②。

【注】①回车驾言迈:转过车头,驱车远行。

②荣名:美好的名声。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诗。

(2)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开头“忽悠”“茫茫”等叠词渲染出苍凉凄清的氛围。

B . “四顾”二句运用比拟手法,意在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C . “盛衰”二句前后存在因果关系,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 . 这首诗语言质朴流畅,不事雕琢,情景交融,富于哲理。

(3)
结合作品内容评价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

五、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一上·云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2)寻梦?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再别康桥》)
(3)《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上·乾安期末)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和例句构成排比,所写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和例句相同。

示例: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9·潮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部分学者用“勤劳革命”来解释中国如何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崛起为“世界工厂”。

中国的“勤劳革命”表现为:相对廉价但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劳动力;推崇勤劳致富的工作伦理等。

材料二: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推广劳动教育,通过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材料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8-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1、
9-2、
9-3、
五、默写 (共1题;共5分)
10-1、
10-2、
10-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