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水资源非常重要,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
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A. 过滤法
B. 蒸馏法
C. 分液法
D. 萃取法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3.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4. 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CuSO4·5H2O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金属钠
5.下列微粒中与OH-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微粒可能为()A.F-B.Mg2+C.NH4+D.CH4
6.1mol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完全取代,整个过程最少需氯气()A.5mol B.6mol C.7mol D.8mol
7.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加热氯化铵 B.冰融化成水 C.水通电分解 D.氯化氢溶于水
8.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增加锌粒的用量
C.不用锌粒,改用锌粉 D.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9.下列化学式只代表一种物质分子的是()
A.CH2Cl2 B.C2H4Cl2 C.C4H10 D.C5H12
10.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C.非金属性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1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乙醇的化学式:C2H5OH
C .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12.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结论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3.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14.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
快的是 ( )。
A.v(D)=0.4 mol·(L·s)-1 B.v(A)=0.15 mol·(L·s)-1
C.v(B)=0.6 mol·(L·s)-1 D.v(C)=0.5 mol·(L·s)-1
15.下列反应,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和氢气的反应B.甲烷和氧气的反应
C.氯气与甲烷的反应D.次氯酸的分解
16.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溴 B.苯和硝基苯 C.正己烷和水 D.乙醇和水
1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OOH,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水解B.酯化 C. 加成 D.氧化
18.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
下实验记录错误
..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
B.电子在溶液中从Zn电极流向Cu电极
C.把锌片换成石墨,电流计指针没有明显偏转
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
19.已知C(石墨)== C(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2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气体V1L,等质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纯碱反应,可得到气体V2L。
若同温同压下V1>V2(V2不为零),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HOCH2CH2COOH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第Ⅱ卷(共60分)
21.(14分)(1)有①16
8O、17
8
O、18
8
O②H2、D2、T2③石墨、金刚石④1
1
H、2
1
H、3
1
H四组微粒
或物质。
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编号)。
(2)下列物质中:①N2②MgCl2③NH4Cl ④CH4⑤CO2⑥Ne⑦H2S ⑧KOH⑨Na2O2⑩K2O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的是。
(3)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
MgCl2___________N2___________NH4+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
22.(8分)如图4—16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图4—16
当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时:
①Fe电极是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Cu电极是__________电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3.(8分)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填t1、t2或t3)时刻处
于平衡状态,此时V正 V逆(填>、<或=,);达到平衡状态后,
平均反应速率v(N)﹕v(M)= 。
(3)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压强不再改变”(填
“能”或“不能”)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4)已知M、N均为气体,则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选填字母)(2分)
A .升高温度
B .降低压强
C .减小M 的浓度
D .将反应容器体积缩小
24.(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元素氮、碳、硅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已知A 是强酸,B 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1)写出选用的物质: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 和C 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 ___________。
(填试剂)
(3)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 、B 、C 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 溶液的棉花、湿润淀粉KI 试纸、湿润红纸。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A 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写出B 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__
(5)丙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Cl 2>Br 2>I 2,理由是_________ ____ _______ 25.(11分)已知:① A 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②
COOH CH O CHO CH 32322∆
−−−→−+催化剂。
现以A 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B 、D 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 ,② ,④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④。
26.(7分)在一定温度下的5L的密闭固定容积容器中,通入10molNH3,发生了如下反应:N2+3H2 2NH3,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内有2molN2,求:
(1)2min内的平均速率υ(NH3)?
(2)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压强之比?
(3)NH3的分解率?
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5 BCBCA 6-10 CBBAA 11-15 DABDB 16-20 CABD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每空2分,共14分)
(1)①④ (2)①④⑤⑦ ③⑧⑨
(3)
22.(8分)(电极反应式2分,其它每空1分)
(1)①负 Fe -2e -=Fe 2+ 氧化 ②正 Ag ++e -=Ag 还原 23.(8分)(1)2N
M (或M
2 N )(2分) (2) t
3 ;= ; 2﹕1
(3)能 (4)AD (2分)(其余每空1分)
24.(12分)(1)HNO 3 CaCO 3 Na 2SiO 3 (2)饱和NaHCO 3溶液 (3)CO 2 + SiO 32― + H 2O = H 2SiO 3↓+ CO 32―或
2CO 2 + SiO 32―+ 2H 2O = H 2SiO 3↓+ 2HCO 3―
(4)棉花由白色变为橙黄色 2I -+Cl 2=2Cl -+I 2
(5)不能验证Br 2和I 2的氧化性强弱 (前两问每空一分,后三问每空两分)
25. (共11分)
(1)羟基;(1分)羧基(1分)
(2)① 加成;(1分) ② 氧化;(1分) ③ 取代(酯化)(1分)
(3)①
(2分)
② O H CHO CH O OH CH CH Cu
23223222+−→−+∆
(2分)
④ OH CH CH COOH CH 233+O H CH COOCH CH 2323+(2分)
26.(7分)
(1) υ(NH 3)=0.4 mol/(L.min) (3分) (2) P 前:P 后=5:7(2分) (3) NH 3的分解率:4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