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计划

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计划一、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风险,本计划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风险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实施风险监测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二、风险监测体系构建1. 确定监测对象和指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食品风险监测的对象和指标。
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标签等。
2. 监测方法与技术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对食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运用快速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等,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筛查。
3. 监测频次与范围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和食品消费特点,合理确定监测频次和范围。
对高风险食品和易受污染的食品进行重点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同时,扩大监测范围,覆盖各类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
4.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健全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制度,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
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入调查,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三、质量控制体系构建1. 食品生产环节质量控制(1)原料采购与验收:严格把控原料质量,确保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2)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确保产品质量。
(3)产品检验: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食品流通环节质量控制(1)贮存条件控制:确保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防止食品变质。
(2)运输管理:加强运输环节管理,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3)销售监管:对食品销售场所进行监管,确保销售食品质量安全。
3. 食品消费环节质量控制(1)餐饮服务: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确保餐饮环节食品安全。
(2)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食用食品。
四、风险沟通与信息发布1. 风险沟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加强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及时反馈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提高各方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本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包括抽检样品的选择、取样、检测和结果处理等环节的规范。
第三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根据食品的特点、现实情况和监测需求进行,科学、公正、及时、高效。
第四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第五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
第二章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第一节抽检计划和样品选择第六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应当根据食品生产和经营的特点,制定抽检计划,明确抽检的品种、规模、频次等。
第七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品种应当包含重点监管食品、新食品、进口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等。
第八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品种应当覆盖全国范围,包括农村和城市、大中小型食品生产和经营者、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企业等。
第九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规模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分级情况、食品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历史抽检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十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频次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分级情况、抽检的品种和规模等综合确定。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根据监测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确保抽检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二节取样和检测第十二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减少取样误差,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第十三条取样应当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四条取样应当采用专业取样工具和容器,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保持原有状态。
第十五条取样时应当注意食品保存环境的卫生条件,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六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选择有国际或国内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本着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结果可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及指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范围包括在本市从事供食用的初级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和食品进出口等各个环节。
监测的内容包括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食用农产品。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对本市区域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评估。
第四条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安委)负责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及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将监测和评估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负责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开展调研,并向市食安委提出工作建议,执行食安委相关决议;制定、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和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有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下达风险评估任务。
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及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将监测结果和评估结果报区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
第五条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准确上报监测和评估结果。
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立即向市食安办报告,并根据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结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面临食品污染、食品伪劣、食品添加剂滥用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方案,明确____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实施措施。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机制,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全面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需求。
三、重点任务1.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1)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建设,提升监测能力。
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和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技术设备、人员力量和管理体制。
加强区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和食品生产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建设。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
推动信息系统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善。
(3)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手段。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研发,重点开展新型毒素和有害物质的监测技术研究,提高监测水平。
推广应用先进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和方法。
2. 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效能(1)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
加强对常见食品和重点食品的监测,包括大米、食用油、酒类、肉制品等。
拓展监测范围,逐步增加新型食品、进口食品和特殊人群食品的监测力度。
(2)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库。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库,收集各类食品样本,建立监测样本库清单和样本管理系统,确保样本来源真实可靠。
(3) 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理(1)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发布机制。
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风险监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基础。
监测体系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具体,包括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加工、储运环节的监测。
监测内容应涵盖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等。
监测方法应科学可靠,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监测频次应根据食品的特点和风险程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是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关键。
监测机制应包括监测责任部门、监测人员、监测流程和监测报告等内容。
监测责任部门应明确监测工作的主体,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监测机构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监测工作。
监测流程应科学规范,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分析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监测报告应真实可靠,能够客观反映监测结果和食品安全风险情况。
最后,加强监测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是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重要保障。
监测信息共享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包括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库、监测报告发布系统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等。
应急处置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监测结果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完善的监测机制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机制,才能够有效监测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食品风险监测工作,切实加强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
202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202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尊敬的领导: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我提出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重点
1.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对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2.扩大食品安全监测范围。
将监测范围扩大到所有食品类别,包括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确保监测覆盖面广、监测数据准确。
3.强化食品安全监测力度。
加大监测频率和监测力度,对高风险食品
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4.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完善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速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我对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够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谢谢!。
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宗旨,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为原则,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目标1.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3.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4.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三、工作内容1.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明确监测任务、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范围和监测时间。
2.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建设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
3.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按照监测方案,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开展全面监测,重点关注高风险食品、重点区域、重点时段。
重点监测内容包括:(1)食品中污染物、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指标;(2)食品中微生物指标;(3)食品包装材料、容器等的安全性;(4)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卫生状况;(5)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
4.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监测数据互联互通。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5.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安全风险。
对发现的问题食品,依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设备、人员和经费。
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卫健委需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了解食品安全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预警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2. 原则: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三、任务和内容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职责划分:卫健委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划分为预警监测、规律监测、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四个模块。
2. 预警监测: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对食品市场和食品生产环节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3. 规律监测:定期对食品市场和食品生产环节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食品质量和安全情况,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规律变化。
4. 风险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
5. 应急处置:在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风险调查、处置和危机公关工作。
四、工作机制和措施1.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机制,及时汇总和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监测报告和风险评估结果。
2. 建立监测网络: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作网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监测效能。
3. 加强研究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相关的科研研究,提高监测方法和技术水平,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支持。
4.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五、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卫健委将从现有人员中挑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方案。
二、背景分析1. 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2. 法律法规完善: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3. 技术手段逐步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提高了监管的精确度和效率。
三、目标与任务1. 目标:保障食品安全,消除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 任务:(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完善和健全食品检测实验室网络,提升监测能力。
(2)强化源头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响应食品安全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加强科技支撑: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四、工作内容1.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1)完善食品检测实验室网络:加大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投入,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和精确度。
(2)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食品安全监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监测队伍的专业素质。
(3)建立信息平台: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 强化源头管理:(1)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2)加强食品加工工艺管理:对食品加工工艺进行规范和监管,确保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3)加强食品运输环节的监管:加强对食品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3. 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1)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及时响应食品安全事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风险。
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一、前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和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并维护社会治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二、总体目标2023年,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督能力,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体系,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三、核心任务1. 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抽检力度,确保各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其中,着重对高风险食品进行频次较高的抽检,提高发现问题的概率和效率。
2.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全面评估各类食品及其生产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确保食品生产的安全可靠。
3. 加强食品溯源和追溯体系建设:推行食品溯源系统,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建立可追溯的记录和信息,便于对问题食品的快速定位和召回,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研发: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告机制:加强对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的信息收集和发布,及时向社会公众传递食品安全风险和预警信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知情度。
四、工作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完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的责任主体和权责,规范食品安全监管行为。
3. 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4. 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自律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模板(四篇)

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坚持“学习食品安全教育法规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避免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深化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工作措施,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1、参与并力争通过食品卫生分级量化考核,争取食品卫生达标。
2、与校外商店达成共识,建立安全放心店。
3、推行“五常法”食品管理模式,完成饮食放心工程示范学校创建任务。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校食品安全环境。
5、健全机制,力保学校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三、工作重点1、认真____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有布置、有落实,并及时反馈情况。
2、建立和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全体师生的食品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在校园内形成全员重视、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考核。
4、加大食品安全设施投入,改善食品环境,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系数。
5、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学校饮食饮水中毒事件发生。
6、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和营养教育。
以班会、周会形式开展食品卫生为主题教育。
四、工作分工负责人:实施人:全体教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措施四、工作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层层抓落实,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
要建立预防应急机制,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能迅速处理,把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突出教育的长效性。
____《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街头食品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一、引言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日常饮食的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可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二、背景介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指对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食品安全风险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感染、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等。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
三、目标和任务1. 目标: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保障公众健康;2. 任务:(1)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动态;(2)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准确预测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与传播;(3) 提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
四、工作内容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1) 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
(2)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监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中有关食品安全的数据。
(3) 开展食品中有害物质、微生物感染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 采集和收集食品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评估食品安全风险。
(5)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监测数据,支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的开展。
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1) 确定食品安全评估对象,制定食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2) 收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评估模型。
(3) 进行风险评估,定量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和传播概率,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
(4) 针对高风险食品进行重点监管,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3.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工作(1) 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流程的管控。
(2) 食品销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系统,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
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

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的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对2024年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
3.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
三、工作内容1. 食品抽检(1)建立完善的食品抽检计划,涵盖主要食品品种。
(2)制定严格的抽检标准和方法,确保抽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大对食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重点关注小作坊、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
(4)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抽检,确保进口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5)加强对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 食品风险监测(1)建立系统化的食品风险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2)加强对食品生产、储存、运输环节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
(3)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包括残留农药、兽药、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
(4)开展食品卫生标准监测,确保食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3.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力度。
(3)加强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4)加强与消费者组织的联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工作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抽检和监测能力。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抽检和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五、工作总结2024年的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通过加强对食品的抽检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

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国将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
下面是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的详细内容。
一、抽检计划1. 抽检范围(1)重点食品:对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冷冻食品、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农产品加工品等重点食品进行全面抽检。
(2)常见食品:对米面制品、食用油、酒类、糖果零食、调味品等常见食品进行抽检,覆盖各个省市。
2. 抽检数量根据抽检比例,每个省市每个季度至少抽检100个样品。
其中,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多的地区,抽检数量应适当增加。
3. 抽检依据抽检依据主要包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
4. 抽检方法采用无记名抽样的方式,抽样地点涵盖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店等不同环节。
5. 抽检及时公布结果抽检结果及时公布,向社会公开,提高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
二、风险监测计划1. 监测对象基于前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品种和环节进行监测。
2. 监测内容(1)农产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监测:对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进行监测,包括果蔬、粮油、畜禽产品等。
(2)冷链食品监测:对冷链食品的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在整个冷链过程中的安全性。
(3)食品添加剂监测:对主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添加剂使用合规。
(4)传染性病原体监测: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传染性病原体进行监测,包括致病菌、病毒等。
3. 监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5. 监测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指导其改进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三、加强监管力度1. 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和我局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的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下,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对其防控风险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第四条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遵循风险防控、分级分类、突出重点、抽查监督、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食品准入许可办理的引导和服务,对无证生产经营活动依法进行查处,并作为不良信用记录记入监管信息档案。
第六条监管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可采取以下监督形式:(一)现场监督检查;(二)量化检查;(三)食品抽样检验;(四)风险监测;(五)约谈负责人;(六)培训考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七)检查自查报告;(八)宣传警示。
第七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对本级及下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绩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落实食品监管责任制。
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八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按市局相关职责分工规定执行,实现专业化监管。
监管所可设固定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九条在食品生产环节分局承担主要监管责任。
食品生产单位较多的,可由辖区分局根据生产单位的规模和所生产食品品种的安全风险高低,适当调整辖区生产环节分级分类监管的职责分工,并报市局备案。
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当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为确保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制定本方案,旨在规范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
该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1. 建立健全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监测全覆盖、多层次、多领域;2. 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科技化水平,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及时、可靠;3. 推动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和修订相衔接,为食品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 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迅速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工作内容1.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1)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监测工作高效进行;(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的监测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3)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责。
2. 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科技水平(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先进监测技术的使用和推广;(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3)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深度(1)加强对具有食品安全风险的产品和生产环节的监测,包括高风险食品、进口食品、农药、兽药等;(2)深化对农田土壤、农产品生产区、食品加工企业的监测,确保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3)拓宽监测领域,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饮用水等的监测。
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1)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早期预警和监控,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2)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应急处置专家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对能力;(3)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文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是指国家、省、市、县(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并对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风险进行监测的工作。
第三条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遵循公正、科学、严谨、高效的原则,实施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第四条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依法进行,遵循风险分级管理原则,根据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风险情况,对食品进行分类监测,并合理配置监测资源。
第五条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测水平,加强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条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监管的格局,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监督抽检工作第七条监督抽检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公正原则。
监督抽检应当公正、平等、依法进行,不得有偏袒或歧视。
(二)科学原则。
监督抽检应当基于科学和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抽检方法和技术标准。
(三)全面原则。
监督抽检应当覆盖全省、全市、全县(区)的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对不同食品进行抽检。
(四)动态原则。
监督抽检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调整监测重点和频率,及时发现和排查食品安全风险。
(五)有效原则。
监督抽检应当依法开展,对不合格食品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罚,确保不合格食品不流入市场。
第八条监督抽检的对象包括食品生产和经营者、食品仓储和运输企业,以及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机构和个人。
第九条监督抽检应当依据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风险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和抽检比例,并根据食品安全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抽检工作。
第十条监督抽检应当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代表性抽取食品样品,对样品进行化验分析,检验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是指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时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工作规范中的内容:
1. 抽检对象和频次:明确抽检的食品种类和抽检频次,根据食品种类的风险程度和重要性确定抽检的优先顺序和抽检比例。
2. 抽样方法和标准:规定食品抽样所使用的方法和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相关法规制定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抽样地点和时间:明确抽样地点和抽样时间,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抽检要求,以保证抽样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 抽样数量和比例:根据食品种类和抽检目的确定抽样数量和比例,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样品保存和运输:规定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要求,包括保存温度、保存期限和运输方式等,以保证样品的质量和可检性。
6. 实验室分析:明确实验室的分析方法和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7. 结果评定和报告:规定抽检结果的评定标准和报告要求,包括结果的合格性判定、异常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等。
8. 监督和核查:明确抽检工作的监督和核查机制,包括抽检结果的定期通报和公开、抽检工作的评估和改进等。
9. 违法行为处理:规定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和程序,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处罚和追责等。
10. 培训和管理:规定抽检人员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措施,包括抽检人员的资质要求、工作纪律和责任等。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效果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食品安全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快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
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并实施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和原则作为改进和完善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旨在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1.明确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分布,识别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时跟踪监控和反馈;2.了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整改和改进;3.制定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政策和措施,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
在实施工作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坚持以下原则:1.以预防为主,坚决防止食品出现安全隐患,避免引起安全事故;2.科学、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注重对各种食品安全风险的科学评估和分类监测;3.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公开信息,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4.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对食品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等进行系统监测,以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以及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状况。
1. 监测对象(1)主要食品种类:粮食及其加工品、饮料、酒类、肉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调味品、营养保健食品等;(2)主要有害物质:农药、化肥、重金属、非法添加物及其他化学物质等;(3)监测范围:全国及各个区域、各省市食品安全状况。
2. 监测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的质量安全。
(2)饮品、酒类、肉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调味品中的添加物、残留农药、重金属、兽药和其他物质含量的监测。
(3)危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
(4)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含量的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深圳近年的监测情况和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制定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1、开展我市已知重要食品污染物污染状况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获得2010年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数据。
2、了解我市2010年食品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3、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掌握我市人群食品中各类污染物的膳食暴露水平,评估我市食品安全现状和风险程度,为政府部门制定我市2011年“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和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市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安委)负责本方案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各有关部门。
各区食安委配合市食安委完成本方案的实施。
并根据各区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监测方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负责下达风险监测任务,组织收集、分析、报告和发布食品安全总体趋势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其他食品安全综合信息;根据上级安排或我市食品安全风险情况,及时修订本方案,并制定和下达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专项或应急方案;负责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质量考核。
各区食安办负责组织收集、分析、报告和发布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总体趋势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其他食品安全综合信息。
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质量考核。
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和渔业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和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本方案,及时分析、上报监测结果和管辖范围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估情况;结合监管情况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结果,按照优先顺序在10月份前向市食安办提出下一年度监测计划和建议;及时完成专项和应急方案的组织实施、结果分析和上报等工作。
三、任务与要求(一)采样点设置1、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的食品、食品原料、辅料和食品用工具的采样,并开展化学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寄生虫监测工作;2、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深圳市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过程的食品、食品原料、辅料和食品用工具的采样,并开展化学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3、市农业和渔业局:?负责对深圳市市内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市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的食用农产品进行采样及开展化学污染物、人畜共患寄生虫的监测工作;4、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深圳生产以及在深圳销售的保健食品进行采样和监测工作;5、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对经深圳口岸进出口食品的采样,并参照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二)采样和记录1、样本采集的一般要求:1.1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填写《样品采样记录表》(附表1)。
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猪内脏等应是新鲜的产品。
1.2除特殊要求外,一般要求随机从零售的食品中抽样,应尽量采集本监测区域中不同地域或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保证溯源性。
1.3定型包装的产品应采集在保质期内且包装完好的产品,而且要有完整的标识信息。
如果标签不清楚或损坏将不能作为样本。
1.4散装固体食品要从盛放样品容器或包装袋的上中下不同的部位多点采样,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混合,最后取代表性样品。
散装液体样品应充分混匀后再采样需要的量。
蔬菜、水果要保证多点足量采样,以保证代表性。
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厂家、批号、保质期、储存温度等。
1.5每一批次的同类食品只采一个样,并在保质期内进行检测。
采集的样品要分开放在不同的采样袋中,送实验室检测。
1.6要避免在抽样过程中交叉污染,保证抽样所用的设备,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被污染。
1.7采集的同一样品应尽可能用于不同项目的检测。
2、样品运输:样品运输过程中要储存在样品要求的储存温度下,而且要防止外部污染。
所有样品应在最快的时间送达实验室。
3、采样记录3.1样品采集时用编号进行即时记录。
编号分别由采样区域代码、采样市场代码、样品类别代码、样品序号(001-999)等四种代码组成:3.1.1采样区域:罗湖区(1)、福田区(2)、南山区(3)、盐田区(4)、宝安区(5)、龙岗区(6)、光明新区(7)、坪山新区(8)、其它(9);3.1.2采样市场代码:生产加工基地(1)、超市(2)、农贸市场(3)、批发市场(4)、食品商店(5)、餐厅酒楼(6)、集体食堂(7)、路边摊档(8)、种植养植基地(9)、其它(10);3.1.3样品类别代码:大米(DM)、面粉(MF)、海水鱼(HS)、淡水鱼(DS)、软体类(RT)、甲壳类(JK)、猪肝(ZG)、猪肾(ZS)、肉类(RL)、皮蛋(PD)、蛋类(DL)、蔬菜(SC)、鲜食用菌(XJ)、干食用菌(GJ)、海带(HD)、紫菜(ZC)、茶叶(CY)、水果(SG)、牛奶(NN)、奶粉(NF)、碳酸饮料(TS)、果汁饮料(GZ)、含乳饮料(HR)、陈皮话梅类(CP)、酱菜类(JC)、油炸食品(YZ)、焙烤食品(BK)、蒸煮食品(ZZ)、馒头(MT)、海蜇(HZ)、雪糕及冰激淋(XG)、酱油(JY)、酒类(JL)、食用油(SY)、豆制品(DP)、调味品(TW)、其它类(QT)。
3.2样品编号格式为:采样地点代码+采样市场代码+样品类别代码+序号(001-999)。
如:在罗湖区超市采集了一份大米,则样品编号为:12-DM- 001(三)监测内容1、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共监测17类食品,检测项目包括元素、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持久性环境污染物等化学污染物监测项目(见附表2)。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实际进出口食品的种类,参照附表2的项目开展检测。
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相关的规范及标准对保健食品开展检测。
2、食源性致病菌及寄生虫监测: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布鲁氏菌、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
食源性寄生虫包括猪/牛带绦虫、猪囊尾蚴(囊虫)、旋毛虫、弓形虫、肉孢子虫;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布氏姜片虫、广州管圆线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阔节裂头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微小隐孢虫、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人畜共患寄生虫等(见附表2)。
(四)检测和报告1、实验人员应保证达到所有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后再开始监测样品的检验。
元素样品测定时要求附带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应在允许值范围内;2、每个检测样品均需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结果应满足相应分析方法的误差要求,报告检测结果平均值;3、农药残留、金属元素、氯丙醇的检验结果单位为mg/kg,食品添加剂(合成色素、SO2等)的检验结果单位为g/kg。
报告结果保留2-3位有效数字;4、所有检测项目按附表3上规定的检测方法及检测限进行检测及上报;5、填报监测数据时需按照《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上报表》(见附表4)的要求填写,以便数据的分类统计。
(五)分析、评估及结果上报1、各部门应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对管辖区域和职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总体趋势进行分析、评价、预测、预警,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30日前将本季度监测结果连同分析评估报告报送市食安办。
2、市食安办在收集所有监测结果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市数据及其他安全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开展专项的风险监测,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和通报至相关部门。
采样人签名:注:(1)样品编号:采样区域代码+采样市场代码+样品类别代码+序号(001-999)。
(2)采样区域:罗湖区(1)、福田区(2)、南山区(3)、盐田区(4)、宝安区(5)、龙岗区(6)、光明新区(7)、坪山新区(8)、其它(9)。
(3)采样市场:生产加工基地(1)、超市(2)、农贸市场(3)、批发市场(4)、食品商店(5)、餐厅酒楼(6)、集体食堂(7)、路边摊档(8)、种植养植基地(9)、其它(10)。
(4)样品类别代码:大米(DM)、面粉(MF)、海水鱼(HS)、淡水鱼(DS)、软体类(RT)、甲壳类(JK)、猪肝(ZG)、猪肾(ZS)、肉类(RL)、皮蛋(PD)、蛋类(DL)、蔬菜(SC)、鲜食用菌(XJ)、干食用菌(GJ)、海带(HD)、紫菜(ZC)、茶叶(CY)、水果(SG)、牛奶(NN)、奶粉(NF)、碳酸饮料(TS)、果汁饮料(GZ)、含乳饮料(HR)、陈皮话梅类(CP)、酱菜类(JC)、油炸食品(YZ)、焙烤食品(BK)、蒸煮食品(ZZ)、馒头(MT)、海蜇(HZ)、雪糕及冰激淋(XG)、酱油(JY)、酒类(JL)、食用油(SY)、豆制品(DP)、调味品(TW)、其它类(QT)。
(5)注:1、黄曲霉毒素包括B1、B2、G1、G2。
2、有机磷类农药25种: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灭线磷、甲拌磷、氧化乐果、乙拌磷、氯唑磷、久效磷、乐果、甲基毒死蜱、皮蝇硫磷、甲基立枯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杀扑磷、丙溴磷、乙硫磷、三唑磷、哒嗪硫磷、亚胺硫磷、伏杀硫磷。
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8种:克百威、甲萘威、抗蚜威、仲丁威、速灭威、异丙威、残杀威、灭多威。
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7种: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
5、有机氯农药1种:三氯杀螨醇。
6、二恶英: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样品混合检测)。
7、兽药残留包括:①仅监测猪肉、猪肝: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妥布特罗、环丙沙星、丹诺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己烯雌酚、土环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
②仅监测牛肉:己烯雌酚、土环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
③仅监测禽肉及其内脏、鸡蛋:已烯雌酚、环丙沙星、丹诺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氯霉素、土环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
④仅监测活的淡水鱼:孔雀石绿、隐形孔雀石绿。
8、贝类毒素: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9、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
10、食源性寄生虫:按不同的食品类别分别进行检测(1)哺乳动物肉类检测:猪/牛带绦虫、猪囊尾蚴(囊虫)、旋毛虫、弓形虫、肉孢子虫(2)淡水生物检测: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布氏姜片虫、广州管圆线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阔节裂头绦虫(3)蔬菜、水果、生水(粪便污染)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微小隐孢虫、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