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意义;掌握英国内阁制的形成与影响;掌握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掌握两党制在英国出现的背景及其演变。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的确立;议会的改革和选举权的不断扩大。

教学难点: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

导入新课: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形势是如何发展的呢?
讲授新课: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背景:英国的光荣革命取得成功
1)时间:1688年
2)内容: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继承英国王位。

继位条件是国王必须接受议会事先拟好的《权利法案》。

2 标志:通过《权利法案》
1)内容:
(1)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
(2)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
(3)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4)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5)议会必须选举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2)影响: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

在财政、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国王的权力都受到议会的限制。

其中最关键的是,议会控制了财政权力。

“国王靠议会生活”成为新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3)意义:
《权利法案》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

从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的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 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
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
1)首相制度的形成
(1)时间:18世纪
(2)“首相”的产生: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不再主持内阁会议,英国国王渐渐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

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

“首相”地位的演变:一开始,“首相”是一个带有污辱性的字眼,被认为是国王的“男仆”,提名首相的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直到20世纪初,“首相”才正式成为令人尊敬的头衔。

(3)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1)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
首相辞职:
开创者:沃波尔原因:沃波尔任首相20余年,后来因为失去议会的信任而辞职下台。

政府集体辞职:
原因:沃波尔的后一届首相与国王意见发生分歧,遂率领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2)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时间:1783年皮特首相
概况:国王任命皮特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

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议会支持。

影响:内阁权力逐渐增强。

3)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表现:(1)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
(2)有些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

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
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5)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
思考:1在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惯例?
1)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
2)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3)内阁大臣还把向国王呈报公文的例行手续视为多余,索性免去了这一麻烦手续;4)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那些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2)议会主权至上;
3)内阁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二)议会改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
1 1832年改革
1)背景:
(1)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
会议员的选举。

表现: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2)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3)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4)1830年,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原因: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参加者:资产阶级,工人
概况:改革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甚至发生暴动。

根本原因:土地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1)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
(2)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
(3)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3)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2)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2 1867年改革
1)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表现:(1)1832年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遭失败;
(2)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3)1866年,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达到高潮。

2)影响:
(1)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2)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3 1884年改革
1)背景: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

(2)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

(3)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4)议会中的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

(5)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莱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
2)影响:
(1)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2)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3)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4 妇女取得选举权
1)背景:
在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使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

2)概况:
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4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5议会改革的实质:政治民主化的日趋完善
(三)两党制的演变
1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的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1)辉格党:
(1)原意:苏格兰强盗(2)代表阶级:代表新贵族以及城市商人、金融家
2)托利党:
(1)原意:爱尔兰歹徒
(2)代表阶级: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坚持王朝世系正统观念。

2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

1)光荣革命后的前半个世纪:辉格党执政
原因:托利党支持斯图亚特王朝的后裔继承王位,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

2)1760年乔治三世上台后:托利党执政
原因:(1)乔治三世偏向保守的托利党(2)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使英国统治阶级普遍感到恐惧而趋向保守,托利党得以大行其道。

3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的两党
1)托利党改为保守党:
(1)原因:1832年议会改革过程中,托利党一向信奉保守主义,墨守陈规,反对改革,因而得名。

(2)代表阶层:代表贵族利益,同时争取其他阶层
2)辉格党改为自由党:
(1)原因:辉格党历来支持议会改革,带有某种自由主义倾向,故名。

(2)代表阶层: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两党的改革措施:
加强组织建设,通过竞选议会席位,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轮流执政。

4 20世纪初,两党的变化: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兴起。

5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