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鱼拓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鱼拓艺术
作者:徐峥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5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鱼和以鱼为艺术题材的绘画作品就十分偏爱,我国民间更是把鱼看做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取鱼谐音的吉祥诗句很多,如:年年有余、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等等,不胜枚举。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大陆钓鱼人群体之中,出现了一种以鱼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形式——鱼拓。

鱼拓是将鱼的形态拓印在纸上或布上的图形。

最初只是来源于钓鱼人把鱼拓印下来留作纪念或参加比赛。

由于鱼拓艺术,具有简便易学特点,而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

一鱼拓艺术的起源
据说在我国宋朝就出现了用墨制做的鱼拓,但无详实的史料和鱼拓作品可查。

有文字和作品记载最早的是1839年的日本,那时的鱼拓称作“鱼折”,又称为“胜负图”,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拓印下来的,通过测量鱼拓作品上鱼的长度来决定胜负的。

由于鱼折技术主要传承了我国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碑拓技艺,后改称“鱼拓”。

早期的鱼拓是以墨作为颜料,作品缺乏层次感和明暗变化,谈不上艺术作品,只能说是记录了所获鱼的大小,后来鱼拓爱好者将墨进行了调配,使鱼拓作品中的鱼鳍拓出了透视感,这种拓技与早期传拓技法中的蝉翼拓极其相似,鱼拓作品显得生动了许多,同时这时的鱼拓作品吸收了我国全形拓的一些技法,更注重作品的整体形态,对于形体变化较大的鱼,出现了分次补拓的全形拓技法,我国的全形拓主要是拓制青铜器,是为了记录早期作品存档所用的技法,他采用了剪贴、素描、分次补拓的技法,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大量的青铜器拓片。

后来照相技术的传入,全形拓法也就衰弱了。

由于墨拓具有独特的韵味,现在仍有许多鱼拓爱好者热衷于墨拓。

然而,使鱼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上世经五、六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颜料的创新,使彩色鱼拓的产生成为可能。

彩色鱼拓的出现使鱼拓作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技法上从最初的拓出鱼形到拓出色彩层次的变化,进而拓出不同鱼的本身特点,在继承中国传统拓技法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表现光线的明暗变化是鱼拓技术的又一大进步,赋予鱼更真实的拓彩,完美地体现了鱼的质感,使鱼拓作品更加新颖,生动。

鱼拓的技法和表现形式更趋成熟,更具鲜明的特性,鱼拓不再仅仅是为了记录鱼获,而主要是为了欣赏和收藏,这样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鱼拓。

二鱼拓艺术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鱼拓以颜色分类可分为黑白鱼拓和彩色鱼拓;以制作方法分类,可分为直接鱼拓和间接鱼拓。

直接鱼拓是直接在鱼体上涂色,再覆纸按压而成。

间接鱼拓是先在鱼体上覆纸,然后用棉球在纸上打色而成。

鱼拓艺术的创作方法吸取了中国传统的全形拓特点,又发展了传统“拓”的技法,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将鱼形、鱼鳞到鱼体上的细部特征,真实地反映出来,更真实、更直接、更艺术展现鱼儿的美丽,这是与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不同的地方,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鱼拓所独特的艺术语言,就是“拓”,鱼体上除眼睛是用笔描绘的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是拓印下来的,即便是画面上出现的水草、贝壳等修饰画面景物,也是“拓”印而成,这是鱼拓艺术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鱼拓的“拓”之美,美在轮廓。

鱼的轮廓是每一种鱼的外部特征,是确认一种鱼的第一印象,无论是长的、园的、扁的,用拓印的方法,相对上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是再准确不过的了,而这种取自创作对象本身的自然轮廓曲线,也是最能表现鱼体曲线美感和力度的方法之一。

二是鱼拓的“拓”之美,美在鳞片。

层次丰富、清晰的鱼鳞,尽显鱼拓的“拓”之美。

鱼鳞是最能体现“拓”这种独特艺术语言的地方之一。

一幅精美的鱼拓作品,鱼鳞层次变化丰富,清晰,细微地表现了鱼的质感,不仅要拓出鱼鳞的花纹、更要艺术地拓出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这种质感是鱼拓艺术所特有的,也是国画、年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真实感。

三是鱼拓的“拓”之美,美在色彩。

浓淡适宜、虚实变化自然,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视觉效果,尽显鱼拓的“拓”之美。

中国画家刘怡涛先生在国画创作中所悟出的色彩变化对我们鱼拓制作同样有指导意义,他说:“画境之妙,在于虚实变化,虚者,意象淡化,实者,主体突出,精雕细刻。

虚是第一位的,虚则灵,灵则有魂,有魂则画活矣。

虚实相辅相成,方能显山之玲珑而多姿,水之涟漪而多态,花之生动而多致。


四是鱼拓的“拓”之美,美在简约。

构图简约的鱼拓作品,让人感觉空灵的时空之美,简约的画面,主题突出,尽显鱼拓的“拓”之美。

由于创作对象——鱼的生活环境和鱼拓作品创作手法的局限,使鱼拓作品相对于其他艺术表达形式简约了很多,而正是这种简约构成了鱼拓艺术的独特美感,在“单一”的创作对象之上,再现源于自然的美感和生命力,倾注创作者全部的情感,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三鱼拓艺术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可考最早的鱼拓作品是傅濡先生的作品,据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行记载是在1958年创作的,距今已有50多年了。

鱼拓艺术在我国大陆加速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钓鱼媒体开始介绍和刊登了与鱼拓相关的文章及作品。

同时,日本一些渔具企业进入我国大陆后,为了其产品的宣传,向我国渔具经销商,发送鱼拓挂历,这样,在一些中小城市的鱼具店里都能看到日本鱼拓大师们的鱼拓作品,让更多的钓鱼人知道了鱼拓这门艺术,从而,在我们国内重新出现了一批鱼拓爱好者。

同时,中国钓鱼媒体与部分生产渔具或以鱼为产品的企业,从企业文化角度发展来考虑,开始宣传、推广鱼拓艺术,举行各种鱼拓艺术比赛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以中国钓鱼杂志、龙王恨钓具公司等单位为代表,先后举办了5次全国性的鱼拓艺术比赛和精品鱼拓展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鱼拓艺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