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图是无机物A到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其中, I 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

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F、E、G 四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⑩(溶液 J + 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中被还原的离子和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4)向M的溶液中直接滴加 NaOH 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化合物 D 与 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 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 KNO2和 H2O 。

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共有120 t 硫铁矿(FeS2)参与反应①冶炼化合物D,最终得到化合物D共16 t,则冶炼D的转化率为_____。

【答案】铁 3Fe + 8H+ + 2NO3‾ = 3Fe2++ 2NO↑+ 4H2O 1:3 先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NO3)2 + 2 NaOH = Fe(OH)2↓+ 2NaNO3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2O3 +3KNO3 + 4KOH 2K2FeO4 + 3KNO2 + 2H2O 20%
【解析】
【分析】
FeS2氧化得到二氧化硫和氧化铁,A可以继续被氧化,则A为SO2,B为SO3,C为H2SO4,D为Fe2O3;I为第三周期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单质,I为Al,则反应⑦为铝单质与氧化铁发生的铝热反应,得到Fe与氧化铝;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则K为NO2,J为HNO3,J与G反应得到L,L被氧化成为NO2,则G为Fe,H为Al2O3,L为NO,联系反应④:M+H2SO4
→F+NO知,M为Fe(NO3)2,F为铁盐溶液,E为Fe(OH)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FeS2氧化得到二氧化硫和氧化铁,A可以继续被氧化,则A为SO2,B为SO3,C为H2SO4,D为Fe2O3;I为第三周期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单质,I为Al,则反应⑦为铝单质与氧化铁发生
的铝热反应,得到Fe与氧化铝;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则K为NO2,J为HNO3,J与G反应得到L,L被氧化成为NO2,则G为Fe,H为Al2O3,L为NO,联系反应④:M+H2SO4
→F+NO知,M为Fe(NO3)2,F为铁盐溶液,E为Fe(OH)3。

(1)M、F、E、G 四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为Fe,其名称是铁,故答案为:铁;
(2)反应⑩为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 + 8H+ + 2NO3‾ = 3Fe2++ 2NO↑+ 4H2O,故答案为:3Fe + 8H+ + 2NO3‾ = 3Fe2++ 2NO↑+ 4H2O;
(3)反应④为硝酸亚铁与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被还原的离子为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NO,转移3个电子,被氧化的离子为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转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被还原的硝酸根离子和被氧化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3,故答案为:1∶3;
(4)向M(硝酸亚铁)的溶液中直接滴加 NaOH 溶液,可以看到的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有Fe(NO3)2 + 2 NaOH = Fe(OH)2↓+
2NaNO3、4Fe(OH)2 + O2 + 2H2O = 4Fe(OH)3,故答案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Fe(NO3)2 + 2 NaOH = Fe(OH)2↓+ 2NaNO3;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5)化合物Fe2O3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KNO3+4KOH
2K2FeO4+3KNO2+2H2O,故答案为: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6)120 t 硫铁矿(FeS2)中含有铁元素120 t×
56
120
=56t,完全转化为氧化铁能够生成氧化铁的质
量为56t×256+316
256
⨯⨯

=80t,因此冶炼氧化铁的转化率=
16 t
80t
×100%=20%,故答案为:
20%。

2.已知A是一种金属,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D、F相遇会产生白烟。

A、B、C、D、E、F间有如图变化关系:
(1)A的名称是___;D的化学式是___。

(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钠NH3NaOH+NH4Cl ∆
NaCl+NH3↑+H2O2Na+2H2O=2NaOH+H2↑
【解析】
【分析】
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知B溶液中含有钠元素,A是金属,和水反应生成B和E,可知A是钠,B是NaOH溶液,E是氢气。

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HCl,
NaOH溶液和固体C在加热下生成气体D,则D为NH3,氨气和HCl化合生成NH4Cl,能看到白烟,所以C为NH4Cl。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金属钠,B是NaOH,E是H2,C是NH4Cl,D是NH3,F是HCl。

(1)A的名称是钠;D的化学式是NH3。

(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NH4Cl
NaCl+NH3↑+H2O。

(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点睛】
根据特征颜色和特殊实验现象可以快速找到无机推断题的突破口,如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溶液中有钠元素;D、F相遇会产生白烟通常是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反应。

3.A~H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产物为标出).已知: A 是酸式盐,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写出B的一种危害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F____________;红热的木炭与D的浓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铜与H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A 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

【答案】NH4HSO3 SO2酸雨 4NH3+5O24NO+6H2O
C+2H2SO4(浓)Δ
CO2↑+2S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取该溶液少许滴加
NaOH溶液,加热,若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解析】
【分析】
G是红棕色气体,则G是NO2;F和O2反应生成NO2,所以F是NO;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是HNO3;A是酸式盐,和NaOH反应生成E,E和O2反应生成NO,则E是NH3;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B能和O2反应生成C,所以B是SO2,C是SO3;SO3和水反应生成的D 为H2SO4;A是酸式盐且是铵盐,所以A是NH4HSO3。

【详解】
(1)通过以上分析知,A、B分别是NH4HSO3、SO2,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H2SO4,随雨水降落地面而形成酸雨,所以其一种危害是酸雨;
(2)氨气和氧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和H2O,反应方程式
为4NH3 + 5O24NO + 6H2O,C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CO2和H2O,反
应方程式为C + 2H2SO4(浓)Δ
CO2↑ + 2SO2↑ + 2H2O,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
H2O,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 2NO3﹣=3Cu2+ + NO↑ + 2H2O;
(3)NH4+检验方法是取该溶液少许滴加NaOH溶液,加热,若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故答案为取该溶液少许滴加NaOH溶液,加热,若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4.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F的结构式为__。

(2)A与B生成D的反应在工业上是生产__的反应原理之一。

(3)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4)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

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NO N≡N硝酸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O+2NH3加热3Cu+N2+3H2O 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
【解析】
【分析】
E为红色金属单质,应为Cu,则C为CuO,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为NH3,可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Cu,生成的气体单质F为N2,可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则A为O2,D为NO,G为HNO3,H为Cu(NO3)2,I为Cu(OH)2,J 为CuCl2,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则K应为Cu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NO,F为N2,结构式为N≡N;
(2)O2与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NO被氧化生成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因此O2与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是工业生成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3)G为HNO3,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4)B为NH3,可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Cu,反应的方程式为
3CuO+2NH3加热3Cu+N2+3H2O;
(5)SO2还原CuCl2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

5.下列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A是一种红色金属,F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和C是两种强酸。

(图中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则:①A和B 分别为:A_________ B_________;
②A与B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答案】Cu 或(铜)浓H2SO4或浓硫酸加热 3NO2 + H2O = 2HNO3 + NO ④
【解析】
【分析】
红色金属A应为Cu;G与BaCl2反应生成的F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F为BaSO4,G、D、B均含硫元素,结合B是强酸,且能与Cu反应,可知B为浓H2SO4;A(Cu)与B(浓H2SO4)反应生成D,则D为SO2,D与氯水反应生成G,则G为稀H2SO4;C也为强酸,且能与Cu反应,可知C为HNO3,E能与O2反应,则E为NO,进一步可知C为稀HNO3,H 为NO2。

【详解】
①A为Cu,B为浓H2SO4,故答案为:Cu或(铜);浓H2SO4或浓硫酸;
②A(Cu)与B(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故答案为:加热;
③反应⑥是H(NO2)与水的反应,故答案为:3NO2 + H2O = 2HNO3 + NO;
④上述反应中,只有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④。

【点睛】
中学阶段,能与铜反应的两种强酸是浓H2SO4和HNO3,需要注意的是:浓H2SO4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SO2;浓HNO3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2,稀HNO3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

6.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

B、D、H是气体,B 是单质,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G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工业上用反应①制备C;K、F是固体,其中F是一种红色涂料的主要成分。

(1)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

(4)物质J常用作催化剂,媒染剂,放射性物质吸附剂。

从J的溶液得到J的晶体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冰水洗涤、减压烘干。

冰水洗涤的目的___________。

(5)反应③常通过微热来加快反应的速率,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Fe(OH)3 3NO2+H2O=2H++2NO3-+NO
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减
少晶体的溶解损耗硝酸在较高温度下(易挥发)易分解
【解析】
【分析】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是氨气;C、G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色涂料的主要成分,F是Fe2O3,C的Al、G是Fe、A是Al2O3;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B是O2、E是NO、H是NO2、I是HNO3;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J是Fe(NO3)3,
Fe(NO3)3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K是Fe(OH)3;Fe(OH)3加热分解为氧化铁。

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K是氢氧化铁,化学式为Fe(OH)3;D是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H2O =2H++2NO3-+NO。

(3)反应③是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4HNO3=Fe(NO3)3+NO↑+2H2O,铁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3,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2,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从硝酸铁的溶液得到硝酸铁的晶体的操作依次为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减压烘干。

温度越低硝酸铁溶解度越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减少晶体的溶解损耗。

(5)反应③常通过微热来加快反应的速率,硝酸在较高温度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特征性质。

7.下列框图涉及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家哈伯因合成B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C为黑色氧化物,E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为蓝色沉淀(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铝遇到G的浓溶液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_。

(2)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VL的B气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密度为ρg·mL-1的溶液M,则M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 L·mol-1,不必化简)
(4)分别蘸取B的浓溶液和G的浓溶液的玻璃棒,接近后的现象是_________。

(5)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

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钝化 3Cu+8H++2NO3-=3Cu2++2NO↑+4H2O
V
1000
24.5
17V+2450
24.5ρ

冒白烟 3CuO+
2NH3=3Cu+N2+3H2O 2Cu2++2Cl-+SO2+2H2O Δ
2CuCl↓+4H++SO42-
【解析】
【分析】
(1)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据此解答;
(2)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据此解答;
(3)氨气的物质的量是
V
24.5
mol,溶液的质量是
17V
+100
24.5
⎛⎫

⎝⎭
g,溶液的体积为
-1
17V +100g 24.5ρg mL ⎛⎫ ⎪⎝⎭g =17V+245024.5ρmL ,据此解答; (4)浓硝酸、浓氨水均易挥发,分别蘸取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近后会产生白烟,据此解答;
(5)B 与C 反应即CuO 和NH 3反应,生成铜单质、氮气和水,据此解答;
(6)J 、K 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 为白色沉淀,则K 是CuCl ,SO 2还原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铜,据此解答;
【详解】
A 、F 为无色气体单质,
B 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家哈伯因合成B 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则B 是氨气,A 是氧气,D 是NO ,F 是氮气,G 是硝酸。

C 为黑色氧化物,E 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 为蓝色沉淀,则C 是氧化铜,与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E 是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I 是氢氧化铜,J 是氯化铜。

(1)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该现象称为钝化,故答案为:钝化;
(2)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故答案为: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
(3)氨气的物质的量是V 24.5mol ,溶液的质量是17V +10024.5⎛⎫ ⎪⎝⎭
g ,溶液的体积为-117V +100g 24.5ρg mL ⎛⎫ ⎪⎝⎭g =17V+245024.5ρmL ,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100024.517V+245024.5ρ
⨯mol·L -1,故答案为:V 100024.517V+245024.5ρ
⨯;
(4)浓硝酸、浓氨水均易挥发,分别蘸取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近后会产生硝酸铵,实验现象是冒白烟,故答案为:冒白烟;
(5)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 +2NH 3=3Cu +N 2+3H 2O ,故答案为:3CuO +2NH 3=3Cu +N 2+3H 2O ;
(6)J 、K 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 为白色沉淀,则K 是CuCl ,SO 2还原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铜的离子方程式为2Cu 2++2Cl -+SO 2+2H 2O
Δ 2CuCl↓+4H ++SO 42-,故答案为:2Cu 2++2Cl -+SO 2+2H 2O Δ 2CuCl↓+4H ++SO 42-。

8.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物质F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SO3 (NH4)2SO4 SO2 NH3 K2SO3 K2SO4 K2SO3+Br2+H2O=K2SO4+2HBr F 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可以加入盐酸、氯化钡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来鉴别
【解析】
【分析】
根据框图可知,A即与酸反应生成气体C,又与碱反应生成气体D,则A为弱酸弱碱盐;C 与氨水生成A,D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A,则D为NH3,A为铵盐;A的浓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B和C,则B是(NH4)2SO4,F为K2SO4;A的浓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生成E和D,E和溴水反应生成K2SO4,则E为K2SO3、C为SO2、A为(NH4)2SO3。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H4)2SO3、B为(NH4)2SO4、C为SO2、D为NH3、E为K2SO3、F为K2SO4;
(2)E→F的反应为K2SO3溶液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3+Br2+H2O=K2SO4+2HBr;
(3)F为K2SO4,阴离子为SO42-,可用酸化的BaCl2检验SO42-,具体操作是取少量F的溶液加入BaCl2和盐酸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42-的存在。

9.A、B、C、D是四种常见气体单质。

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小16,且F为红棕色。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与部分反应的生成物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Y的化学式为__,E的化学式为__。

(2)Y与氧化铜反应,每生成1molB消耗3mol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Y与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气体F和气体SO2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洗气
瓶中是否有沉淀生成?__,理由是__。

【答案】H2 NH3 NO 2NH3+3CuO N2+3Cu+3H2O 6NO+4NH35N2+6H2O 有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可将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析】
【分析】
A、B、C、D是四种常见气体单质.E的相对分子量比F的小16,且F为红棕色,可推知F 为NO2,E为NO,C为O2,B为N2,结合转化关系,气体单质D、A反应得到X,气体单质D与B反应得到Y,X与Y反应冒白烟,应是氨气与HCl反应,可推知D为氢气、A为
氯气、X为HCl、Y为氨气,D与C反应生成Z为水,F与Z反应生成G为HNO3,据此解答。

【详解】
A、B、C、D是四种常见气体单质.E的相对分子量比F的小16,且F为红棕色,可推知F 为NO2,E为NO,C为O2,B为N2,结合转化关系,气体单质D、A反应得到X,气体单质D与B反应得到Y,X与Y反应冒白烟,应是氨气与HCl反应,可推知D为氢气、A为
氯气、X为HCl、Y为氨气,D与C反应生成Z为水,F与Z反应生成G为HN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为H2,Y的化学式为NH3,E的化学式为NO;
(2)NH3与氧化铜反应,每生成1mol N2消耗3mol氧化铜,还原产物中Cu应是化合价为a,则:3(2-a)=2×3,解得a=0,故生成Cu,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 N2+3Cu+3H2O;
(3)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
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2O;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可将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故气体NO2和气体SO2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洗瓶中有沉淀生成。

10.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H+、K+、Al3+、NH4+、Mg2+
阴离子Cl-、OH-、CO32-、AlO2-
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将Na2O2逐渐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Al3+、NH4+、Mg2+ 2:2:2:3 OH-、CO32-、AlO2- Al(OH)3+OH-= AlO2- +2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生成的沉淀总物质的量最大量为5mol、最终得到3mol可知,最终得到的沉淀为
3mol氢氧化镁沉淀,溶解的2mol沉淀为氢氧化铝;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有增加可知,增加的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根据开始加入过氧化钠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2)沉淀中氢氧化铝沉淀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导致沉淀减少,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
(1)根据图象中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和Al3+,所以一定不含CO32-、AlO2-,并且含有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共是
5mol,根据元素守恒,所以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2mol;加入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4mol 氧气,而图象中生成了6mol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除了过氧化钠和溶液反应生成的氧气之外,还一定有2mol其他气体生成,而只能是氨气,所以一定含有2mol铵根离子,所以一定不含有氢氧根离子;图象中加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在0~amol之间时,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中含有H+,由于加入8mol过氧化钠时生成的沉淀达到最大量5mol,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16mol氢氧化钠,而生成2mol氢氧化铝、3mol氢氧化镁、2mol氨气消耗的氢氧化钠为:2mol×3+3mol×2+2mol=14mol,所以有2mol氢氧化钠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并且物质的量为2mol,溶液中一定还含有阴离子,可能为氯离子,钾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根据电荷守恒:n(H+)+3n(Al3+)+n(NH4+)+2n(Mg2+)≤16mol,所以氯离子物质的量≥16mol,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H+、Al3+、NH4+、Mg2+;含有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Al3+):n(NH4+):n(Mg2+)=2:2:2:3;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为:OH-、CO32-、AlO2-;
(2)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其中氢氧化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11.A、B和C为常见气体,A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黄绿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是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制取C时,常用________(填“向下”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B与D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向下 2Fe+3Cl22FeCl3
【解析】
【分析】
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为H2;B是黄绿色气体,则B为Cl2;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D是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则D为Fe。

【详解】
(1)A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H2;
(2)C为NH3,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向下;
(3)B为Cl2,D为Fe,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Cl2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2FeCl3。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12.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
(2)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D为强酸,则B为___,D的浓溶液能使胆矾晶体由蓝变白,体现了D的___性。

(3)若A是化合物,C是红棕色气体,则
①A的电子式为___,实验室制备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实验室检验A气体的方法为___。

③C转化为D的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

④将盛满B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并通入一定量O2,最终气体全部被吸收,所得溶液充满整个试管。

若不考虑溶液扩散,计算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1。

(标况下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供氧剂(或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等) SO2吸水
2NH4Cl+Ca(OH)2加热
CaCl2+2NH3↑+2H2O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1:2 0.045
【解析】
【分析】
(1)C是淡黄色固体,为金属氧化物,则其为Na2O2,由此可确定它的用途;
(2)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其为硫,由转化关系可确定其它物质及性质。

(3)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NO2气体,由转化关系可确定其它物质及性质。

【详解】
(1)由C是淡黄色固体,可确定其为Na2O2,其用途为供氧剂(或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等)。

答案为:供氧剂(或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等);
(2)若常温下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其为硫(S),D为强酸(H2SO4),则B为SO2,C为SO3,D的浓溶液能使胆矾晶体由蓝变白,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答案为:SO2;吸水;
(3)若A是化合物,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NO2。

①A氧化后,产物再氧化可生成NO2,则A为NH3,电子式为,实验室制备氨气
时,药品为NH4Cl和Ca(OH)2,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 )
2
加热
CaCl2+2NH3↑+2H2O。

答案为:;2NH4Cl+Ca(OH)2加热
CaCl2+2NH3↑+2H2O;
②实验室检验氨气时,采用的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③C转化为D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从价态变化看,若3molNO2参加反应,有1molNO2中的N元素价态降低,有2molNO2中的N元素价态升高,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答案为:1:2;
④假设试管的体积为VL,则c=
L
22.4L/mol
L
V
V
=0.045mol·L-1。

答案为:0.045。

【点睛】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气体的干燥、吸收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将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组成形式脱去。

13.已知X和Y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

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X的化合物,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
①F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将1.92 g铜粉与一定量的D的浓溶液反应,当铜粉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气体1.12 L (标准状况),则反应消耗的D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34
g/mol,则:
①将铜粉与D的浓溶液反应所得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为______(填化学
式)。

②将Na2Y溶液滴加到次氯酸钠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在该反应中若有74.5 gNaClO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答案】H2O 0.11 CuSO4 S2-+ClO-+H2O=S↓+Cl-+2OH- 2
【解析】
【分析】
已知X和Y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元素,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若A、B、C、D均为含X元素的化合物,且A和F的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A是NH3,B是NO,C是NO2,D是HNO3,E为O2,F为H2O。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F为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2、H2O;根据Cu的质量计算Cu的物质的量,HNO3的作用为氧化剂和酸的作用,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
(2)若A、B、C、D均为含Y的化合物,其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的摩尔质量为34
g/mol,则Y元素为S元素,若A是H2S,B是SO2,C是SO3,D是H2SO4,E是O2,F是H2O。

①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所得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物质是CuSO4;
②化合物Na2S和次氯酸钠溶液在强碱性环境中能发生反应,产物为黄色硫沉淀,氯化钠与水,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解答。

【详解】
经上述分析可知X是N元素,Y是S元素。

(1) A是NH3,B是NO,C是NO2,D是HNO3,E为O2,F为H2O。

①F是水,化学式为H2O;
②1.92 gCu的物质的量为n(Cu)=
1.92
64 /
g
g mol
=0.03 mol,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Cu(NO3)2、
NO2、H2O,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3)2、NO、H2O,反应产生的气体NO或NO2的物质的量n=1.12 L÷22.4 L/mol=0.05 mol,反应产生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根据氮元素守恒,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2+0.05 mol=0.11 mol;
(2)Y元素为S元素,A是H2S,B是SO2,C是SO3,D是H2SO4,E是O2,F是H2O。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O2与H2O,所得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的物质是CuSO4;
②化合物Na2S具有还原性,而NaClO具有氧化性,二者在强碱性环境中能发生反应,产生黄色沉淀,则该沉淀为S,S2-被氧化产生S,ClO-被还原产生Cl-,同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2-+ClO-+H2O=S↓+Cl-+2OH-。

在反应中每有1 mol NaClO反应,转移2 mol
电子,74.5 g NaClO的物质的量n(NaClO)=
74.5
74.5 /
g
g mol
=1 mol,则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
量为2 mol。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