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2-02-15T04:17:37.386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2期作者:李淑艳
[导读] 审计环境是指一切和审计工作的存在、发展密切联系,对审计工作有直接影响的内部外部因素及主客观现实因素的总和。
被审计单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及领导干部个人行为的多样性、被审计对象的个人素质高低、审计工作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时间要求等,都会成为审计风险的因素。
如审计时间跨度大,使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难度加大,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审计局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受审计环境、对领导责任界定、审计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结合工作实际,应采取严格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公正谨慎、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任中审计等措施控制规避审计风险。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一)审计环境的复杂化
审计环境是指一切和审计工作的存在、发展密切联系,对审计工作有直接影响的内部外部因素及主客观现实因素的总和。
被审计单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及领导干部个人行为的多样性、被审计对象的个人素质高低、审计工作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时间要求等,都会成为审计风险的因素。
如审计时间跨度大,使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难度加大,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二)对领导者经济责任的界定
审计目标的责任性,强调此项审计重在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当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为准确界定领导的经济责任增加了难度。
有些单位的工作事项属集体行为,没有细化追责到人,要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领导者存在难度。
有的工作无法完全细化,出现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分割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领导一般掌握着整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的会利用监督管理体制漏洞隐藏自身的违规行为,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原则上管理者应积极配合,但有的领导为了规避责任,有时会阻碍审计工作的开展。
另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性缺乏,工作环境对具体实施审计工作存在的限制作用,也是难以界定领导者经济责任的因素。
(三)审计评价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一定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表的审计意见,是对审计对象所进行的综合性鉴定。
是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等几种类型的综合审计。
要求对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情况、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及真实完整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和效益性、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评价,审计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审计评价是审计风险易发的环节。
(四)审计人员的素质
作为审计工作的主导者,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审计人员的个人品质、奉献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很多,如审计人员自身技能水平、政策水平等各种专业因素的影响,目前审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和审计专业人员,掌握计算机、金融、综合经济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员较少,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具体主要表现在取证阶段风险、检查阶段风险和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
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获得足够充分的审计证据,使得审计结果与事实偏离;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抽样检查时由于样本选取不够和不科学,造成部分违法乱纪的问题未被发现;审计报告未能对责任人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建议,如审计评价超范围,将取证不全、评价依据不够充足等问题写入审计报告等;被审计单位提出异议后,未进行再核实取证等。
(五)未采取“先审后离”的审计方式
经济责任审计实际工作中,往往采取的是离任审计,被审计人员已经调离了审计的单位,使审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审计核实、取证、定性、评价等工作面临困难。
在被审计人员已离任情况下,造成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充分获得审计证据,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系数,是经济责任审计自始至终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
鉴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审计必须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规范操作,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评价都做到有法可依。
一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审计内容,并对审计内容分清主次。
二是做好审计的调查取证,保证证据的充分性。
三是对审计事项做到实事求是,不加入个人感情因素,对审计事项和审计问题不夸大,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二)完善领导干部的责任制度和考核问责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因此只有明确和完善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制度,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明确和细化领导干部任期目标,才能更好地控制整个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有利于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要对问责各种适用情形评价标准进行具体的细化和量化,增强问责的可操作性,完善问责相关程序和具体操作程序,这样才能做到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权责统一,做到“权责一致”。
由于事前权责是清晰明确的,当需要问责时,能准确确定到具体责任人。
(三)审计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稳健谨慎审计评价不仅是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还直接关系到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审计评价要做到有根有据,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对评价依据不充分的不予评价,确需评价的,应持谨慎态度,并如实表述。
评价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审计评价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业绩比较,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客观、公正、全面、可信。
审计评价要注意分清被审计对象的责任,如分清主观和客观、直接和间接、前任和现任、集体和个人、故意和过失等原因,因不同原因被审计对象所承担的责任轻重不同,需要在评价中将问题的原因阐述清楚,使得审计评价更加客观真实,避免出现误判和重判。
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要利用行业标准等分析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分析原因,界定责任,指出问题,肯定成绩,对领导干部经责负面评价要相对谨慎,正面评价要稳健。
(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这是满足审计工作长期发展的需要,可通过上级对下级审计机人员的培训,开办业务讲座、和有关审计高校建立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审计机关要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培养精通会计、审计、计算机、统计、工程造价等综合人才,尤其是熟练计算机操作技术,正确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数据,模拟构建信息数据模型,掌握大数据审计知识,利用数据库对比,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地保证审计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二是培养审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审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审计查询取证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效率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做一个能经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守得住底线,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操守的审计人。
(五)任中与离任相结合,规避先离后审的风险探索以任中审计方式为主、任中与离任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审计部门可以整合审计力量,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任中审计,定期对预算单位进行审计,特别是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重点部门定期轮流审计,把工作合理分摊到常规审计中,减轻离任审计时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保证在领导人员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领导干部离任时可直接利用审计结果,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责任审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