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
第 1 课《从远古走来》
一、教材分析
《从远古走来》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教学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明白人类的起源,进一步体会中华的古老文明。
教材设置这一课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及体会我中华民族的智慧。
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只有一个班,30 名学生,班级中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
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萌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之情和初步的报国之志。
(3)珍视祖国的文明史,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
3、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教学难点:体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五、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2、揭示课题
3、探讨历史源远
4、丰富知识,拓展思维
5、总结延伸。
六、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问题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指导。
2、和大家一起学习炎帝和黄帝的故事及远古先人的生活,并进行小结。
3、听同学讲朝代故事,看录像,对讲得好的同学及时加以表扬。
七、预设学生行为
1、小组间互相说说清明节都那些人到了哪些地方进行祭拜。
2、请同学讲朝代故事。
3、由于认知水平不同这个差异,可能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或反应。
八、设计意图
围绕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以及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
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懂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九、板书设计
板书:1、板书:从远古走来创造历史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十、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师的评价:学生讲朝代故事时,给他鼓励:“你讲得真好!以后多收集这样的故事。
”“你真棒”“你不愧为我们的历史明星”。
学生的评价:“你的故事真好,你了解得真多呀!我们都该向你学”。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以清明节祭拜炎帝和皇帝为起始,创设了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来讲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故事。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图片”进行揭示,易于指导。
1、教师善于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为教学服务。
(1)利用古故事营造氛围。
如:在创设情景环节,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清明祭祀来到炎帝陵和黄帝陵的都是些什么人,并让学生产生好奇,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利用图片等教学资源。
如:揭示课题时,图片出示炎帝陵和黄帝陵,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
(3)利用“讲故事”明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如“理清朝代顺序”环节,教师就利用“四大名著”“时间顺序”“朝代顺序”排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学习、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懂得: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能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2、教师适当的引领,学生充分的交流才是真教育。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如:教师在“创设情境环节”和“揭示课题”两个环节就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讲故事”环节教师首先讲述炎帝和皇帝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也讲述他们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样不但引导顺利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的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交流过程中就能够畅所欲言了。
(2)有交流才是真教育。
如:在“理清朝代顺序”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先听后看再讨论探究,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蕾曾经说的话:“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更加需要对话和交流,否则将成为纯说教的学科。
3、总结不足,加强改进。
在备课过程中,我可能还是过分注重教材了,只备教材,没有注意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有些学生课外书籍看得多,历史故事了解得多,然而大部分学生对我们所讲的历史故事却一概不知。
因而,在学生交流讨论环节会有自卑心理而不参与交流。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孩子们一起来说说,我们在语文课中学到的一些历史故事。
给孩子们足够多的时间去讨论,然后总结:中华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