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琛主任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润琛主任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23-03-10T12:57:52.8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高岩郑芳
[导读]
赵润琛主任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经验总结
高岩 郑芳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
摘要:本文在对赵润琛主任医师采用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诊疗经验、特色手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通过跟随赵老学习期间认真总结和观察发现赵老采用此方法在治疗本病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颈源性头是推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赵老头痛三点两俞一板的方法能够疏通经络,纠正偏歪达到缓急止痛的作用。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 推拿手法 赵润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有调查发现对某高校调查在校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达到了80%。
因此我们要加以重视,而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病较多出现的伴随症状。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和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颈部疼痛僵硬及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颈枕部疼痛可沿枕顶部放散到颞部,疼痛多局限于枕顶区域,且多为跳痛、胀痛、烧灼痛、刀割样痛、放射性刺痛。
平时以慢性隐痛为主或伴有麻木、酸痛感,有时可伴有耳鸣、头晕、听力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眼部胀痛或眼球内陷感,瞳孔左右不对称,颈肩部和头面部紧缩感。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研究不断深
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大约为2.5%。
;[1]
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明显、病程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
产生了极大影响。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干预,赵润琛主任医师是北京按摩医院知名老专家,从事推拿临床工作五十余载,精通中西医理
论知识,对于推拿临床病症的诊治经验丰富。
笔者有幸跟随赵老学习,收获良多,受益匪浅[2]。
尤其在颈椎病诊治方面,赵老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特色
诊疗经验。
笔者在跟师学习和长期临床工作发现采用赵老的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较好的方法现在报告如下:1手法操作
1.1治则治法
①治则:疏通经络,纠正偏歪,活血止痛。
②操作部位:颈项部、头枕部、颞部。
③主要手法:拨揉法、点按法、提拿法、扳法、牵法。
④主要取穴
主穴:风池、颈椎第二、三椎旁压痛点(相当于交感神经颈上节)、率谷、角孙。
辅穴:天柱、玉枕、太阳、肩井。
配穴:肩中俞、肩外俞、四渎、后溪。
1.2操作方法
①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用多指或拇指拨揉颈项部两侧肌肉,使其放松,以颈1~4为主。
然后指揉、点按风池穴,点按颈2~3椎旁压痛点。
②指揉头枕部和颞部,点按天柱、玉枕、率谷、角孙穴。
③提拿斜方肌,使其头枕部有串胀感,然后点按肩井穴。
④用掌根或多指拨揉上胸椎1~5两侧竖脊肌和菱形肌3~5遍,然后点按肩中俞、肩外俞。
⑤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头顶側,揉点太阳穴。
站其旁,拿揉上肢1~3遍,然后点按四渎、后溪穴。
⑥患者正坐,医者站其侧后方,如有颈椎棘突偏歪者可采用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如有齿突偏歪者可采用在牵引下左右旋转复位方法。
2典型病例
患者,女,27岁。
因“:间断颈痛半年,加重伴头痛2周”于2021年10月来诊。
半年前,患者因长期加班伏案工作致颈肩背部头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缓解,2周前,自感着凉,晨起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并伴有左侧偏头痛,未经治疗,症状随之加重,经家人介绍,来我院就诊。
赵老检查发现颈椎序列左偏,生理曲度变直,c2棘突左偏,且其左侧压痛,双侧颈肩部肌肉紧张,以左侧显著,颈部活动度:前屈35°,后伸30°,左侧屈35°,右侧屈40°,左旋40°,右旋4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椎动脉挤压试验双(-),霍夫曼征双(-)。
诊断为颈椎病,颈源性头痛。
证属风寒袭络,营卫失和;治以祛邪通络,活血祛瘀。
采用手法治疗5次。
主要采用三点两俞一板法进行操作复诊:手法治疗3次后复诊,该患者通过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一次症状有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度增大,头痛症状减轻,三次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后又经两次治疗巩固疗效。
按语赵老认为该患者平素熬夜,气血虚弱复感风寒之邪,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于濡养而发病。
治以活血通络,舒筋定痛。
3讨论
3.1颈源性头痛的中医学认识
颈椎病属中医“伤筋”、“痹证”范畴。
疼痛和功能受限是初期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在这些患者当中大多数颈椎病患者伴有头痛的症状。
[3]
《素问·痹
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可见感受外邪可以使症状加重导致不通则痛。
《灵枢·刺节真邪》提到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
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
搏于筋,则为筋挛。
筋肉受损后会出现筋肉僵硬、挛缩,慢性筋伤加剧局部气滞瘀血,可见筋脉不能得到濡养导致不荣则痛。
3.2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3.2.1颈神经受激压导致头痛
顶枕部受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耳周受耳大神经支配。
这几条神经均来自颈2~3,所以,颈4以上的颈椎出现骨赘、椎间盘病变、小关节错缝即可引起神经根受激压,继而可致头痛。
颈椎下段(颈5~7)若有骨赘形成、椎间盘病变、后关节病变,也可能引起头痛。
此时,可能与颈部肌肉或血管痉挛或交感
神经受累有关[4]。
3.2.2软组织痉挛导致头痛
由于颈项部肌肉过度牵拉紧张,导致局部压力增加,引起附近神经、血管受压引起头痛,故将此类头痛又称为肌紧张性头痛。
3.2.3颈交感神经受激压导致头痛
颈椎旁的交感神经或节后纤维受到骨赘刺激,或急慢性损伤造成压迫,而引起的头痛。
临床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几乎都伴有头痛,并伴有心悸或心动徐缓、手胀、多汗或少汗等症状。
这些现象说明交感神经受累是引起头痛的原因之一。
3.2.4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头痛
由于椎动脉受激压,或因交感神经受累致使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痛。
3.3三点两俞一板法
三点主要是指,病点颈椎主要病变位置,要结合主诉、X线片、体征、检查寻找。
颈根点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一寸,斜方肌的前下缘。
冈下点经观察颈椎病患者往往在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出现敏感点,尤以根型颈椎病明显。
两俞是指肩中俞和肩外俞,此两穴位于肩胛内侧缘上部,俞者输也,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偏歪,采用赵氏“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具有使患者放松,便于接受的特点医生运用颈椎扳动法时,一定要令患者采取利于手法操作的合适体位,更要掌握好扳动的角度和力度。
施颈椎扳法必须是在颈椎棘突明显偏歪的同时,局部有压痛或具有自觉症状方可行扳法[5]。
3.4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优势
3.4.1揣穴为先,经穴、经筋并取
赵老指出治疗筋伤疾病要在腧穴周围寻找“穴筋”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长期临
床实践发现患者常在肩中俞、肩外俞、肩胛冈下、第七颈椎棘突附近、颈椎周围等阳明经筋循行处,出现明显压痛。
赵老根据《灵枢·经筋》中“以痛为输”的取穴原则,在痛点周围寻找“穴筋”对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如肩中俞和肩外俞下为菱形肌和肩胛提肌,均为肩胛背神经支配,此神经发自颈五神经,是颈椎病的多发部位。
另外,俞者输也,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手法刺激这两个穴位和穴位附近的“穴筋”就可以
很好的缓解颈痛和头痛的症状[6]。
3.4.2治疗宜早,积极防护
颈源性头痛多发生于长期劳损加上感受风寒之后,或者突然劳累之后。
临床实践证明,若及时治疗效果显著;若病程较长者效果不及前者。
因此出现了症状一定要积极治疗尽早缓解症状。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日常的积极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颈椎病患者的日常要时刻注意坐姿减少低头频率,要坐直、坐正。
久坐后做一做颈椎的保健操。
这样可以避免症状的再次发生,
4小结
笔者在跟随赵老学习期间对赵老治疗颈源性头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赵老主要采用了三点两俞一板法进行治疗。
在取穴方面取穴以重治阳经,经穴、经筋并取为特色,同时纠正错位缓急止痛。
通过不断的学习笔者认识到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在注重中医辨证选穴的同时,还要突出盲人医疗触诊的特色把触诊寻找“穴筋”应用到临床实践。
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林斌强,潘政炜,陈彦.推拿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4):60-63.
[2]高岩,赵润琛.赵氏弹筋拨络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经验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2):1669-1671.
[3]苏智涛,卢卫忠,匡雷等.点穴运动舒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4):682-683.
[4]曹丽,高兵,黄倩,等.在校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3):63-69.
[5]王荣.赵润琛三点两俞一板法治疗颈源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2,31(05):343-344.
[6]李鹏,许苏旸. 赵润琛主任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验总结[J]. 环球中医药,2016,9(0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