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课后反思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三篇
《鲁班与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发而发明橹板的故事,下面给大伙儿分享的《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
第二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
课文《鲁班与橹板》讲的是鲁班发现了鸭子的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从而模仿鸭子的脚发明了摇船工具—-橹板。

鸭子游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只是的情况了,什么缘故在鲁班眼里竟能成为发明的源泉呢?我想,正是因为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敢地尝试,才能有所创造。

如何让学生读明白课文,明白“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学
会观察、学会考虑、动手尝试”这个道理呢?我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

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依照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模样,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

有的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模样,因此不知该如何画了。

因此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
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

这种形状的脚特别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因此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与“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后来,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第三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
《鲁班与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发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考虑,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紧扣字词,理解文本
复习时,我设计了两道填充题,让学生填出带拼音的字,并读通句子,如此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7个生字,又回顾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紧扣“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满头大汗”,从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撑船的辛苦,为下文鲁班的“想”作铺垫。

第二自然段我紧扣鲁班的动作“两眼盯着”,“默默地想",让一个小孩上台来做“两眼盯着”的动作,帮助小孩理解“两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

在讲解
鸭子拨水时,让学生抓住“往后拨水,身子向前”来明白鸭子拨水的轻快,第四小节抓住“眼睛一亮”再现鲁班考虑的过程。

二、演读重点段
课文的第三小节讲鸭子在水中用脚蹼拨水的模样,是鲁班发明橹板的关键之处,这一小节我先用图片让学生认识鸭子的“脚蹼”,然后边讲边示范鸭子脚蹼拨水的模样,接着让学生走入情境:“现在您们就是那群小鸭子,您们的手就是脚蹼,快来拨水吧!”学生用手做拨水的模样,同时提醒学生把手并起来会游得更快些,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提高难度,请学生带上表情,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一次,两次……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将文本的朗读提高到了一个层次、
三、通过视频解读文本,化难为易
课文的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

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那么轻快,“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做橹板的过程用视频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橹板的制作过程。

另外,用“竹篙撑船“的吃力与用“橹板摇船“的轻松学生不易理解,这两种场景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同样通过视频的演示,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明白两种行船工具的好与次了。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关于字的教学只设计了教学“忽”与“安"两个字,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