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阶段质量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阶段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20分) (共4题;共20分)
1. (7.0分) (2019九下·通州模拟) 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而妙趣横生,它广泛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
初三同学开展了以“藏在生肖里的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阅读“生肖文化探源”的文字内容,完成小题。
将人与十二种动物一一对应,老祖宗的这种奇思妙想就是华夏生肖文化()“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生肖”。
古人在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中发现,丈量时光长短,天干需要与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应,并且与动物的活跃时间相匹配,于是诞生了生肖属年: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人出生在哪一年,生肖就是哪一种动物。
(甲)有学者考证,生肖之说最早见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保留着关于生肖的零散资料;(乙)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论衡》则完整记录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与今天完全相同,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将《论衡》视为中国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丙)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梁章钜著有一部文人笔记《浪迹续谈》,文中谈及《北史》中的一则史料()宇文护的母亲给宇文护写信,称其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丁)南朝人沈炯曾写过一首《十二属诗》。
从梁章钜的考证中,我们发现十二生肖大约形成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民间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①对文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肖(xiào)戌(wù)“北”字第四笔是竖弯钩
B.肖(xiāo)戌(wù)“北”字第四笔是竖弯钩
C.肖(xiào)戌(xū)“北”字第四笔是撇
D.肖(xiāo)戌(xū)“北”字第四笔是撇
②文段中两括号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冒号冒号 B.破折号句号
C.冒号句号 D.破折号冒号
③“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对十二生肖比较完整的记录;”一句被同学在撰写材料中遗漏了,此句应还原在材料的哪个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
(2)以下两幅书写十二生肖名称的书法作品都属于________书(书体)。
下列对此种书体的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种书体行笔圆转,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B.这种书体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C.这种书体出现时期较晚,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
D.这种书体线条匀称,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3)下面是一幅生肖谜对,请将“离”、“难”、“自由”、“绳索”补充在对联的恰当位置,并猜出谜底。
上联:常欣歧路________
下联:最恨补牢________
谜底:________
(4)生肖邮票是以中国古老的“干支”纪年的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年邮票。
中国自1980年起发行第1轮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了4轮。
以下是每轮生肖邮票中的“猴票”,请你仿照对1992壬申年“猴票”的描述,从另外三枚中选取一枚你最喜爱的“猴票”,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枚邮票。
1980庚申年 1992壬申年 2004甲申年 2016丙申年1992壬申年“猴票”:画面中的猴头选用《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火眼金睛,透出一股英气,猴头外面是桃子造型,象征人们追求吉祥长寿的愿望。
选取: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
2. (6分) (2020八下·兰州期末) 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
(3) 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5)《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4分) (2017八上·建瓯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
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4. (3分) (2020九下·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回答问题
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
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汉字书法能集中体现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1)上方这枚邮票上有两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属于()
A . 行书
B . 篆书
C . 隶书
D . 草书
(2)邮票右侧印章上的文字是“百花齐放”,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左侧印章上的四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二、阅读(55分) (共5题;共55分)
5. (7.0分)(2019·宁波模拟) 《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
A . 替国王递送信件
B .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 .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 .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
A .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 .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 .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 .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6. (1
7.0分)阅读课文《背影》选段,完成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
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3)选段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很恰当,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做简要分析。
(4)《背影》这个标题别具匠心,如果把它改为《浦口别父》或《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你觉得怎么样?
7. (11.0分) (2017八下·顺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
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
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
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
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
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
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
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
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
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3)请结合上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①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8. (15.0分) (2017七上·盐城月考)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日/中
B . 对/子骂父
C . 下车/引之
D . 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9. (5.0分) (2017八下·泰兴期末) 阅读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回答下列问题。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 . 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45分) (共2题;共45分)
10. (5分)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
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利大于弊,反方认为弊大于利。
假设你是其中一方,在辩论会上,你会如何陈述本方观点?
11. (40分) (2017八上·腾冲期中) 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亲情的关爱,亲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20分) (共4题;共20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考点:
解析:
答案:2-1、答案:2-2、答案:2-3、答案:2-4、
答案:2-5、答案:2-6、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考点:
解析:
二、阅读(55分) (共5题;共55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三、写作(45分) (共2题;共45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