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工作要务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立法工作要务实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有益补充,地方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家法律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运用差异化治理机制,解决大国治理难题,推动国家法律落地的务实之举。

显然,务实立法是对地方立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但在地方立法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务实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立法项目追求数量,认为越多越好。

二是立法内容贪大求全,往往试图通过一部法规解决所有问题。

三是立法进度一味求快,盲目追求立法进度。

四是地方特色缺乏,变相照抄、照搬上位法的条款较多。

这些不务实的做法,是导致地方立法质量不高、中看不中用的重要原因。

如何坚持务实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结合我州立法实践,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看,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务实管用的立法政绩观。

地方立法的目的是在不违背上位法基本精神和核心原则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法规,着力规范上位法没有规范的内容,着力解决仅凭上位法而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上位法已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地方再重复立法就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地方立法的成效主要是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管不管用,而不是贪大求多、求全。

衡量立法政绩的重要标准应该是质而不是量。

我们应该坚持务实管用的立法政绩观,摒弃那种认为立法越多越体现政绩的错误观念。

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立法规划。

首先,立法项目要适量。

太少了当然不行,但如果不考虑立法难度、立法程序要求、立法能力现状等因素,太多了也不符合实际。

从我州的立法实践来看,大致以每年2个为宜。

如果征集的立法项目较多而有的又难以舍弃的,可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类列入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项目库中,制定年度立法计划时,视情况再作微调。

其次,立法项目要精准。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现实急需而立法条件又比较成熟的,要作为首选项目。

同时,既要有综合性项目,又要有单一性项目。

这两者各有优劣,综合性立法能较好地体现事物的关联性,相关内容可以在一个法规中统筹解决;单一性立法目标单一、针对性强,便于具体化。

但地方需要立法的事项太多,如果一味追求一事一法,立法成本就会太高。

再者,项目的名称要准确。

项目名称是项目内容的题眼。

名称不准确就不能正确揭示项目内涵和外延,项目精准就无法体现。

三、起草法规草案要接地气。

法规草案接地气,就是符合地方实际,能够落地落实。

第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确立有限目标。

要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着眼于解决问题来谋篇布局、设置内容。

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预期不可太高,用一个法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达到有限目的。

第二,要体现地方特色、追求务实管用。

地方特色就是相对于上位法这个矛盾的普遍性而言的地方立法这个矛盾的特殊性。

它要求我们要从地方实情的差异性出发,尽力彰显地方立法的个性特色。

换句话说,就是解决上位法没有解决的特殊矛盾。

务实管用就是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落地实施。

如果法规草案只是上位法的翻版,就不可能是良法。

四、审议法规草案要严谨务实。

审议法规草案是立法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客观务实的态度,运用法治思维,理性、严谨、有
序的开展审议。

第一,从立法内容的审议看,要把握好三个重点,即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

必要性是看法规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立法条件是否成熟,能否立法。

可行性是看法规有没有地方特色,是否接地气、有针对性、可操作,是否务实管用。

合法性是看有没有上位法依据,与上位法是否相抵触。

第二,从审议的主体看,要运用好三个层面的审议,即各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制委员会审议、常委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各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是专项审议,要结合职能特点,体现专业性。

法制委员会审议是综合审议,既要注重内容形式上的全面审议,又要突出合法性审议,常委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是最终审议,要全面审议,坚持立法底线,把好最后关口。

第三,从审议程序上看,要有序推进常委会三次审议,即一审、二审、三审。

一审以各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意见为前提和依据,主要是看法规草案内容是否合理,文本是否成熟。

二审以法制委员会审议意见为依据和前提,主要是看一审意见的采纳情况以及内容是否可行、合法,是在一审基础上的深化、具体化。

三审仍然以法制委员会审议意见为依据和前提,是最后的全面的审议,要以适当方式形成统一意见。

这三审之间相互关联,是一个有序递进的统一整体。

当审议意见有重大分歧时,法制委员会要协商相关专门委员会分析研判,提出处理意见,报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决定。

如果意见分歧仍然很大时,可搁置不列入法规内容。

要说明的是,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及论证评估等工作,是立法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也要求真务实。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